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因為歷史因緣際會,除繼承中國文化以外,還高度受到美國文化影響。注意這兩個文化發源地,都是大國,自然文化裡面有所謂大國心態。大國心態不一定只是僵硬或大塊呆,我倒認為是一種當老大、稱霸的心態。
自然,台灣受此文化影響,也多少會有這種奇幻的心態。
但是從所處環境來說,台灣毫無當大國,甚至擁有大國心態的條件。比較仔細在世界各地文化與生活條件留心者,注意到歐洲幾個小國,幅員不大、人口稀少,甚至自然資源不足,條件與台灣相似,於是跳脫了既有的大國稱霸心態,想要透過環境與處境的外在條件雷同,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台灣的定位與未來。所見的例子,探討過北歐的芬蘭、丹麥,西歐的荷蘭、比利時、瑞士與愛爾蘭等國。在亞洲,香港與新加坡,也同樣位居此處境。但是我們的鄰居,也同為華文圈的香港與新加坡,我們是很理解其歷史根源,以及其限制、發展契機在哪,不過對於歐洲,實在很少知道,甚至不把此當成是一回事。
嚴格說,我們的國際觀都是美國人的國際觀,我們的國際新聞就是美國人的新聞。這一點影響甚大。
以下,拋磚引玉,再一次野人獻曝。我想從歐洲幾個小國,看看她們處世與發展出來的生活型態為何。我跟Zen大曾經小小談過愛爾蘭與荷蘭,部分媒體說,台灣應該學習愛爾蘭,當然,條件有所類似之處,不過有一點我所知的,愛爾蘭自80年代後,成為美國科技業進入歐洲市場的跳板,因為它的位置與文化薈萃度關係,靠此崛起,現在連高等教育等都鹹魚翻身,用此類比的話,礙於兩岸條件,香港反而擔起此一角色,事實上香港也趁金融流入中國,消費轉進香港,一進一出之間站穩創意與消費的地位。
台灣呢?我想資料與觀點的蒐集還是現階段重要任務。尤其是跨界(不只跨產業)的觀點與資訊蒐集。
對荷蘭等國,我自己也不完全清楚,只是一些過去印象與聽說。不過一個條件可以類比的,荷比等國,正好位居德法強權之間,只要德法一開戰,小國勢必遭殃。最近的例子就是希特勒閃電攻擊,一口氣併吞西歐三小國並進兵巴黎。地緣上,她們毫無屏障,真是弱國無外交,台灣,四面都是海,夾在中美,還有東亞南北的驟幅線上,任何一方要開戰,台灣連屏障都沒有,從地理條件開始,我們才更能知道自己處境吧?進從大國心態,始終圍繞在精神面上,很多時候只是主觀意見的訴說而已。
以下,我先從wiki百科裡面,搜羅小國的發展狀態與歷史,以後有機會,我們在持續關心這些小國的動態與處世方式,讓我們從環境的尺幅,思考我們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能,而不是「先決定發展文創,再去找理由」。
很多時候,說不定條件不符,命題就失敗,連推論都不需要。這也是為何我也說過一句讓影子兄陡然吃驚的話:「或許,台灣不適合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
荷蘭

荷蘭

又稱為尼德蘭。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時期(1500-1558),將現在荷蘭與比利時一代,通稱為七省。16世紀,西班牙王朝勢力強盛,除海上稱霸以外,勢力範圍也包含荷蘭,但荷蘭此一時期為爭取獨立,血戰80年,終於1648年獨立(歌德與貝多芬曾有歌誦此獨立時期的作品),為今日荷蘭之前身。
獨立之後,荷蘭憑靠它的海運與貿易能力,作為歐洲的出口處,在世界都建立貿易據點,而本身國土雖小,但是都會靠商業力量而強大,像今日的阿姆斯特丹,在此一時期都是歐洲最主要的商業都市。最著名事件,就是阿姆斯特丹曾經有所謂的「鬱金香種子熱潮」。
19世紀初,拿破崙橫掃歐洲失利後,荷蘭又從法國勢力中獨立(1806-1815)。荷蘭一獨立,鄰國比利時與盧森堡紛紛效尤。在拿破崙之前,荷蘭屬於共和體制,拿破崙之後,荷蘭為王國的君主立憲國家。
到20世紀,荷蘭再度遭遇歐洲強權的侵入,即納粹德國的閃電攻擊。1940年五月,荷蘭亡國,到1945年納粹垮台後,今日的荷蘭王國才又復國,政權延續至今。1980年代起,荷蘭為女王治理(Queen 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現在荷蘭為參議院與下議院並列的制度,並且四年一選,全荷共有12個行省,再下一層省市有489個。

地理上,現在的荷蘭被幾條河流切分為二:萊茵河、瓦爾河(Waal)和默茲河(Meuse River) (Maas),但荷蘭最大特色,乃向海爭地。透過填海,荷蘭不斷向外擴張土地,原因在於:荷蘭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過400人/平方公里。

產業發展上,荷蘭主要的工業包括食品加工,化工,煉油,電力和機械製造。但是最為人印象深刻的,乃其農業與畜牧業發展,我們的印象,荷蘭應該是大片草地與風車,事實上,荷蘭農業人口不到4%,產出卻可供食品加工和大量出口。荷蘭的農業出口額排在美國和法國之後列世界第三位。其中園藝在荷蘭已經專業化,每年有不少的花卉、種子、樹苗及球莖行銷到世界各地。荷蘭的畜牧業也是世界有名的,主要採取圈牧的方式來豢養牲畜,出產大量的乳酪製品,所以純種的乳牛和木屐成了代表荷蘭的傳統標誌。
現在,荷蘭使用歐元。

社會文化上,荷蘭也高度自由。荷蘭是歐洲能夠認可同性戀結婚的國家,也是大麻合法化、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綜觀歷史,笛卡兒在此完成他大部分著作,而梵谷與Piet Mondriaan兩位畫家都是荷蘭人。

在教育上,荷蘭只有13所大學。但採精兵策略,全部都是一流的世界級大學。在荷蘭,可以不會荷蘭文而求學。

參考資料
WIKI百科 荷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D%B7%E8%98%AD

==================
比利時

從荷蘭中獨立以前,比利時並未有自己的領土。往往附屬於大國之列,也是各人種的薈萃之地。但主要居住在此的人,屬於凱爾特人。
1830年,比利時爆發比利時革命,從荷蘭統治下獨立,成為世襲君主立憲王國,並選擇了一個德國人、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王子利奧波德作比利時第一任國王。比利時立國後奉行中立政策,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國佔領。二戰以後,比利時放棄中立原則,參加了北約。後來又參加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即歐盟的前身)。
自從比利時聯邦化後,政府結構更趨複雜。在聯邦政府以下根據語言族群而設立了三個社區,即法語社區、弗拉芒社區以及德語社區,同時又設立了三個行政區,即瓦隆區、弗拉芒區和布魯塞爾-首都區。社區和行政區互相覆蓋,分工明確。其中,弗拉芒社區政府和弗拉芒行政區政府合併為一個統一的弗拉芒政府,瓦隆行政區大部分對應法語社區,但東部邊疆地區為德語社區;布魯塞爾行政區為三語共處,法語人口居多。聯邦、社區、行政區分工如下:
聯邦政府:負責有關國家整體利益的事務。(如外交、國防、經濟、社會福利、公共安全、運輸、通訊等)
社區政府:負責語言、文化和教育。(如:學校、圖書館、戲院等)
行政區政府:負責當地的土地與財產事務。(地域經濟、規劃、建屋、交通等)

現行的比利時行政體制於1993年7月14日啟用,分為三層:
聯邦政府,總部設於布魯塞爾。
三個文化社區:
荷語文化社區
法語文化社區
德語文化社區
三個自治行政區:
法蘭德斯區
瓦隆尼亞區
布魯塞爾首都區
其中法蘭德斯、瓦隆兩區各下轄5個省。

主要城市有:布魯塞爾(人口:959,318)、安特衛普(人口:445,570)、根特(人口:224,685)、查內爾(人口:200,233)、列日(人口:184,550)。尤其安特衛普,在歐洲經濟中心遷移到阿姆斯特丹之前,該地透過海運與陸運的便利,曾為歐洲最大的商業都市。

經濟表現上,比利時也缺乏天然資源,高度仰賴國際貿易與進出口。全國GN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人均出口是德國的兩倍,日本的五倍。比利時的出口優勢來自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度技術化、多語言以及高效率的勞動力。比利時主要進口食品、機械、鑽石(未成品)、石油、化工材料、紡織品;主要出口汽車、食品、鋼鐵、鑽石(成品)、紡織品等。

藝術與文化上,比利時也是許多文人雅士的居住地,如維克多·雨果、大仲馬等。比利時也是畫家的天堂。弗萊芒畫派是17世紀最重要的畫派。其他的藝術家還有:
布魯格爾(1525-1569),16世紀弗萊芒畫家,有農民畫家之稱。
魯本斯(1577-1640),畫家。17世紀巴洛克藝術的最傑出代表人物。
雷內·馬格利特(1898-1967),比利時近代美術的三大畫家之一。超現實主義畫家。
詹姆斯·恩索,比利時近代美術的三大畫家之一。生於奧斯坦德,以「假面具畫家」聞名於世,卻是現實主義畫家。
保羅·德爾沃,比利時近代美術的三大畫家之一。超現實主義畫家。
埃爾熱(1907-1983),漫畫家。創造了漫畫人物丁丁。
維爾哈倫(1855-1916),著名詩人。
梅特林克(1862-1949),詩人,劇作家,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青鳥》
喬治‧西默農(1903-1989),生於列日,是20世紀最多產的作家。
簡單說。比利時以她的藝術、建築、啤酒、食物以及巧克力聞名天下。

資料來源:WIKI百科 比利時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F%94%E5%88%A9%E6%99%82

=============
愛爾蘭

在1922年之前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組成部分。1919年,大多數於1918年大選中當選的愛爾蘭議員拒絕在英國下議院任職,他們自行組成了愛爾蘭眾議院(愛爾蘭語:Dail Eireann),並於1919年1月以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發佈了單方獨立宣言。當時,愛爾蘭沒有得到國際上的承認,但在英愛戰爭(亦稱愛爾蘭獨立戰爭,1919-1921)後,英愛雙方代表達成英愛條約,給予愛爾蘭合法的自治權,即自治領地位。主要以君主立憲為主。
1937年愛爾蘭通過憲法,並在49年廢除君主制度(同年退出了英聯邦),改為共和,最高領等人為總統,一任七年。另,愛爾蘭國會亦選舉總理,並由總統任命。而愛爾蘭國會具有上下院之分,下議院實權較大,由166名議員組成,每個選區選出三到五名代表,選舉按比例代表制用單一可轉換票系統進行。按照愛爾蘭憲法,議會選舉至少每7年舉行一次,具體間隔通過立法決定。現今議會選舉間隔為5年一次。憲法規定內閣人數不超過15人,其中上議院議員不得超過2人,同時總理、副總理(Tanaiste)、財政部長必須是下議院議員。

愛爾蘭經濟總量較小,但非常發達,主要依賴出口貿易。1995年至2000年之間,愛爾蘭取得了10%的經濟增長率,在歐洲名列前茅,現已成為世界上人均GDP排名第四的國家(排在盧森堡、挪威、美國之後),因而贏得了凱爾特之虎的美譽。農業的主導地位已被工業所取代,而工業占GDP的38%,總出口量的80%,以及勞動力資源的28%。雖然出口貿易依然是愛爾蘭經濟的主要支柱,但近年來國內消費額的提高以及建築業和投資方面的復甦也帶動了經濟的持續發展。
近十年來,愛爾蘭政府以控制通貨膨脹、減少租稅負擔、減少政府開支、提高勞動力素質、鼓勵外國投資為目的,採取了一系列的經濟措施。1999年1月,愛爾蘭與其他11國參加了歐元區。2001年的全球經濟放緩,對愛爾蘭也有一定影響,其中高科技出口增長率下降了一半。GDP增長率仍然較高,2001年與2002年均為6%,但2003年預計下跌至2%。GNP增長率並不理想,2001年下降了三倍,2002年繼續低迷,2003年預計會復甦。

文化備受矚目者:
喬治·貝克萊(George Berkeley)
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
喬治·伯納·肖(George Bernard Shaw)
里查得·布林斯里·謝立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奧利佛·哥爾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
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
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其中肖伯納、葉芝、貝克特、希尼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的厄內斯特·瓦爾頓(Ernest Walton)為1951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
U2樂團
西尼德·奧康娜(Sinead O'Connor)
小紅莓(The Cranberries)
鮑勃·格爾多夫(Bob Geldof)
可兒家族(The Corrs)
恩雅(Enya)
男孩特區(Boyzone)
西城男孩(WestLife)

著名演員,1989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Lewis)
皮爾斯·布魯斯南(Pierce Brosnan)
科林·法雷爾(Colin Farrell)
舞蹈演出大河之舞(Riverdance)
其他名人有
前總統瑪麗·羅賓遜(Mary Robinson)1997年至2002年之間擔任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

以上資料來自於:WIKI百科的愛爾蘭共和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8%B1%E5%B0%94%E5%85%B0%E5%85%B1%E5%92%8C%E5%9B%BD&variant=zh-tw

不過,愛爾蘭由於在80年代以前戰爭連年,內鬥不斷,事實上長期以來經濟低迷,也長期以來是一個移民出口國。像美國總統都還有愛爾蘭裔(甘迺迪)。
但21世紀,他在教育與經濟上的表現,讓世人刮目相看。事實上,愛爾蘭是歐洲最文化藝術最友善的國家。除樂透彩金的挹注以外,愛爾蘭的藝術家還有免稅與補助措施,吸引了歐洲其他國家創作者進駐,也引發爭議:國外知名作家一旦得獎,便會要求在愛爾蘭居住,以享受出版品等免稅的優惠,在高度收益卻無法課稅的條件下,縱使愛爾蘭獲得文化美名,卻無法獲得文化產業之利,該項政策亦受到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