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彈藥庫社區營造初探

 

                                                                                                                            /施柏榮

 

 

 

 

 

如今彈藥庫(暫稱)的抗爭活動已經開始,自救會(暫稱)也開始產生了些行動。彈藥庫居民多表示能夠維持現狀,希望保有原有生活還有珍貴生態;而然,就目前的情況下能否維持現狀?我想值得思考;另一方面,抗爭過後,社區營造的願景能否實現,理念之外,未來還需具備什麼樣的客觀條件,也必須加以考量。

 

 

 

 

 

土城彈藥庫現狀

 

彈藥庫將來勢必會有搬遷的動作,而搬遷過後,又必然會產生土地利用的真空狀態;今日,地表上有民居、軍用地、農園、工廠等工業用地,實質上的問題在於農圓與工廠的拉扯,這塊區域不僅僅有看守所要搬進來的問題,這2、3年來工廠、工業有不斷進行鯨吞土地的動作,而且有越來越快的趨勢;就目前來說,彈藥庫實質上處於一個半真空的狀態(工業移入)。

 

 

假設第一波抗爭活動成功,且暫時擋下看守所的案子,而後還是會有第二波、第三波的挑戰,筆者認為,第一波抗爭過後必須加緊社區營造的動作和訴求元素,必須去說服公部門、市場和社會大眾其社區營造的價值,才有其立場和能量維持長久運動。而彈藥庫社區的價值必須訴諸社區營造的產業化,發展出一套長遠的規劃。

 

 

 

 

發展所面對的大環境

 

筆者認為如今的大環境下,講求市場效益和商業利益,不論是政府或是財團等利益團體對於地區的利用,皆是覬覦的態度,維持現狀有其根本上的困難,甚至不可能;因此地區若無法獨立形成一鼓發展力量來順勢面對大環境,終將抵擋不住整個潮流而潰散,至時可能失去的更多。

 

 

許多研究發現,社區營造融入產業化的元素,藉由社區發展的產業化維持其核心理想跟價值,是因應大環境潮流的一種方式;產業化並非市場化,而是希望透過產業化的經營和規劃達到效益和理念並存的狀態,似於第三部門和非營利組織的運作,另外,還必須留意社區本身與政府和市場的互動關係。

 

 

一、社區營造的產業化過程

 

社區營造的成功案例,在於透過產業化的過程,成功行塑出當地的核心價值活動以及文化累積的特質核心價值活動是社區營造的核心的產業活動,也就是找出核心的發展產業,如鶯歌的陶瓷工藝產業、貓空的茶葉、關渡的自然景觀。文化累積的特質則是區隔的重點,著重於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特質,特色是最重要的質素,簡單來說,即是發展特色和市場區隔。若套用至彈藥庫來思考,彈藥庫社區營造的成功與否維繫在核心價值活動和文化累積的特質能否型塑出來;彈藥庫如今的核心價值活動,筆者認為是綜合農園和珍貴的自然生態,就大台北地區這個市場來說是極具發展性的,大台北地區的農園景觀和自然生態多已不復,且交通區位便捷,以水田為主的農園有市場區隔性,加上當地居民的共生性,不論在自然或人文上都具有文化累積的特質(這部分可再討論)

 

 

 

社區營造當地的核心價值活動以及文化累積的特質的形塑來確立社區價值,也只有當社區確立價值之後,才能進一步談行銷組合、包裝和策略運作,如與土城地區周邊的寺院、登山步道、土雞城等等休閒路線結合。

 

 

 

核心價值活動以及文化累積的特質的形塑是社區內部的價值確立,對外還有與公部門以及市場的關係。發展策略之時,還有賴對於外部關係的了解以及評估,以下約略分析社區營造時常會碰到的互動對象,政府公部門、商業投資者。

 

 

 

二、公部門

 

社區營造,不能指望公部門的支持;由寶藏巖事件可以得知政府施政的巧詐程度,政府通常代表的並非大眾的利益,而多是建設公司、土地開發集團的利益。在台灣公部門對社區營造處於一個曖昧的狀態,即是若沒影響,多是抱持「靜觀其變」、「坐享其成」的態度,也就支援供給少,社區成功之後又變成它的政績(一位在文建會的學長表示)。而彈藥庫的情況與公部門的關係是衝突的,因此必須透過抗爭活動表達本身的訴求之外,還須提出完整的社區發展計畫延攬其他的利益團體,如環境保育組織、文史工作者以及市場的投資者,如觀光業,將力量做出結合。與公部門斡旋還有賴社運工作者和法律專業人員的投注。

 

 

 

三、商業

 

社區營造不能全然淪於商業發展,不僅僅效益有限且後患無窮。若全然由市場做為主導,且通常淪為短線商業操作,如同蝗蟲過境。這方面可舉彰化溪洲鄉的花卉博覽會做為例子,兩三年前的年節,花卉博覽會在彰化溪洲鄉興辦,頭一年還有聲有色,而後兩三年間,遊覽的人數劇降,原因有花卉重疊度高、規劃欠佳、內容匱乏等等,我們可以發現若全然由市場操作,將會是短線的,不僅僅會破壞生態環境,更因短線操作而漸漸失去市場奧援。

 

 

 

筆者認為社區營造有賴獨立的運作之後,向外引入資源,這樣的資源來自於政府(其實它不干涉就阿彌陀佛了)、市場投資者(必須謹慎)和其他契合的非營利組織等等。本身理念的堅持,才是最困難的,因此社區營造的成功前提還是內部的共識度和組織凝聚力。對於外部的商業力量只能爭取投資,將其視為投資者,而非經營者。

 

 

 

 

 

土城彈藥庫的S.W.O.T分析(粗略)

 

探究社區營造的產業化,檢視其策略的可行性,還必須對內部和外部的現狀做出判斷,使用S.W.O.T分析方式,去分析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以及還會面對什麼樣的威脅,如何去發展優勢和機會減低劣勢和威脅是重要的課題。

 

 

 

優勢S:自然環境、珍貴物種、居民的人文共生性。

 

 

 

劣勢W:限建、禁建等法規限制。

 

 

 

機會O:社區營造的產業化。

 

 

威脅T:

 

 

1. 工業移入

據兩年暑假在彈藥庫內工廠(協原)工作的經驗,筆者認為工業移入這是扣連最多層面且是當前最具威脅的部分。大約兩到三年前鐵皮屋工廠漸漸移入此地(原因還未知) ,從老闆口中得知1000坪的廠房不含內部機械一個月租金約1015萬元,小一點的約58萬,以市場來說這樣的租價是相當便宜的,且鄰近大台北有其區位優勢,鄰近交流道,因此兩年間鐵皮屋的數量增多數倍。筆者假設,是因禁建限制和軍、民土地產權的爭議,多是東一塊西一塊,所以尚無法真正規劃成大面積的工業設施,也許是這樣的原因,所以這裡的工廠還多屬於倉儲、包裝、加工等輕工業。

 

 

然而,今年暑假據觀察發現,政府單位用水土保持的名義開始進行整地以及興建一些排水溝和廢水池等設施,筆者猜測,政府這樣的規劃背後應該是企圖將此地變成工業園區。之所以認為是最具威脅的部分,是因為這樣的行為已經進行許久,是現存的問題,因此才有現今農園與工廠土地拉扯的狀態,若真如假設,加上政府先前承認看守所搬遷進來會解禁,那麼工業就可以大肆其道發展,至時也許就不是鐵皮屋、倉儲加工等輕工業,而可能是如同現今的土城工業區和頂埔高科技園區一般大規模的規劃,到時候對環境的破壞,就更難以想像!那土地值漲也只是謊言。

 

 

 

2. 看守所搬遷

 

這點是近來自救會抗爭活動的反抗基調,牽涉到政治作秀等等,就不多加論述。

 

 

 

3. 內部的阻礙因素

 

這部分屬於阻礙內部居民共識的因素,包含不同的利益衝突、價值判斷等等,容易受政治的切割和商業利益誘使。社區營造非能立杆見影,有相當長的路子要去規劃,且社區營造也有其失敗的風險,多數現存的案例也多只是眾多失敗者中的成功者,因此社區營造能否成功、能否承擔發展下風險,還是有賴於排除內部阻礙因素,達到內部普遍的共識。共識是社區營造的前提和基礎。

 

 

 

 

總結

 

彈藥庫的主要問題在於如何因應彈藥庫搬遷之後所產生的真空狀態;看守所搬遷一事也可視為使一範疇中。現今工業廠房不斷移入是最主要的威脅。筆者認為在大環境的挑戰下,社區營造必須朝產業化發展,對內尋求共識,對外分析可能的奧援和威脅。然而我們可以發現社區營造涉及諸多層面的專業知識,諸如社區規劃、環境評估、文化工作、法律諮詢、資源分配等等運作,需要相當大的財務和人力資源供給。而就目前自救會的狀態仍屬於抗爭運動組織,就本文前述,若停留在抗爭的組織狀態下是不夠的,必須進一步做出社區營造的規劃去說服社會大眾和市場,如此一來才能應付彈藥庫土地真空狀態的壓力。

 

 

筆者認為,在抗爭運動進行的同時,社區營造的規劃也應開始,抗爭運動和社區營造應該要雙軌進行,利用抗爭活動去爭取時間,社區營造的規劃才是長久之道。筆者認為如今的第一步自救會必須從運動形式漸漸轉為正式的組織形式運作,而財務和專業人員的注入,會是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運動可以沒有錢但不能沒有人,必須進一步延伸,社區營造不僅要有人更要有錢。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不去說服大眾,時間相當緊迫;當我們喊出「下捷運就能看到螢火蟲」的口號時,對工業經營者來說卻是「走幾步就有交流道」,工業移入的速率遠比自然環境、農園的維護速率實在要快得太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