今天在自由上看到他們做華山的專題。其實華山大概這兩年ROT以來,變化滿大的,以前冷冷清清,給藝術家辦展,除非大展,否則人數不多,俺記得那個正門進去以後原本有個餐廳還是咖啡廳,最後只剩下知道門路的上班族去那午睡。

王董來了以後就不一樣了,他是有經營壓力的,還要上繳給文建會。自然活動變多,人數變多,當然烤香腸的味道俺偶爾路過過也聞過。

在自由自己的特稿最後有一句話:「恐怕不是主委盛治仁含糊帶過就算數,要拿出具體預算分配,不要忘記文創的源頭還是文化。」兩個層次問題:第一,文創源頭真的是文化嗎?第二,文化何其抽象,為何搞某種特定藝術的就不是文化?村上隆算不算文化人?小S算不算文化人?大眾文化/小眾文化界線在哪?為何王董,以及吉米、星光大道等,不能是臺灣的「精緻文化」?

又,就算今天把王董趕走(既然他統包了發展大計),則一樣的營運模式是否還存在於華山?那問題似乎就不在王董身上.....

文創,很多東西這麼多年來都沒釐清,來了幾個臺灣之光,現在也沒人在談了(現在是陳菊比陳樹菊夯),下面這些點出來的問題,大概含混過去後,還是一直在吧?

=======
2010-8-16 自由時報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產業化>王榮文統包發展大計?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文建會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文化創意產業旗艦中心興建營運移轉計畫(BOT)案,由華山文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山文創)與文建會簽訂契約,將耗資20億興建地上10層,地下3層的文創大樓,與目前營運的華山創意園區整合,成為台灣的文化創意旗艦中心。

獨立董事鄭淑敏,角色敏感

「華山文創」股東包括董事長王榮文代表的智慧藏學習、總經理陳甫彥代表易遊網轉投資的友信投資開發等,簽約儀式上出現的前文建會主委鄭淑敏則是獨立董事,外傳鄭淑敏代表中視集團,王榮文則不予回應,只說:「我也很希望她代表其他金主共同投資華山。」

BOT案採兩階段投標,一開始只有華山文創與邱復生領軍的台開集團參與競標,雙方提案懸殊過大,由華山文創出線;歷經8個月華山文創與文建會的條件談判之後,開始第二階段投標,依然是這兩家投標,最後由華山文創獲得優先議約權。

據傳台開邱復生未能如願參與華山營運感到不滿,擔任文建會總顧問的策威開發管理王思齊認為,這只是暫時的,他以台灣文創公司當初從統一集團、中子張培仁等競標者之中脫穎而出,過去這3年也讓這兩大單位的創意融入華山,簡單生活節已經成為華山招牌看來,台開有他的資源,也有機會繼續與華山作夥伴。

文化園區產業化,純藝術越離越遠

實際上,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約9成範圍,早已以「ROT」型式發包給台灣文創,董事長也是王榮文,依兩家公司對外宣稱的出資比例來看,王榮文可說幾乎「統包」了華山園區的重大商機。

將來華山究竟要看成是販賣各類文化的大賣場?辦活動的房東?還是一個創意集散之地?勢必都由王榮文主導。以目前華山發展的方向來看,已經確立有產業規模的文化創意單位才可能進駐,對於純藝術家來說,門檻的確會過高。

對此,王榮文表示,這是政府對於華山創意園區發展的一個政策,團隊就是依這個政策去執行,「我舉例,我們就是要尋找成名之前的幾米,讓他有機會在我們的協助之下,成為將來的幾米。」透過比賽、星勢力等活動,透過創意市集或是小型的實驗,讓這些未來的人才脫穎而出。
 
=======
企業掛帥 文化邊緣化 

記者趙靜瑜/特稿

面對外界認為現在的華山給外界的印象就是「不斷開餐廳」,台灣文創董事長王榮文說,目前法律上文建會的要求就是華山的服務設施不得超過3成為上限,現在ROT 部分的華山共有3000坪,換句話說,有900坪可以拿來作餐廳或咖啡廳。

王榮文目前華山的餐廳包括青葉、以及兩家咖啡廳與義大利餐廳等加起來不超過300坪,仍在許可範圍內。即使如此,台灣文創到今年已經做到單月損益平衡,王榮文說,這已經足以成為華山文創發展的實質基礎。

文建會訂定華山為一個創意園區的發展方向,就已經注定了華山要與企業成為共同體的命運。目前整個BOT 的方向,幾乎都是與大型企業作結合,共同為藝術產業加值,目前包括鴻海集團、光寶集團等科技產業都有可能成為華山未來的股東;除此之外,王偉忠的金星娛樂也有機會進駐。

看來發展流行文化這一股勢力已不可擋,走純藝術路線的藝術家們要進駐華山創意旗艦中心,光是場租就不可能負擔,文建會的配套措施在哪邊?文建會其他各處的業務預算有沒有拉高?恐怕不是主委盛治仁含糊帶過就算數,要拿出具體預算分配,不要忘記文創的源頭還是文化。

2010-8-16 自由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