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11/7)早上翻開中時,看到一篇關於一個座談會的報到。斗大標題:澄果的蔣友柏反文創。看了一下報導,也發現與會的賴聲川導演談了它的文創觀點。

這篇滿有趣,一個是針對文創對談的觀點,越來越多了;第二個是,質疑先前推動的方式,提出新的典範與聲音,都是滿好的事情,而不是一元化。

首先在蔣,不管外界對澄果評價是好是壞,單就蔣的意見來看,人家問他「文創產業與品味生活」,他說自己就是生意人,而且要做的是顧問性質,剛好跟下述的賴導觀點成一個對比:賴導認為過去談太多產業了,反而忽略文化創意。

不管哪種典範,應該都會有它的價值,只是看什麼時候派上用場。不過仔細想來,文化、創意、產業?分別都是什麼?賴導說產業似乎太多了,那回頭去問,出了一本「創意學」的賴導,「創意」又是什麼?以及,他認為「只要把文化創意做出來,自然會產生市場。」這個觀點跟現在觀點剛好相反,在文創前一期培養過多創作者(也把市場越做越小,因為生產者越來越多)後,現在新的文創觀點是,要培養行銷/行政人才,讓他們的產品與創意可以賣出去。賴導似乎觀點跟第二代的觀點有點不同,但也並非沒有道理,因為文創跟製造業不同就是,他要別具特殊性,不光只是將本求利。


(附一下賴導的書,怕大家忘記,創意大師賴聲川認為:「創意是可以『練』的!」)

有趣的是,相對於文化創意,蔣友柏就是一個實務派,或者說他就走產業路線,他說「多角化經營而非只專注在設計畫圖」。

究竟,什麼才是文化創意產業?是要走創意派?還是產業派?看來還是有路線之爭,可能永遠都有這個路線之爭;但是,仔細想來,下面這一場,也跟其他類似的座談一樣,這些人都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上、媒體上看到的人,反而很少聽到民間不一樣的聲音。只能說,這是名人之間的路線之爭。

=====
蔣友柏反文創:我是死生意人

2009-11-07 中國時報 【秦蕙媛/台北報導】
 
     政府力推文創產業,但蔣家第四代、橙果設計董事長蔣友柏卻直言,反對「文化創意產業」這個名詞。他說,文化代表傳承、創意代表革命,「我家四代都在搞革命,對我來講,文化創意就是用創意在搞革命。」

     第七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昨日邀請「表演工作坊」總監賴聲川、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韋伯韜及橙果設計公司董事長蔣友柏,就「文創產業與品味生活」進行對談,三人針對文化創意與產業之間的串聯,各自提出見解。

     蔣友柏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用創意在騙錢的死生意人」,不過他也坦言,文化創意不一定會有實際的投資回報率,但形成產業之後,未來會出現很大的商機,的確是事實。

     他認為,創意必須透過分享,才能創造更大的利益;多角化經營而非只專注在設計畫圖,也因此他將自己以設計為主的經營轉為顧問性質;加上無壓力的創意才能提升產品的品質,因為「只要無求,就可以膽大且心細」。

     在「聽奧」中為台北成功打造形象的賴聲川認為,現在談到文創產業,都只著重在產業,卻忽略最重要的關鍵是「培養創意」,因為「錢無法買到創意。」文創產業對他而言仍是一個問號,最重要的是把創意做出來,自然就會有市場,這是世界的新動力,也是台灣最重要的機會與優勢。

     賴聲川以聽奧開閉幕式為例,證明「台灣是可以的,只要抓住台灣的氣質、美與精神,就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創意就是出題與解題的因果關係,「動機決定出題的態度,態度決定出題的角度」,態度是靠生活養成,創意真正的成敗則取決於動機。

     韋伯韜以四川近期興起的酒莊「水井坊」為例,水井坊找來Johnny Walker的管理人擔任董事長,當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英國時,他們租下大英博物館三樓舉辦晚會,全英國最重要的前五百人與會,當晚會場只提供威士忌跟四川白酒,成功推銷四川白酒,這種結合創意並以事件行銷的方式,有機會如法國紅酒、俄羅斯伏特加、美國可口可樂和台灣高梁一樣,成為華人文化代表之一。

     韋伯韜認為,中國白酒之所以失去優勢,內銷市場佔九成,過度包裝只顧懷舊卻忽視品牌時尚化,導致走不出中國國門,也無法吸引年輕人。

=======

賴聲川:做出文化創意 就有市場 蔣友柏指文創應讓生活品質更好
2009-11-07 旺報 【記者黃奕瀠/台北報導】


 ▲橙果設計董事長蔣友柏(左起)、台酒公司董事長韋伯韜、表演工作坊總監賴聲川與南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白長虹針對文化創意進行交流。(陳信翰攝)
 
     近幾年來,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大陸企業發展的亮點,也是兩岸交流中有影響力的領域。表演工作坊總監賴聲川卻表示,當大家提到文化創業產業,都著重於「產業」,而非「文化創意」,雖然大陸目前積極地投資、發展文創產業,但錢是買不到創意的,「只要把文化創意做出來,自然會產生市場。」賴聲川強調。

     賴聲川應第七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之邀,昨日出席「文創產業和品味生活」專題論壇,以「共逐世界新動力」為題,談論表演工作坊在兩岸的發展經驗,並以聽奧成果為例,提出對文化創意的看法。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韋伯韜和澄果設計公司蔣友柏,也一同出席,以各自的產業和創意經驗,分享他們的文化創意觀點。

     表演工作坊成立25年,是一個票房為主要收入的劇團,賴聲川說,這是文化公演的產業化,而這也是因為當時的台灣環境供得起表演團體的存在。

     飯可以不吃 劇一定要看

     他以2005年表演工作坊公演的《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為例表示,當時SARS盛行,但觀眾仍然進了戲院:「飯可以不吃,但劇一定要看。」說明了台灣觀眾對文化的渴求。

     1998年後,表演工作坊到大陸發展,但當時話劇票房在北京上海都很冷,即使是25元(人民幣,下同)的票價,也無人願購買。直到《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大陸推出,才受到注意,並登上2002年的春晚。隨後,表演工作坊屢屢以各種形式創新,開拓了大陸的藝文市場。現在表演工作坊的演出票價漲到從580元到880元不等,「但這仍是平價。」賴聲川說,他不希望票價太高,而拒絕大部分觀眾進劇院。

     韋伯韜則以「中國白酒的文化載體」為題,談論飲食文化的產業意義。韋伯韜說,自古以來中國文化總不離酒,「如果詩詞中沒有醉字,就沒有意義了。」但他也說,現在中國白酒不出國門,中國年輕人也不喝白酒,「白酒的消費者中,有九成是華人;若華人不喝酒,白酒文化就要消失了。」韋伯韜嘆息。

     台灣白酒 要能走出國際

     因此,韋伯韜以發揚白酒為目標,特別是台灣的白酒。他認為,白酒產業需要創新的地方,首先是能走出國際,並且改變包裝。韋伯韜表示,他在廣州亞運投下大量廣告,希望讓大陸人民知道台灣白酒的存在。此外,若能做出適合調酒的創新,並發展新的喝酒文化,讓年輕人接受白酒,便能拓展白酒產業。「如果在國外餐廳能以白酒乾杯,我們就成功了。」韋伯韜說,台灣高粱非常有機會走向世界,「中國白酒可增加他們的文化厚度,而台灣白酒生產量雖不如大陸多,卻是白酒裡的珍珠。」

     蔣友柏自謙資歷淺,他認為,文化是傳承,創意是革命,放在一起講是有衝突的,「我們一家四代都搞革命,所以,我搞創意。」他自嘲說,現在不認為設計有市場,所以他的公司轉朝「顧問」發展。「創意和做生意一樣,都是要賺錢的,但我覺得比賺錢更重要的部份,是分享。」蔣友柏認為,所謂的文化創意,應是幫助生活品質良好,而不是去強迫消費者接受創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