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時上看到這幾則報導,都是談早幾年就一直在提的「藝企合作」。

其實藝企大概在英國發展很久,也當然是因為這樣的國家型態(央格魯薩克遜的傳統),所以比較有心得。但是英國人也坦承,結合藝術與企業,實在是高難度,而且獲得的資源很少。
在「文化在德國」這份德國國會出版的國家級報告裡面,也整理過一個表,在統計中的企業捐贈與貢獻(Unternehmensspenden und beitraege),2001-2005年間最高,也未超過2億歐元。




(Kultur in Deutschland, P.179)

也就是說,企業捐助真正的文化工作者,狀況與金額都不是很多,台灣也不是世界唯一的地方。大概來說,企業有心從事藝術捐助等事務,或者會成立自己的基金會(很多人說用以避稅),或者就是買廣告、講求廣告與形象效益。這一點在下面談「提升形象 贊助商偏愛藝文秀」也提到了。

只是說,今天艋舺由於有一些政府的協助,找到了金主,老實說金主運氣也好(另外一個野球孩子,我還是真第一次聽到,但早就下片了)。但是這樣的新聞,顯示的是更根本一個現象:為何這些金控等集團,不是製作人向他們提案「投資」?尤其投資電影本身(不只是周邊商品)?下面出現比較多的是贊助的形式。意味還是用一個非純粹市場機制方式在處理電影,也當然在處理藝術市場。
如果還沒有一個片子或藝術業,可以完全走向投資的方式,跟金主談他們的管理、市場/回收預估、成本預算等,那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創意產業吧?但老實說以最近出刊的商週看,其實艋舺在推動過程中,已經是很注意商業運做的了。

延伸看一下:

李烈把國片帶入行銷新紀元《艋舺》票房5步驟致勝術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5841966

 

=======
金控贊助國片 比眼光 更比運氣

2010-02-28 中國時報 【黃琮淵/台北報導】

     選投資標的,很難;挑電影,更難!《艋舺》熱映,意外讓冠名贊助的永豐金,知名度水漲船高。不過,這恐怕是特例,去年華南金冠名贊助的《野球孩子》,就因遇到八八風災,票房踢到鐵板。金控贊助電影,不只要比眼光,還得靠些運氣。

     金融海嘯肆虐,贊助預算跟著縮水,去年迄今僅華南金贊助記錄片《野球孩子》、永豐金贊助《艋舺》,其餘金控多是包場,花費約數十萬元。

     不過,同樣是贊助,結果卻南轅北轍。

     華南金去年花三百萬元,取得《野球孩子》冠名權,卻受八八風災影響,票房不如預期,該片倉卒下檔;相較於《艋舺》票房已飆破兩億元,儼然兩樣情。

     對此,華南金總經理劉茂賢不以為意,「從沒想過票房」,表示若在意票房,就會贊助商業片,但當初是本於推廣棒運,才會選擇紀錄片性質的《野球孩子》,未來贊助還是會以非商業片為主。

     劉茂賢說,當初《野球孩子》找上華南金,就是因為資金短絀,無法在戲院上映。他認為,若能透過戲院,讓更多人看到電影,是最好;但遇到天災,社會氛圍驟變,票房很難不受影響,「人算不如天算」,這也怪不了誰。

     相較於華南金的時不我予,永豐金相對幸運。事實上,永豐金並非首次贊助電影,唯在前執行長盧正昕時代,多以「大片」為主,如李安《色戒》、吳宇森的《赤壁上集》等;停擺近兩年,這回重啟贊助,一出手就壓對寶。

     對此,永豐金執行長蔡友才說,當初沒想太多,純粹是被《艋舺》監製李烈對電影的堅持,及對萬華地區的行銷感動,才會選定《艋舺》。

     問及預算,蔡友才堅不透露,僅表示很合理。唯對於票房開紅盤,倒是相當意外,坦承「雖然沒有看壞,但其實沒想過可以賣這麼好!」

     據了解,冠名贊助至少五百萬元,甚至更貴。

     不過銀行同業說,與華南金「純贊助」作法不同,永豐金利用消金優勢,推出儲值卡等金融商品,以壓低贊助成本;如今《艋舺》帶動周邊商品暢銷,「搞不好還倒賺」,可說是名利雙收。

========
提升形象 贊助商偏愛藝文秀
2010-02-28 中國時報 【黃琮淵/台北報導】


 壓對寶▲位於萬華區康定路的永豐銀行,也趕上國片「艋舺」的風潮,將建築妝點成如八十年代時景致。(鄧博仁攝)
 
     好片難求、票房難料,衝擊贊助信心,不少金融業轉向小眾市場,以藝文表演為主。如台新金近期贊助鼓樂創作《鄭和一四三三》;遠銀則攜手大型景觀歌劇《杜蘭朵公主》,強調生活美學,要淡化金融業的銅臭味。

     「不然你告訴我,有哪部開拍中的國片,在找贊助?」銀行業者直言,贊助國片最大問題是:片子太少了。暫且不論賣不賣座,就算有錢要灑,也得找到合適對象,重點是國片「供貨不穩」,迫使他們只能轉移焦點。

     銀行表示,贊助電影一為賺錢、二為形象,賺錢要看票房,姑且不論。但就算要打形象,電影裡元素太多,訴求常被模糊掉,即便如永豐金贊助《艋舺》看似成功,但也因台味十足,仍有人覺得「怪怪的」,與銀行形象有落差。

     提升形象,如台新金就主打藝術牌,除每年固定舉辦「台新藝術獎」,獎勵國內創作新銳外,近期則贊助二○一○國際藝術節的《鄭和一四三三》。遠銀近期冠名贊助歌劇《杜蘭朵公主》,並與財管、信用卡業務結合,除購票九折外,還提供優先選位服務。

========

想拿錢 劇情、檔期、角色都要喬
2010-02-28 中國時報 【黃琮淵/台北報導】
     用「一拍即合」形容金控贊助電影,片商恐怕會吐槽:「想太多!」事實上,各金控都有一套選片顯學,選角、劇情、檔期統統要管;形象能否相符、會不會有爭議,則要多方評估。片商就說,從提案到拿到錢,三個月跑不掉。

     片商私下透露,向金控要贊助難度很高,一來若無政府撐腰,或人脈夠廣,根本連提案機會都沒;再者,金融業在商言商,很多要求及條件極不合理,是片商想都沒想過的,如「片子能否上映至少一個月?」就難倒片商。

     片商說,銀行與商店的活動合約,動輒一到三個月,有的甚至一年,在與片商談贊助時,難免會如法炮製,也要求合約長短,以利宣傳。問題是票房如不好,「想多播一天也沒辦法」,但銀行卻要他們「給個時間」,贊助案根本談不下去。

     不過,銀行也有苦水。某大型金控主管就說,評估贊助案前,都要做效益分析,有些還得跨部門合作,推出相關商品,若只上映一、兩周,「電影都下檔了,商品才剛開始賣」,當然會希望片商,能夠保證上映期間,以利相關作業。

     這名主管說,片商為難,他可以理解,但若贊助效果不如預期,「上頭就會檢討我」。為求自保,只好回過頭要求片商,畢竟這是花老闆的錢。

     《艋舺》熱映,參與贊助的永豐金,看似投資眼光精準,但獨立片商多半認為,這本來就是「贏面較大」的生意,永豐金夠精明,但也做足功課。

     片商主管表示,《痞子英雄》炒熱高雄,間接帶給北市府壓力,《艋舺》肩負扳回北市顏面的重責大任,本就能得到較多關愛眼神。有政府單位掛保證,金控業者「不看僧面看佛面」,當成做關係也好,自然比較願意掏錢出來。

     金融圈普遍認為,《艋舺》色彩鮮明,找贊助必須要投其所好。永豐銀前身是北商銀,地理關連性強;加上近期積極轉型,與《艋舺》本土形象不謀而合,「十五家金控看下來,沒人比它更適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