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商時報上,有一則談電影產業的新聞。有趣的是,如果是藝術片(尤其是開廳只有5人以下的觀眾)的話,應該上不了工商時報。談的當然迴避不了3D、阿凡達。

閱讀下面的新聞,可以注意幾個數據與趨勢:電影產業是一個抗跌的產業,尤其在09年,北美票房又創新高,將近100億元,各位如果把美國等地的經濟現況作比較,根本不成比例:美國至今失業率還是很高,很多預測家對2010仍不看好。但已經公布的數字看,電影不受影響。

台灣也一樣,如果只看國片,雖然缺了海角七號,但電影市場仍在成長。

下文預示了一個時代的來臨,未來電影產業技術鴻溝漸漸出現,小弟首先注意到DVD與藍光的下游市場在萎縮,大陸盜版問題也無解(不知道他們光電總局最近一波打擊成效如何?)
但是阿凡達的「偷拍版」你看不看?你想多花點錢看3D,還是只看2D?還有,盜版大國中國,傳出來的是阿凡達也一票難求,劇院經理出來下跪.....

DVD等在電影首映後的市場,未來會不會漸漸轉型或消失?比如有線上閱覽的機制(VOD等),或根本共享與盜版無法查禁,在未來寬頻技術在向上提升時,下載與燒錄藍光更不是問題時,甚至在家看3D也不是不可能(但容量更大),那麼,這樣的技術鴻溝,再加上集資、行銷宣傳等效益等,會不會電影界更兩極化?

那麼所謂小眾片,是否更沒市場?還是因為「迷」文化,反而不受影響?是小型商業片才是被盜版等侵蝕最大的市場--中間的消失?

音樂產業的困境與趨勢,對電影界,乃至於整個創意產業,會有什麼啟示?

==========

產業透析-愈不景氣 電影票房愈High!

2010-01-15 工商時報 【莊啟祥】
     2009年世界經濟被金融危機籠罩,但全球電影票房卻是過了豐收的一年!好萊塢電影業全面告捷:北美電影票房達106.1億美金,創下影史紀錄,華納和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分別在北美和海外取得破天荒的20多億美金票房。

     好萊塢票房大片接連登場,也讓2009年歐洲電影市場成長。中國電影市場更是維持倍速成長,華語電影量超過450部,居世界第3大電影生產國,電影票房成長率也突破30%,逼近60億人民幣。日本電影由電視劇衍生的電影是票房主流,電視卡通的動畫電影版票房一如往常強勢,漫畫、文學改編的電影數量仍是大宗。

     台灣儘管缺少像前年「海角七號」這樣國片票房奇蹟,但在首輪戲院上映電影數量繼續打破紀錄,及好萊塢大製作電影強勢拉抬下,台北電影票房也創下近5年新高,破27億元。

     好萊塢商業模式面臨挑戰

     全球電影票房成長,除了平均票價微幅調漲、3D立體電影票價加價外,可喜的是,大多數國家觀影人數開始回升!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口紅效應」理論再度獲得驗證。

     但另個資料可能讓人憂喜參半,原本北美製片公司的影音光碟銷售收入是電影銷售收入的2倍,然而去年美國電影票房為98.7億美金,DVD和藍光銷售收入卻只有87.3億美元,比2008年下降13%,這是自2002年以來首見。

     從好的方面看,有更多觀眾回歸電影院看電影,3D立體電影功不可沒;從壞的方面想,好萊塢商業模式不能再依靠DVD銷售,面臨轉型挑戰。藍光被譽為DVD的接班人,但過去一年銷售額遠不及DVD萎縮量。

     美國影音光碟銷售也遭受影碟低價出租業的蠶食,目前在美國以每天1美元出租DVD的Redbox自助投幣式機器,以及強調月租看到飽的線上影碟出租網站Netflix,表現較好;影碟出租業收入2009年為81.5億美元。

     因應DVD銷量下滑,好萊塢片商積極在美國與歐洲推廣數位電視隨選視訊(VOD)服務。過往好萊塢堅持電影從戲院上映、發行DVD,到最後在付費數位電視頻道播出之間,必須分別間隔數個月,以免衝擊票房或DVD銷售;然而2009年開始,不少票房大片在DVD發行當天同步推出VOD,間隔從45天大幅縮短到21天。

     和DVD出租服務相比,VOD平均每部影片可讓片商多賺0.4美元,2009年有線電視公司紛紛在各自機上盒上加裝VOD功能,有線電視的影片點播因而增長,隨著美國數位電視普及,帶有VOD功能的新型電視盒,也刺激VOD下載量。

     至於盜版問題無解的中國,取而代之的是網路付費高畫質收視合法網站。中國最大合法網路收視網站「樂視網」採用「付費加免費」的商業模式,除了「樂視高畫質電影院」頻道屬於收費觀看,其他內容全部免費。樂視網2008年網路收視收入有5千多萬人民幣;2009年由於高畫質電影網路收視獲利不斷提升,樂視網也將觸角伸到電影投資,直接從電影產業鏈上游取得影片版權來源。

     3D立體電影吸睛吸金

     早期3D立體電影,需要觀眾戴上用硬紙板做鏡框,中間夾上紅色或綠色鏡片的立體眼鏡。這種眼鏡戴起來不舒服,很多顏色會被過濾掉,戴的時間長了還會頭痛,導致3D立體電影稍縱即逝。

     直到2004年底華納3D動畫「北極特快車」上映,同步推出IMAX戲院3D立體版,創造了IMAX商業放映紀錄。其他在3D立體電影上有一技之長的競爭者紛紛加速發展,加上數位電影逐漸興盛,都替3D立體技術發展奠定基礎;美國Real D、杜比等公司很快推出電影院數位影廳3D立體版本放映標準設備。

     包括IMAX公司等多家公司還研發出一種省時省力的3D立體電影製作方式,透過DMR(數位化重新轉換)技術,把普通2D版數位電影直接轉化成3D立體電影,不過這種3D立體電影效果比起拍攝時就用3D立體攝影機製作的電影遜色。

     這幾年觀眾都能看到拍攝時專門製作或利用DMR技術轉換等不同類型3D立體電影,然而在多數人眼裡,3D立體電影還是難以普及。直到2009年,從「3D血腥情人節」、「怪獸大戰外星人」、「天外奇蹟」、「冰河歷險記3」、「絕命終結站4」、「聖誕夜怪譚」、到了年底的「阿凡達」,解答了關於3D立體電影所有疑問,像是技術是否做好準備,電影院和觀眾能不能接受,從而正式宣告3D立體電影時代再度到來。(作者為得藝國際媒體公司製作部主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