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中時,有個專題,探討偏遠鄉鎮買書與閱讀狀況,大概的趨勢是,偏遠地區的圖書館什麼都缺:缺經費、缺人才,也缺讀者。

包括一篇讀者投書,大概可以把問題點出來。不過有幾個問題倒可以去思考。

第一個是文化參與/文化活動。究竟上圖書館,對國人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國人喜愛閱讀,那三缺現象就很恐怖,但如果國人興趣是唱KTV,那三缺外加缺水,其實無足輕重。也就是說,當失學蹺家少年,往網咖跑、糾團去唱歌看阿凡達時,他們願意進圖書館嗎?那圖書館對他,乃至於對其他國人(比如上班族)有什麼意義?
還有,為何我們不喜閱讀,去圖書館不是全民運動?這與教育機制有關。

第二個是城鄉差距。為何下文中沒有出現台北市立圖書館?那樣一個高聳在大安森林公園旁的建築,跟下面報導什麼古坑形成強烈對比。
圖書館是否象徵的是資源分配不均、人口分配不均?當資源分配不均,一定也顯示在諸如教育資源、公共設施上,也就是說,在學校可能學習機會就很少,自然也沒有「藉由書本這個管道來認識世界的機會」,那就更遑論跑圖書館吹冷氣了。

其實館員是不是低學歷,感覺不是重點耶?這種其實是種迷思,館員也未必一定要圖書館系畢業吧?其實有電腦管理系統,館員任務在上架、分類等管理即可,真的要「導覽」,那去故宮吧?
反而關鍵是,館員、館長,乃至於整個館,是否跟當地社區、地區是脫節的?

======

偏鄉圖書館買專書 10年3人借
2010-01-29 中國時報 【林宏聰、周麗蘭/綜合報導】


▲到圖書館…洽公/高雄縣茂林鄉立圖書館在八八水災後成為鄉民資訊交流中心,民眾前往洽公等待之餘,順便拿起雜誌、報紙翻閱,使圖書館使用率意外提升。(林宏聰攝)
 
     政府推動「一鄉一圖書館」政策,但偏鄉圖書館的發展問題多,缺專業人員管理、缺經費,高雄縣茂林鄉立圖書館一年購書經費只有一千元!而高雄縣梓官鄉立圖書館長余美順指出,「每次評鑑都要圖書館發展特色館藏,大部頭專業書籍買一堆,結果十年內只有三個人來借!」

     余美順說,評鑑委員們批評梓官圖書館的自修室,認為空間太大像K書中心,要求修改為書庫。但她觀察,鄉內有很多小朋友家裡沒地方讀書,晚上、假日自修室常爆滿,「鄉鎮圖書館不應該服務鄉民的實際需求嗎?」

     學者評鑑地方需求 不切實際

     中央政府及評鑑委員鼓勵發展特色館藏,但余美順發現,十年前購買價值不斐的漁產專業套書,至今只有三位讀者來借。評鑑委員大多是大學教授,提出的建議或許符合學術見解,但對偏遠鄉鎮民眾卻有點不切實際。她心疼說:「鄉鎮圖書館預算少,這筆錢拿來多買一些暢銷新書該有多好!」

     永安鄉立圖書館長陳進鳳當了廿年館長,他說,圖書館發展與鄉鎮長的態度有關。早期館內職缺被視為政治酬庸工具,「養老館長」比比皆是,就算只有國小學歷、英文字母看不懂,只要和鄉鎮長關係好,都能當圖書館員。

     鄉鎮市公所財政捉襟見肘,圖書館預算更是大問題,約有一半鄉鎮市以虛編預算方式保留科目或作為控管預算。

     救災排擠預算 年僅一千元購書

     茂林鄉立圖書館原本乏人問津,平均三天才有一人借書。去年八八水災期間,圖書館收容災民,竟意外拉近鄉民,也產生潛移默化效果。現在不時有村民去借書、看報紙,展現全新氣象。但有誰料到,該館一年購書預算僅一千元!還不夠買一張高鐵北高車票,只能期待各界捐書。茂林鄉立圖書館長林岳承說,日前台北縣立圖書館捐來一批淘汰的書,正好用來充實館藏。

     雲縣鄉鎮圖書館預算最高前四名,並落實購書的有崙背鄉三十萬元、西螺鎮十萬元、虎尾鎮十萬元、古坑鄉五萬元。其餘聊勝於無或掛羊頭賣狗肉,公所人員表示財政困窘,「生吃都不夠,哪有得曬干?」

     但也有認真的館長把小圖書館當文化中心經營,虎尾鎮、褒忠鄉圖書館屢屢舉辦活動、課程,即使收費也大排長龍。


========
過來人:圖書管理要結合當地社群
2010-01-29 中國時報 【陳至中/台北報導】

 
     針對鄉鎮圖書館出現眾多弊病,前中華民國圖書館協會理事長、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長陳昭珍認為,關鍵在於「缺乏專業、專職館員」,公務人員當館長、兼職員工選書,問題當然層出不窮。唯有將管理單位由「鄉鎮」提升至「縣市」,才能確保專業人員配置,不會被複雜的地方利益結構犧牲。

     陳昭珍表示,經營圖書館需要「專業」,一定要有專業人員長期駐館才能確保品質。過去她到全國各地考察,發現許多館長都由非專業背景的公務人員兼任,兼職員工也多是鄉長親友安插,「選書」時直接跟廠商說價格,買來一堆「大部頭」的四庫全書、百科全書,實際根本用不到。

     她說,理想狀況應由專業人員與當地社群組織「圖書委員會」,才能兼顧。這又得依賴長期在地方經營的專業館員能夠跟上書訊脈動,又瞭解鄉親喜好,才能真正發揮圖書館價值。

     她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單靠鄉鎮幾乎無法辦到,「衛生所、文化館都不是鄉鎮管?為何圖書館是這樣?」過去概念是期待地方自主,但鄉鎮長忙著選舉、服務基層都來不及,根本沒有功夫管圖書館,何況許多鄉鎮長還「有案在身」。

     「五都」直轄市升格是一個契機,陳昭珍強烈建議,重整地方組織時,應像北市府的作法,將鄉鎮圖書館一併收歸市府管理,「鎮立」圖書館改為「市立」圖書館的分館,派專業人員負責,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


=======
熱門話題-立法 讓小鎮圖書館活化


2010-02-01 中國時報 【中玄/北市(中央圖書館退休人員)】


     日昨貴報報導鄉鎮圖書館的困境,有鄉鎮圖書館抱怨購書經費過少;有的說,中央組成的教授組成的訪問委員,不知地方情況,只會建議建立館藏特色,買來的特色館藏卻乏人閱讀;而大學教授則希望鄉鎮圖書館改為縣市(文化局)圖書館分館。

     其實,這些都只是浮面或治標的方式而已,不管鄉鎮圖書館歸鄉長或縣市文化局管轄,如果沒像教育經費有憲法上立法的保障,難保在人員和經費上受到人為的苛減或挪用。如要確保鄉鎮圖書館能夠發揮最基層的社教、文化功能,就必須在圖書館法或文化、教育法規上,以立法強制規定鄉鎮圖書館的組織編制、任用員額,並確立每年經費必須占全縣市或全鄉鎮教育、文化經費的百分比。

     鄉鎮圖書館過去不僅缺乏固定經費,連一館之負責人,都還只有管理員的職稱而已(「館長」都是自己或同仁封的),如此條件,也根本無法吸引人專業人才下鄉。唯有強制立法,保障經費和人員編制,才是釜底抽薪的解決辦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