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聯合上看到這個專題,位於北市的長春戲院,唯一的藝術電影院,也將熄燈。下文很多文化界的人相當惋惜,不過仔細想來,這樣反應的是什麼樣的圖樣。

我記得在韓國,也有類似民間的藝術電影院,但縱使韓國有保護政策,韓國電影可以出口,但那家藝術電影院仍經營困難。

如果從文化生產場域的角度看,各種藝術的品類,在整個場域裡面自有其定位,由於各種持有的「資本」不同,也形成不統的互動關係,更直接說,就是資源競爭的關係:既爭名、也在爭利,也在爭關係。依據作品面對的群眾來分,還可以分成大眾市場、小眾市場。

我對下面這個新聞第一個感到的,不是曾經撥過多少名片,而是,這家電影院,也包括提到的真善美等,他們在整個電影市場裡面扮演著何種角色,現在,猶如土俵上的力士,要被擠下土俵了嗎?



再延伸的說,電影究竟是藝術?還是市場?以下面這個新聞,乃包括長期對國片票房的觀察,感覺電影脫離不了市場:那就是成本、票房、通路這些東西,不管拍攝的題材、手法之別。當形成不了一定的規模,那就上不了電影院,甚至連電影院都會解體,退出土俵。因此,下文也出現「想看藝術片只能找DVD」。因為DVD,乃至於網路,又是另外一個土俵。好拉,用西方的話說是場域(Field)拉。

=======
長春戲院轉型 主打商業保留藝術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項貽斐/台北報導】
2010.02.23 02:47 am
 

長春戲院傳出由國賓影城主導改裝,四月重新開張後,將以播放商業影片為主。
記者高智洋/攝影

藝術電影院再吹熄燈號。台灣最具指標地位的藝術電影院長春戲院,二月底將易手,國賓影城接手後將與附近的學者影城一起改裝,將更改戲院名稱於暑假前重新開幕,主映商業片,但仍會保留藝術電影的空間。

一九八三年六福集團開張長春戲院,曾是金馬國際影展的播放重要場地,兩千年後轉型純藝術電影院。

長春的挑片水準、放映設備、場地清潔、服務品質及環境是所有藝術影院之冠。

二○○六年藝術電影院總統及真善美戲院陸續關門,真善美雖重新開張,但不再只放藝術片;位於台北之家的光點電影院場地及銀幕都太小,長春成了影迷心中唯一的藝術「電影院」。

去年十二月六福集團決定與國賓影城合資設立國元影業,將長春戲院交由國元管理,因國賓持股百分之六十,因此日後影院走向由國賓決定。

「這令我很難過!」作家隱地說,聽聞長春將轉型,他趁年假拚命去長春看電影,想保留最後甜美回憶。他形容長春讓他覺得「住在台北很幸福」。

影評人聞天祥、李幼新、義美副董事長高志尚、作家亮軒、詩人管管甚至八十多歲的九歌老闆蔡文甫,也都是長春戲院常客。

國賓影城發言人蔡聖湘指出,未來影城將以新的名稱出現,兩邊加起來將會有十五個影廳,由於廳數多,一定會安排藝術電影放映,不會讓藝術電影就此消失。

【2010/02/23 聯合報】

========

戲院轉型/學者:品味多元才使文化健全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0.02.23 02:47 am
 
長春戲院被認為是台灣最佳藝術影院,甫過世的法國導演候麥的「綠光」,全新拷貝正是在長春獨家首映;德國導演荷索驚動一時的紀錄片「灰熊人」也在此首演。

曾任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的北藝大戲劇系主任黃建業,他認為惋惜長春戲院轉型外,更須擔憂電影品味單一化。

黃建業表示,藝術電影在台灣最美好的年代是八○至九○年代初,此時金馬影展、長春戲院開始上映非美國片,對新一代從影人士及影迷的品味養成意義重大,例如侯孝賢、楊德昌等人掀起的台灣新浪潮電影風潮。

如今長春將轉型,藝術影院地標消失,黃建業憂心在商業力量主導下,藝術空間更小,更可能影響台灣自製電影走向,「海角七號、艋舺這類訴求大眾的片子外,台灣還需要更多元的影片,多元才使文化健全啊!」

作家隱地指出,長春轉型象徵台灣影界恐將更趨資本主義,「想看藝術片只能找DVD」。影迷小馬說,去長春最放心的,就是片尾絕對不會切掉,能安心看完全片,他建議長春在二月底舉辦「影迷回顧大聚會」,紀念在長春度過的美好時光。

【2010/02/23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