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聯合新聞網看,看到有文化創意專區的三篇文章。以下全部po上來。
現在有幾位記者十分關新文創,諸如去年10月發表的潘罡,以及今天轉貼的經濟日報鄭秋霜。
最後一篇是對英國有研究的邱淑宜,其中談了一些近幾年英國發展文創的消息,可以參考參考。
台灣由於跟韓國很近,所謂的文化產業,高度以韓國為模板,這兩年中國以大躍進方式搞文創,魄力又吸引了台灣人。
但事實上第一個提出創意產業概念的國家─英國,是怎麼推創意的,以及有什麼樣的結構?我們似乎都還一知半解。雖然小弟把英國與韓國歸類為一條鞭家父長制度,但事實上還是有細微不同:至少英國沒有振興院!
廢話少說,請大家多看一些消息!

=================
通用設計 用心點亮生活
 
【經濟日報/文/鄭秋霜】 2007.01.20 02:08 am
 
設計一定很貴、創意一定很高科技嗎?

日前公布的第一屆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比賽得獎作品中沒有一件是高科技,所有設計都在日常飲食器皿中,加入對使用者的貼心考量,而成了巧妙設計,不但極具商業化潛力,讓人見識台灣設計力的生活實用價值,也呼應通用設計以人為本的精髓。

許多人都有用紙杯喝水的經驗,卻常遇到熱水過燙、不容易端的困擾;而且一群人都用紙杯時,常常起身離坐再回到座位時,就忘記了哪杯水是自己的;喜歡吃串燒或熱狗的人,更常常有邊吃邊被竹籤刺到或沾醬掉落的情形;還有喜歡把菜與飯盛在一起吃的人,是不是常常都有飯菜相疊、下箸不便或灑落飯菜的麻煩?

人本出發 對象比無障礙設計廣

這些日常飲食中看似小問題,有些甚至已困擾我們飯食民族幾千年。財團法人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與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共同主辦的「第一屆通用設計獎」,以「食器」的設計為主題,從600餘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十件得獎作品,加入體貼使用者的巧思後,就能讓上述問題迎刃而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得獎設計作品已考量商品化,例如可以套在竹籤下、將食物往上推的「Pusher(推動者)」小裝置,材質為塑膠一體成形,分為五種顏色,建議以五個一包裝搭配竹籤在賣場販賣,以利推廣本產品概念,方便需要烤肉的消費者選購。

為了讓這作品更符合環保精神,財團法人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還緊急拜託一家他口中的善心廠商,在頒獎典禮前幾天緊急開模,以可分解材料生產Pusher產品。

主辦單位指出,通用設計是以「人本」出發,強調日常生活用品應適用於每個人,傳達「如能妥善讓有障礙的人使用,便能被所有人使用」的概念,意義與無障礙設計相似,不同的是通用設計的對象,相對於無障礙設計來得更廣。

日本知名通用設計廠商tripod design公司負責人中川聰指出,有些昨天還能使用的產品,可能使用者以今天的身體狀況已不方便使用,最後甚至變成完全無法使用,形成生活上的不便。所以,未來的設計應更重視各式各樣的人們生活方式,儘量從使用者角度考慮,使產品更適合多樣化生活型態,創造更高產品價值,這就是各先進國家正致力推動的通用設計理念。

唐峰正坦言,在日本聽過通用設計的人口高達60%,但在台灣則不足20%,顯示台灣的通用設計推廣還有待加強,目前台灣有些廠商已有意與日本著名的通用設計廠商合作,在台生產其熱門商品。

商業潛力 瞄準高齡化社會需求

唐峰正指出,第一屆通用設計獎得獎作品有些已具商品化潛力,基金會正在為其中三樣作品如首獎的「Who's Cup」紙杯、「Pusher」及「Another Hand」餐盤申請專利,但基金會是非營利組織,不會自己做商品化,竭誠歡迎有興趣的國內廠商洽談合作,以便讓通用設計產品早日問世。

唐峰正說,他曾在比賽前走訪全國十多家大學院校,與工業設計相關科系師生共同探討通用設計未來在台灣的發展,由於這是國內首度將通用設計獨立呈現,結果有600多件參賽作品,顯示已有許多設計者願意為需要使用通用設計產品的多元族群,締造幸福世代。下一屆比賽已選定衛浴設備為主題,希望讓通用設計更普及。

台南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主任丁知強表示,通用設計這個詞彙大約在1998年進來台灣,但直到2002年通用設計的相關報導及研究主題才逐漸增多,目前南科大已將通用設計列為設計相關課程的發展特色,在商設系設有通用設計實驗室,希望讓學生更了解此趨勢。

丁知強認為,通用設計在台灣發展的障礙,主要是宣傳不夠,以致許多人會把通用設計與無障礙空間的觀念直接聯想,以為通用設計就是輔具,但事實上通用設計不只是這樣;許多廠商的產品訴求族群仍鎖定二、三十歲的年輕消費者,對高齡化的需求還只停留在討論及觀望階段,尚未投入資源開發此類商品,也是通用設計尚未普及的阻因。

兩年多前從日本引進通用設計概念的台灣創意中心執行長張光民表示,日本是積極發展通用設計的國家之一,在經濟蕭條期間,許多日本企業運用通用設計理念為產品設計主軸,訂定相關發展準則,並用到產品銷售訴求上,開發出許多貼心好用產品,不只提升公司形象,也有助公司收益。

張光民說,台灣這幾年經濟發展趨緩,正是可以慢下腳步、思考新的發展策略的好時機,加上台灣高齡化社會趨勢發展迅速,更必須認真看待通用設計,做好準備,讓整個社會更重視以人為本的設計趨勢。

【2007/01/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金點子》創意…從「食」開始
 
【經濟日報/文/鄭秋霜】 2007.01.20 02:08 am
 
第一屆通用設計獎日前公布,得獎作品各具巧思。

此次比賽首獎作品為點石創意整合有限公司設計組長邱建基所設計的「Who's Cup」,以紙杯為創意發想,設計出既可隔熱、又可辨識的紙杯。

他利用杯身上的波浪條紋設計,解決使用衛生紙杯裝盛熱水灼熱感的問題;並在紙杯杯底利用紙張可彎摺特性及印製數字,使用者可選擇屬於自己的數字往上翻摺,解決多人使用時紙杯錯亂或浪費情況,除非你忘了摺得是哪個號碼,否則再也不會發生一離座就不知道自己紙杯是哪一個的情形。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學生莊寧設計、獲得貳獎的「美好食光」也很有意思,顛覆碗底一定是全平的傳統,改以雙層不同深度區隔食物,可以一層盛飯、一層放菜,或是讓湯集中在較深的下層,就不會因燙熱而難捧;再加上把手設計,可讓不同年齡層使用者,以不同持碗方式滿足各自的需求。

參獎作品「觸‧嚼」由台南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師生丁知強及朱晏廷共同獲得,他們以既有的持碗姿勢「端」為基礎,再融入「握」與「撐」的行為元素,設計餐碗,以輔助高齡者、帕金森氏症等族群,及必須單手操作的人士,在持碗時的多元性與穩定度。

其他佳作及入圍作品中,也有不少貼心之作。例如實踐大學產品與建築設計研究所學生郭映廷設計的「Another Hand」作品,觀察到淺薄圓盤中的盤中最後一點剩菜,常讓人難以進食乾淨,更何況是某些只能單手進食的使用者;於是他在盤子邊緣以造型方式設計一個小小的垂直面,讓最後一點食物可以輕易就裝入湯匙中。

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學生王尉修,則注意到女生、老人家及小孩等族群,常常吃熱狗、串烤、香腸時常常會遇到食物卡在竹籤中間的窘境,想用嘴將食物往前拉時常要小心別被竹籤刺到,從側邊食用又容易沾得嘴角都是醬料。

雖然他聲稱自己屬「豪爽」型,不太有這個困擾,但他還是貼心地設計了名為「Pusher(推動者)」的小裝置,可以套在竹籤下,將食物往上推,讓使用者方便食用,輕鬆享受美味。


圖/侯永全 邱建基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台創中心 邱淑宜

【2007/01/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藝言堂》倫敦創意產業發展路
 
【經濟日報/文/邱淑宜】 2007.01.20 02:08 am 
 
英國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文學作品從莎士比亞的羅蜜歐與茱麗葉到J.K.羅琳的哈利波特,著名的樂團從披頭四到辣妹,流行時尚的風潮從Burberry到英式嬉皮搖滾,至今倫敦仍然是全球觀光的重鎮之一。

英國早在1970年代便面臨產業轉型,在倫敦幾乎看不到實質的工業與產業,但倫敦仍是全歐洲最富有的都市,全歐洲的金融與文化重鎮。它的繁榮是如何支撐起來的?

21世紀競爭利器

許多人認為是金融服務業與跨國集團總部造就這一切,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倫敦的創意、文化與教育的產業,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無數的觀光客、流行品牌、藝術家、留學生,被英國創意文化所吸引,到這裡消費、生產與行銷。因此英國政府把創意產業訂為重點發展產業,做為挑戰21世紀全球競爭的利器,企圖讓倫敦不只是全球的金融中心,更是創意與文化的中心。

根據2006年英國國立科技與藝術基金會(NESTA)報告指出:創意產業在全球市場價值中,自2000到2005年,從8,310億美元增加到1.3兆美元;另一方面,文化媒體運動部(DCMS)2003年的統計報告指出,創意產業占英國淨附加價值(GVA)的8%,大約有56.5億英鎊。發展創意產業似乎成為全球面對傳統生產模式的轉型和產業創新的唯一解藥。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對創意產業的闡述,非只針對文化與設計業,創意產業被廣泛定義在各種產業、學科教育與生活文化。

其發展策略,主要是由文化媒體運動部(DCMS)領導跨部會的合作方式,針對貿易和教育等多項議題,研商並擬定策略。與DCMS合作的相關部會,包含貿易工業部、教育部、財政部門、專利局、英格蘭藝術委員會、英國文化協會、國立科技與藝術基金會(NESTA)等。即將於2007年初公布「創意經濟計畫」(The Creative Economy Programme),是由各部會共同擬定提升創意經濟生產力的實質策略。

從生活文化扎根

要永續經營創意產業,除了要有遠見的政策,更需要有創意的國民生活文化。如同英國首相布萊爾於2001年在「文化和創造力綠皮書」中強調:英國政府在未來的十年,要從所有的兒童青少年、藝術家與創意工作者做起,使他們免於過去極度官僚體制的限制,讓他們能自由的發展創意潛力與才能。

例如倫敦交響樂團(LSO)會派駐學生音樂大使於倫敦各學院,或是選拔市民音樂大使,定期提供限額特價票,由學生和市民音樂大使協助促銷推廣其演奏活動,讓更多民眾都有機會到Barbican音樂廳欣賞LSO古典音樂的表演。LSO還鼓勵年輕作曲家創作,將多元音樂元素加入古典樂,例如非洲鼓與小提琴的結合演奏,或是爵士樂與古典樂的結合,獲選者的作品還可以成為LSO的演奏曲目以及CD出版。

另一方面,倫敦多數的美術館博物館,都是免費參觀的,並提供一些互動資源、workshops、研討會鼓勵民眾創意思考與學習,讓文化創意深入扎根民間生活。(作者是倫敦大學Goldsmiths College博士研究生,shuyi.chiu@googlemail.com

【2007/01/20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