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廣播中聽到張大春訪問建築設計師孫德鴻。尤其孫設計師在節目裡面談了很多與文化相關的建築意見,包括他自己承辦十三行博物館的過程(數年與審計人員的搏鬥)。

建築師與農舍:給下一代建築人的道歉信,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中心網頁
http://e-info.org.tw/node/40824

在聽完廣播中,提到一些意見,比如孫設計師先前寫了一篇「建築師與農舍:一封給下一代建築人的道歉信」,以及包括去年他在自己部落格發佈的「籲請暫停籌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下面我們就轉錄他的「籲請暫停籌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大文,裡面從設計規劃、預算花用,尤其是欠債的角度去剖析,分析得非常好。

在這一篇呼籲文章以外,繼續搜尋相關的網路文章,也發現了其他相關的討論,

比如馬世芳撲浪上的意見:http://www.plurk.com/p/3v81h1
(馬在去年2-5月間的總統府圓桌會議,就已經提出流行音樂中心的意見,此屬於後續討論)

其實看到這一篇,也想到過去我們也曾經介紹過流行音樂中心的專題【這是什麼世界】: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5504182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5521823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5685066

延伸閱讀:

拼了!音樂中心遭阻 陳菊靜坐抗議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18932240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新址 座落16、17號碼頭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16212676

南港 將設流行音樂中心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10834865

而且頗為認同從「負債、國債」的角度去思考流行音樂中心,而不止從音樂的角度去想。

關於北部這一個中心(位於南港),首先關於預算,我記得最早是90億元,南北兩座,現在在下面的分析看來,預算有減少(原訂我記得是各45億元)。但更根本的問題,這個意欲帶動台北市(南港區)土地開發的館所,意義為何?包括高雄那個「雪梨歌劇院」,意義為何?

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的建議,很多人都說過、說到嘴都爛了。但從十大建設通過以來,好像文風不動,許多音樂人、相關人士都表明這兩座成為蚊子館的機會很高,而且無法嘉惠第一線的音樂從業者,但為何民意(甚至所謂的專業民意)無法上達,成為政策參考方針?

我們需要思考的不只是40億元、雪梨歌劇院的音樂面向,更在於是:你的僕人(政府公僕),可以完全不甩民間意見,就是90億元花下去,而且依據孫建築師的看法,這90億元都是借來的錢,是揮霍村。

那還不用提城鄉差距。

另外關於園區與土地問題。在2010/3/8見報的李副主委訪談,建議閱讀思考。他提出文創聚落的想法,是不是代表「文化園區」的想法與典範,即將成為過去式?

PS本文已經點名某些人士了,很好/勇敢。

=========
籲請暫停籌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

2009/09/18 09:40

驚聞「北部流行音樂中心」正在舉辦國際競圖,總經費近四十億,在這個風災過後的多事之秋,心中突然悲憤莫名,不知道政府到底在想什麼。
 
根據中央政府對外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所累計的債務,單單公債部分就已超過四兆五千億元,這還不包含隱性負債,如果把隱性負債也算進去,整體負債已經高達十四兆五千億,聽起來根本是天文數字,只可惜這麼驚心動魄的負債金額,顯然無法敲醒政府的腦袋,每年從中央部會到各縣市政府,依舊無所不用其極的擴編預算,唯恐編得比別人少,說穿了,我們政府的花錢思維正在迅速的「美國化」。
 
何謂「花錢美國化」?股神巴菲特有個很好的比喻,他說有兩個村莊,一個叫「節儉村」,另一個叫「揮霍村」,其中「節儉村」暗指中國,「揮霍村」則明指美國,美國這個國家的邏輯就是,超支了就再用力賺,賺不夠就去借,所以借了許多年之後,這個國家欠了「節儉村」一屁股債,而且政府跟人民都搞不清楚為何國家至今還沒破產,他們甚至還沒警覺,他們的債主老早有了其他的盤算,如果把場景一換,正是我們今日的寫照,我們就像是「揮霍村」的村民一樣,由村長以及村里幹部們帶頭揮霍,只差我們的債主不是中國而已(可能也快了),荒謬的是,這些借來的錢常常不是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還記得幾年前政府推動「一鄉一特色」之後所大量製造的蚊子館嗎?沒錯,我們就是喜歡借錢來蓋一些用不著的東西,然後放個幾年等大家淡忘了之後,再悄悄的去提一個「閒置空間再利用計畫」,然而這樣的無恥行徑,不管媒體舉發了多少,就是永遠不會消失,只要有樁腳,只要有選舉,就會有這種名義上「嘉惠地方」實質上卻毫無幫助的地方建設。
 
問題是就在我們揮霍成性的同時,政府卻從沒注意到還有許多更急迫的項目找不到經費,甚至面臨持續減編的問題,譬如實質的教育預算。
 
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我們的政府在財務吃緊之際,不先思考如何減少無謂的大型建設以及出國考察,竟然把腦筋動到教育上,所以近幾年裁併中小學校不遺餘力,這種成於威權時代的一村一小學現象,沒想到竟然毀於民主時代,根據統計,八年來政府已經裁併了一百多所小學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偏遠地區,這些偏遠地區的小學校,本來就是最缺乏資源的弱勢族群,倘若政府「減少城鄉差距」的政策是玩真的,那麼這些學校非但不該被裁撤,反而應該增加補助甚至派遣「都市名師」巡迴授課才對,沒想到結果完全相反,只為了一年600萬至1000萬不等的經費,就可以讓一個小學校從教育地圖上消失,可惡的是,這些節省下來的經費,最後並未用回教育上,而是當作各縣市政府的一般行政預算花用,有了這種短視近利的思維,政府當然不會發現,裁併學校所造成的問題絕對不止於教育而已,跟城鄉的文化落差甚至農業聚落的存亡都有關係。例如這幾年農委會煞有介事推動的「歸農」計畫,針對36歲以下的年輕人辦了許多漂鳥營,看起來似乎想要挽救農村的沒落,只是農委會大概沒注意到,很多鄉下的學校早已不見了,所以不知道這些攜家帶眷的青年族群回到鄉下之後,小孩要去哪裡讀書?又有哪一個年輕家庭願意不顧一切的回到缺乏教育資源的鄉下務農,然後每天花好幾個小時接送小孩上下課?所以只要我們的政府繼續亂玩,堅持把錢花在不對的地方,順便摧毀偏遠地區的教育建設,新農根本不會產生,等到老農凋零殆盡之後,農村勢必消失大半,屆時農委會也順便裁撤算了。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一座所費不貲的「流行音樂中心」嗎?等等,根據行政院當年所提出的「新十大建設」計畫,興建這樣的「流行音樂中心」屬於「重中之重,急中之急」,而且至少會蓋二座,總共會花掉80億,所以我應該重問一次:我們真的需要「借」80億來蓋二座「流行音樂中心」嗎?也許需要,但絕對不是現在,不是在這種國債破錶的崩潰邊緣,我可以輕易想像一、二十年後我們依舊沒有「流行音樂中心」的樣子,那就是:不會怎樣!可是我實在無法想像我們繼續縮減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十年之後的景況,如今我們的政府就像是一個不切實際、不負責任的家長,寧可借錢去買一套發燒級專業音響,卻不願把口袋裡的零錢給小孩拿去繳學費,所有的施政只會拿「拼經濟」當口號,卻忘了最重要的投資就是教育,我認為這才是台灣目前最大的災難,遠大於莫拉克。
 
少蓋一兩座大型場館不會讓我們的文明倒退,施政不分輕重緩急才會,僅此呼籲政府暫停籌建任何「流行音樂中心」,尤其正值新閣上任之際,希望立委諸公在退回總預算的同時,也順便要求行政院刪除此筆預算,就算不願意花在教育上,至少請不要增加子孫的負擔,反正此計畫成形於前朝,主導立院的藍委們應該樂於配合。也籲請參與此場「亂花錢」大拜拜的建築界知名人士如姚仁喜與龔書章等,主動退出評審團,用行動告訴政府,人民依舊懂得思考。

資料來源:十三行以外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fleishmannfan/article?mid=1831&prev=1925&next=18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