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談人】
每週看戲俱樂部創辦人兼編輯  林乃文編導、張輯米編導



 
【舉行時間】
2009/9/18 下午3時

【舉行地點】
洪建全基金會

 
【與談內容】
一、平台的緣起

張輯米編導:
在每週俱樂部成立之前,我們劇團想弄一個叭樂報,它就是一個民間的、小型的、任何人都可以寫一些關於看戲後想法的東西,當時想法是,為何沒有人想寫評論。我們會覺得可惜是,當時如果有好的戲劇作品,沒有人知道,如果有曝光機會的話會我們會覺得很高興。所以當時從兩三個人開始,用回收紙背面開始寫,再蓋上叭樂報的章,然後請學校幫忙印,當初才五百張,然後送到誠品外面放。
放了約四五期之後,被誠品反應,這很像垃圾,不讓我們放。當時也剛好也面對稿源不夠的問題,所以在第六期之後就停了,改為網路版。後來因緣際會就認識乃文,才這樣做結合這樣,

林乃文編導:
我最初出發點不一樣,我們認為台灣的表演藝術在台北很多,一個禮拜可以有七、八個,所有表演藝術包括大團或小團、傳統或現代。以觀眾角度看,他們不懂得檢選,比如每個團隊都會有自己宣傳、有部落格,但是這些都站在團隊的角度觀眾還是不知道誰好。
至於劇評大多都在事後,劇評內容偏向專業,這涉及到台灣劇評的生態。
針對一般買票看戲的觀眾,我們認為應該有個平台,讓各有特點的、不同受眾的作品可以找到觀眾,但這個工作量很大,加上我們各自都有工作,無法專職進行,所以當初我認為應該這應該其他合適的人來成立,比如老師,後來我們也有去找,比如國際劇評人協會,但是效果都不好。
所以我們就想說,乾脆自己弄一個平台。而且要有一個一直營運的機制,不然撐不下來。最初希望是找九個人,以值班的方式輪值,不至於耽誤自己的工作,大概半年輪一兩次,但是招募的工作不是很好,一開始只有三個女生,還有人退出,所以只有兩個人。這時薛西輯米瑋廉他們就來了,大家一起合起來,大概有六個人左右,感覺撐起來了。輯米支援的硬體,我們擅長內容的文字工作部分。
我們的網站嚴禁替任何劇團宣傳,也不收新聞稿放上去。我們是真的去看彩排,而且也是以戲迷的心態去服務三種人:
 深度戲迷:每個禮拜都要看戲,但是不知從何選起的人;
 中度戲迷:偶爾想看戲,想看看最近有哪些戲好看;
 初次戲迷:想看看櫥窗、看看熱鬧也好。
現在我們不只是台北,漸漸推向到台灣層級,因為有外縣市成員,希望擴大到華文地區了,因為我們也有寫手是從澳門或大陸來的。

二、在平台以外的評論機制

林乃文編導:
表演藝術評論的空間一直在縮小,以前有固定的民生報藝評。表演藝術雜誌有兩廳院在後面支持,但是也改版過兩次,走軟性化、生活化的風格,除了原本介紹的內容以外,也增加藝術家本人的生活、寵物、第二專長等面向,使得評論的空間越來越小,而且台灣本來就沒有一個養專業評論者的空間,外國比如紐約時報有一個專門評論群,可以付薪水,他們拿的是媒體薪水,可以有客觀評論。但是台灣是丟稿子,論字計酬而已,專門有在劇評者,通常如學院老師,而老師通常有補助機制的評審,他就是拿公關補助的票,去寫評審報告,然後複製評審報告成評論。
或者另外一種藝評是劇團團長表演藝術工作者,他本身做表演,又兼評論,產生球員兼裁判的狀況。我們是把論述下放到一般平民,連結其他部落格的觀點或評論。

張輯米編導:
我的例子來說,我有看戲去寫的話,我會在標題上寫:這是觀後感想。以評論定義來看,我不是專業評論,所以為了避免爭論。這就是每個人看戲都會有感想,不限定於那種專業評論會寫的東西,一般人也不瞭解,然後最後成為歷史文本的文章。這些文章還是有存在的必要,只是這些文章比較不能被人們交流,可能創作者會知道,但是觀眾就比較尷尬了。
現在我們每個人看個作品,解釋權已經不在創作者身上,所以應該不是只讓觀眾在問卷上好看或不好看而已,而是可以想更多、沈澱,回去寫一些自己的感覺出來。

林乃文編導:
也是因為網路媒體特性,它具有互動性,跟傳統媒體單向性不一樣這個東西是容許被質疑的。一開始我們本來想每齣戲都設計成兩三個觀點對比,凸顯看戲的多元觀點,不過有些戲比較不容易做到。
另外一個觀念是,讓戲看完以後不是就結束了,而是在沈澱後回應了,才算是結束。香港的國際劇評人協會,他們就注意到這樣狀況,他們沒有類似台灣的舞蹈或表演系所,所以民間組織就很強,跟觀眾距離比較近。他們會認為戲劇一定要有東西留下來;我們一開始就有學校在教戲劇理論,這樣跟民間會有隔閡。

張輯米編導:
很多時候做戲或看戲,很觀眾說看不懂。如果看戲與做戲的完成是創作者跟觀眾之間,是要創作者先說一遍後觀眾才能懂,這樣對創作者來說是痛苦的,有時候我們不能只用1+1=2的左腦邏輯思維來看創作,還需要運用右腦來看,把感受慢慢成為他的文字,這是我們很希望的。

林乃文編導:
所謂的平民化,不同於主流想的是從旁邊製造話題。我們是讓看一齣戲,對一個表演,讓欣賞表演藝術這回事不是專家才能欣賞。這個可能跟表演藝術本身的特性也有關,比如視覺藝術會有一個特定的欣賞階級,但是表演藝術買票就可以進去,比較沒有固定的觀眾。

張輯米編導:
種花或養狗這些消息,是希望讓藝術家更靠近讀者,走的是生活雜誌的路線,是軟性而生活性的。這樣很好,讀者可以藉由藝術家的生活瞭解藝術家作品背後的氛圍。但是每週比較著重在於作品本身。

林乃文編導:
這是一個行銷操作的過程,但是我們覺得我們平台在做戲劇的服務,這可能跟我們沒有資金的壓力有關,所以我們沒有一個吸引觀眾的業績壓力。但是吸引群眾的導向,也有它的需求。

張輯米編導:
不過我們專注的不是有名的人,而是我們會去取得每個看戲的人的文章,面很廣,無法限定範圍。這樣的蒐集,漸漸就可以建立出我們想像出平民評論的輪廓。當然文字與內容也許是嚴肅的,但也可以是很通俗的文字。
我們覺得PTT也不錯,所以我們現在也有噗浪版,有一千多個追蹤者。我們還在嘗試的階段,試出一個成效,只要有新的技術我們都想抓進來嘗試。

林乃文編導:
票房壓力,會把平台推向大眾市場,也當然包括生活化的操作,但是會失去一些東西。但是我們沒有這樣的壓力,可以顧及到非主流的市場,不會犧牲掉一些東西。

張輯米編導:
目前我們俱樂部上的文章,有些人還會覺得我們的文章艱澀,尤其相對PTT文章來說。但是批評的人任何角度都可以批評,但是他們與其批評每週這個平台,不如寫一篇關於看戲的感想會更好。

三、與學院戲評之間的關係

張輯米編導:
對我們而言,評論是不是學院寫出來的不是重點,而是文章是不是有內容。我覺得有些不錯的文章,不管是不是學院,我們也會想要轉載進來。
我們有個演前預報,我們會對創作者說,我們不一定會覺得你的戲好。有時以預報身份去觀賞的時候,我們也不一定要寫或會寫,有時候會惹到一些創作者。這當然還是要去解釋。我們的立場就是站在觀眾的立場。

林乃文編導:
編輯還是很重要,我們的文章還是會通過編輯台,他不是一個機器。比如現在的文章太偏頗,什麼東西多或少了,編輯就可以從中平衡,目的是希望讓這個生態更好,也會有責任感。

四、每週看戲俱樂部的編選

張輯米編導:
我們每週看戲是一個群組,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群組,變成一個編輯、看戲群。我們一開始才幾個人,現在每年會多來幾個人加入我們編輯群組。

林乃文編導:
我們的編輯每個月不一樣,風格也因為值班編輯都不一樣,每個值班編輯會決定辦什麼活動以及稿子的刪選。我們希望表演藝術界有自己的平台,規則是很基礎的,這是讓編輯可以一直加入的原因。沒有人可以決定完全的控制權。
我們每個月是兩個編輯,不會一個人可以獨斷。

五、藝術團體與藝術評論的大小問題

林乃文編導:
有些人就是愛看名牌,跟我們經營無關。我們覺得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利。我本來希望有平衡的效果。也建議編輯們去看大劇場。但是也不能強迫他們去看,去做什麼。後來想想反正主流,大老都會有他們的舞台,我們也沒有要奪權,只是要讓多一點聲音出來。
國藝會現在開始有一個藝評台的東西,開放平民一般人來寫評論,他好處是有公家資源,第一名可以有送獎金與稿費致贈,選取的方式也不是專家評論,而是網路票選。這樣會不會有對我們平台產生一些影響?我不知道,但至少表示我們將言說的權力下放這個方向是不錯的。

張輯米編導:
關於大者恆大的問題,在我們平台其實會創造出更多的寫手,當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寫這麼多東西時,他可以寫出、投稿,學習。我們有點像是劇評人學校,漸漸的文章會越來越多,產生出更專業的寫手。我們希望透過我們這個平民平台,讓更多專業寫手培育出來。
我會覺得這樣的平台對我們是有利的,我不反對政府也有個平台,反而我們的平台會補足那段缺口,成為一個過渡,大家相互影響。公平台跟我們可以彼此互助,並且因此認識更多平台。

六、每週看戲的選稿

林乃文編導: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兩個編輯會商量這個文章會不會用,比如段落、分行的問題,我們也會退回去,讓他成為更可讀的。我們只有三個基本原則:
1. 不可以人身攻擊;
2. 要有觀點。
3. 基本文字通暢,要人家看的懂。
就只有這三個原則,其他由編輯自由決定,剛開始每個編輯都在嘗試彼此界線,但是現在已經變好了,或許是默契變好了。

張輯米編導:
我們每週的默契是,如果在群組中的人只要有一個人不同意,就不作那件事。現在所謂的民主就是多數暴力。

林乃文編導:
會打電話來關心的人對我們是好事情,因為他們關心我們的平台。不過我們會跟他們說,這不是一個菁英的平台,讓每個人都可以上來發表。我覺得編輯多元化最好,現在還有來出現對廟會的評論和預報,還幫大家查好時間。

張輯米編導:
我們希望成為一個評論的平台,不希望成為一個被評論的平台。如果說對這個平台有期望的話,希望小學五年級學生,看完一個作品,也可以寫一些東西。

林乃文編導:
我們就是一個管道,讓不被主流媒體接受的作品可以在我們這邊被看到。

【錄音檔下載】
http://www.mediafire.com/download.php?gzrmmz3ga2i


【延伸閱讀】

每週看戲俱樂部
http://www.mjkc.tw/

穗過頭的力量
http://fringeforce.blogspot.com/

我乃文字
http://coolmoonintaiwan.blogspot.com/

糊調的肉骨茶
http://coldmelody.blogspot.com/

國藝會藝評台
http://granter.ncafroc.org.tw/ok/website/index.php?category=type1

破週報「嘉年華?園遊會?抑或是一場表演資源肉搏戰?-2009台北藝穗節」
http://pots.tw/node/3223

藝穗節補充資料
http://www.mediafire.com/?sharekey=07b389eda4f5a502d8f14848abf485dd83b8debf02f8f8be5621d66e282a0ee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