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對台灣除了驚嘆他繪畫技術以外,其實悄悄地在台灣也產生了一些漣漪。

這篇出現在1/29讀動畫工作者,也讓我想起前陣子「阿凡達有熱潮 台灣動畫無市場」這篇大文: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5695601

更有趣的是,在阿凡達出現以後,也有不少電影人、文創人突然信心滿滿,開始期待起台灣的動畫產業要發光發熱,談什麼台灣科技業很興盛、台灣動畫/數位產業未來又是什麼明星產業,但是你可以注意一下,誰在「期待」台灣的阿凡達;誰又從阿凡達中非常悲觀?至少下面這一篇,以及「阿凡達有熱潮 台灣動畫無市場」一篇,都是跟動畫直接相關的人。

台灣創意產業內,有很多個是做代工出身,動畫就是一個,其他諸如時尚設計、工業設計等,貌似新興產業,其實早就有(我到現在都驚訝的是,李國鼎先生在1960年代就試圖要嘗試發展工業設計這種輕產業,當時台灣連重工業都沒有),但是代工轉型到研發、創新,究竟有沒有辦法/三小路用?

下面這篇柴從業者的意見,究竟是神來之筆?還是唱衰台灣?

======
台灣的「阿凡達」 何時才出現
 
【聯合報╱柴呈聞/動畫工作者(台北市)】 2010.01.29 03:30 am
 
 
當《阿凡達》票房在全球開出紅盤之際,可想而知是一陣阿凡達效應。無論你喜不喜歡這部電影,都要承認:它是個很成功的商品。對於影視工業而言,無疑是場革命的開始,同樣地也帶動了各種軟硬體產業的發展。

話說從皮克斯動畫展到《阿凡達》上映,從各大平面和電子媒體,甚至學界、業界及政府引發了一連串的探討和反省:台灣動畫界的發展到底怎麼了?這樣的檢討會改變或是曾改變過這個產業的什麼嗎?

媒體操作一時的話題,學界業界順勢作球,政府也就跟著口號殺球,最後每個人都以為這個行業在台灣是個有前景有希望的產業,而當我在和新認識的朋友自我介紹自己的工作時,他們抱以羨慕和崇拜的眼光。然而當局者都知道,這一切都只有三分鐘熱度。

我們不會認真以為:台灣動畫產業會因為這股風潮有起色。由此來看,我們其實是悲觀的一群人。台灣動畫產業如死水般的困境能夠支撐到現在,除了靠基層的動畫工作者一股熱情和夢想之外,我想沒有其它的原因,可以讓一群人願意做一分工時超長、待遇低又看不到前景和未來升遷的工作。

二○○六年,政府對數位內容產業宣布,將投入大量資金做為國家發展的重點之一,當時從事這個產業的朋友都以為台灣的動畫產業將會起飛。時間一下就到了二○一○年,我看不出整個產業的結構和生態有什麼改變。

更甚者,隨著產業西進和全球經濟蕭條,情況只會更險惡而已。基層工作者仍然工作時間超長,待遇、職位和社會地位依然沒有提升,甚至需要跟對岸中國競爭。一旦年齡到了,熱血燃燒殆盡後,只剩下健康亮起紅燈的身體。有的人選擇投入教職,有的人乾脆轉行。

悲觀地想:這個產業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政府無論投入再多人力物力財力都沒有效用,因為無論是誰執政,從來不了解,也沒興趣想知道:對這個產業除了口號之外,要怎麼去改善整個環境。官員只看帳面數字,而學界業界只是在思考如何拿到更多政府的錢和支援。

雖然一切都是那麼糟糕,我們悲觀地看不見未來,但我們並不消極,面對這樣的環境,仍有人和我一樣相信可以做點什麼。

所以,感謝,我看到海角七號的起步,看到一部台灣自製的電影、後製作動畫在本土賣座,因此我們仍相信:能改變這一切的,或許不是業界大公司大老闆,不是大財團、大企業,更不是只會說空話的政府,而是我們自己。

台灣要在短時間追上好萊塢工業等級的動畫電影是完全不可能的,但還好我們還有希望,在燒完我們最後的熱情之前,希望能看到台灣影視動畫成為工業的那一刻,十年廿年也好,我們也有自己的《阿凡達》。

【2010/01/29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