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御宅臭」在「電車男這一部日劇裡面,我是聽到崛北真希飾演的「山田葵」對他哥哥山田剛司即「電車男」所說的,說完之後,他哥哥立刻聞身上是否有異味,山田葵說:「不是說你身上有味道,是人們形容御宅族。」於是我們想從這一點開始今天的探討。
 
一、御宅族特色
根據WIKI百科對御宅族的考據,該詞彙應該起於1982-1983年間,屬於日本詞彙:「1983年中期於漫畫月刊《漫画ブリッコ》上連載的《「おたく」の研究》專欄中,初次正式的使用這個名詞來稱呼這個族群。「おたく」一詞的本意是「貴府上」,在日文中另可當第二人稱指示詞,正巧1982年於日本開始放映的動畫《超時空要塞》(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中有主角互以「おたく」稱呼對方,故推斷此族群的人乃為受其影響,並開始使用這個辭彙互相稱呼。」御宅族的特色,是一批針對特定領域,具有高度蒐集與認知的特定人士,平常他們幾乎離群索居,躲在自己家裡,不太與社會交流,在日本,有一個和式英語mania,意指發燒友,而御宅族的功力可比他們還高。
在喜好的對象上,御宅族通常喜歡所謂的AGC-即動畫、漫畫、遊戲的英文縮寫(Animation、Comic、Game),別以為這些貌似小孩子的玩意,根據日本著名的社會經濟研究團「野村総合研究所」,於2004年提出了「オタク市場報告書」,提出了這個市場有著兩兆三千億日圓的規模,但因為被認為當初的研究方向並不夠廣,而實際上的市場規模可能更大。
到後來的演進,御宅族已經超越原本動漫領域,並延伸到有所謂「軍事御宅族」、「鐵道御宅族」等,其意義延伸到,只要是對某種特殊領域熱中者,都可視之為某種御宅族。
但是,縱使有這麼多的潛在市場規模,甚至在還拍了電視劇與電影(注1),但事實上,御宅族在日本的評價其實是一個負面名詞,並且被主流社會所排斥。
 
二、主流的社會評價與反擊
這一點要回到日本社會脈絡裡面。眾所皆知,日本是一個高度群體性與單一認同的社會,相較於美國、鄰近的台灣,日本在單一價值的信奉與堅持上,十分專注,甚至打擊不同價值觀維繫既有價值,當然在近幾年來,部分受到歐美思想薰陶者,如大前研一,紛紛想透過自由主義與市場經濟,攻擊這個社會結構。
不過,在決戰前,這個社會文化,卻透過對御宅族的壓抑與歧視,更明白的顯現出來。雖然在2005年透過電視與小說等影響,御宅族成為一個生活族,甚至具有娛樂性,事實上長年以來,御宅族在日本都是負面詞彙,日本人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反唇相譏。根據網友傑特的《為何日本人害怕OTAKU》一文,雖然御宅族在日本的勢力和影響力相當驚人,但在日本OTAKU這三個字卻是禁忌,日本人一聽到御宅就會臉色大變,雞飛狗跳的跑開,就連洪水猛獸都沒有那麼可怕。就算是御宅族之間,除了極少數已公認為御宅族的人(如岡田斗司夫)之外大家都盡可能避免以御宅之名互相稱呼,搞得御宅族像是什麼秘密結社的社員又或者邪教門徒一樣。在日本公認的說法,是因為「宮崎事件」(注2)造成的影響,但是傑特認為,宮崎事件只不過是日本社會對御宅族的排斥行為的一個藉口,真正問題在於日本的民族性:單一價值觀、群體排他性和勝者正確論。這三種日本人出名的民族劣根性正是使御宅族惡名遠播、不見天日的元兇。
或者反過來看,在日本公開輿論譴責御宅族時,尤其譴責是伴隨維繫單一價值觀的文化下,御宅族的出現,起初就可能是逃避單一價值觀,從公領域遁入私領域(宅)內,但宮崎事件,卻讓主流觀點找到引爆點,可以集中,並且找到「刻板印象」、「污名化」的施力點。
台灣,貌似多元文化社會,事實上在學界與評論界也存在著保守勢力,並以保守勢力作為分析社會現象的重要參考依據。諸如台灣在大紀元上,由中央社實習記者黃詠芝,在2006年8月7日「網路成癮 全台超過四十萬「宅男」」這篇報導中提到,根據台灣國際基督教會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的宅男已經有40萬人,並且最小達10歲,現在該教會已經推出119方案,鼓勵網路民眾每上網一小時休息十分鐘,打電話給朋友聊九分鐘,並要走出戶外和參與人際互動。足見台灣也用主流『接觸社會、接觸人群』的價值觀在思考御宅族與宅男現象。
事實上,從宮崎事件以後,日本對御宅族找到了刻板印象出口,並將其符號,泛稱為「對人際關係與社交能力較差者」的稱呼,帶有戲謔與負面意謂,甚至隱藏在下面的,乃對於不符膺主流社會交往價值者的批判觀點,具有一種主流者的語言暴力(注3)。其實,御宅族們在日本大多安分守己,或許缺乏女性緣,但卻很尊重女性,宮崎事件,或許過多凸顯了其觀看動漫的一面,刻意將之作為醜化御宅族的工具。尤盛者,還可能以「社交恐懼症」(注4)的名義,將御宅族冠上「有病」、「不正常」的惡名。
但是整體而言,尤其從傑特在<Captain翼>例子裡面所看到的,除了污名化之外,御宅族探求自身喜好,卻被主流輿論者圍剿,也凸顯著大小眾因為掌握媒體工具之間的武器不對等,繼而產生輿論象徵鬥爭勝敗的場域現象。一如拿破崙名言:「上帝是站在大砲多的這一邊。」尤其,傑特也指出,當這些惡評一旦建立,社會大眾往往跟隨主流輿論盲從,特別是宮崎事件給了衛道之士一個最大武器,攻擊、中傷更加肆無忌憚,而一向沒有自主性思考、愛跟風的大眾受到傳媒影響也自然以為御宅族是一群陰暗的、反社會的、極危險的族群。惡評一旦建立,要日本人改變心目中御宅族的不良形像就比登天更難,而西方傳媒(如Newsweek)在受到日本傳媒的影響下作出了對御宅極差的理解和評論,日本傳媒反過來利用這些評論來攻擊御宅族,使御宅族更不見天日了。
 
三、御宅族延伸出來的其他
御宅族只是這個一個代稱,事實上類似結成現在分群、特定喜好的生活方式者,已經越來越多。在台灣,目前有所謂的好人文化與「去死去死團」,也凸顯這種次文化特色。起初我們在社會學內看到的次文化,都具有某種地域性,或是社會連帶性,諸如地區幫派,或是某種地域型的同好會。但是透過網路串連,現在這個現象已經是全國、甚至跨地區性的。以去死去死團為例,這個團體起源於一個日本漫畫《去吧!稻中桌球社》(日語:行け!稲中卓球部)內,主角前野與井澤所組成破壞情侶的胡鬧團體,後來,在網路上透過單身者的串連,開始在虛擬世界組成此一聯盟,繼而發展出實體世界的聚會(2006年2月14日晚上,台灣的臺北與臺中皆有去死團活動,其中臺北縣淡水鎮漁人碼頭舉辦之活動有50多位去死團成員參加。據TVBS記者訪問團長的介紹,是次活動目的是要淨化那些「誤入歧途」(即花心劈腿或為金錢利益交換而交往的)情侶們,這次也是歷次去死團吸引最多傳媒採訪的活動),在團內,去死團員對情侶的稱呼多為「狗男女」。去死團員交了男女朋友的話,則被稱為「叛團」。當然為了反對既有主流戀愛價值,在去死去死團內,也會有自己的節慶(如單身節),以明確有別於既有情侶間刻意舉型的儀式活動(如情人節)。
整體而言,該團與先前在台灣社會普遍風行的KUSO文化(源自日文,意指惡搞)、好人文化(在台灣,女孩子拒絕男生的一種說法會說:「你是個好人,但是….」)相結合,使自己的次文化範圍力量擴大。在匯聚人氣與大會師之後,還有人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湊熱鬧,分析去死團在現在商業資本主義操弄情侶生活下,一股反對的社會聲音。
但是反思台灣上述次文化與日本御宅族的社會評價不同,關鍵可能在於操作方式的不同,在異性情侶戀愛為主流價值下,好人文化與去死團自然會落於御宅族的下場,但台灣卻未必如此,甚至可上主流電視媒體嗆聲,除台灣比日本更為多元以外,台灣次文化推動者,走集結、嗆聲的路線,一反御宅族躲藏的路線,實開創了不同社會評價的路線。
未來,台灣的好人文化成為一個生活族群,甚至以族群認同為傲,日本的御宅族,是否可透過這種方式重塑,甚至由香港與台灣的御宅族,把「全世界的御宅族都聯合起來吧!」值得觀察。
 
四、養起御宅族的這個時代
更值得深思的,從上述這麼多實例中可歸納出來的,倒是我們對我所身處者個時代的反省。御宅族的出現,尤其個體可以離群索居,卻又怡然自得,關鍵在於底下娛樂的個人化、以及溝通工具的便利化與人性化。
御宅族與好人文化等,具有強烈的群體風格與個人特色,總使未必為既有主流價值接受,但是具有單一價值內個體缺乏的:個性。這也是現代社會中個人非常焦慮的一點,在追求流行時,它被轉化成為符號象徵與配戴,於是出現所謂的名牌,然而,這在娛樂界,就象徵的,過去以單一管道放送的娛樂模式,已經徹底顛覆,現在,一如電車男一樣,是一個互動式的媒介,現在已經沒有收視率50%的神話,卻將大部隊改編成為小連隊、甚至單兵作戰,透過這些單兵,依照各自功能與喜好,又重新組成了新的戰鬥群體,縱使群體規模不大。像現在iPOD、早期的隨身聽,以及未來更為普及的可隨身收看電影的器材,或早就出現的筆記型電腦(插上網線路等於個體連上世界),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未來將從新塑造。
未來,社會的意義將重新界定,既有社會與單一價值觀,將可能透過娛樂與生活的個體主義化,逐漸瓦解,為了國族、民族可能越來越成為笑話,相反,個體仍需要情感交流此一社會學基礎假設觀之,透過不同次文化、喜好族的再度結合,將又形成新的社會關係與群體,這一點是從上述御宅族可以管窺到的,而我們的關於生產模式、市場與法律關係等,是否又將調整,一如17-18世紀以後,現代社會出現而改變既有封建制度長期穩定的社會結構?值得繼續觀察。


(注1)電車男據說為2004年一個網友的真人真事,某位網友在2ch BBS版上自稱電車男,並說自己在電車上拯救了一個被性騷擾的女性,後該女性贈送他一個愛瑪仕茶杯,由於電車男是御宅族,對人際互動並黃,於是上BBS向網友求救,最後終於與該女性交往。這些對話內容後來被日本新潮社蒐集成冊,以「中野獨人」(なかのひとり,Naka no Hitori,與其中一人的日文意思相同)之名發售,獲得好評,於是之後由東寶拍攝電影,在2005年由富士電視台轉拍電視劇,電視劇更是大受好評,收視率最高達25%,在電視劇結束後,還改拍了2小時特別版《電車男DX最後的聖戰》,在台灣,皇冠出版社也將此小說翻譯成中文。
 
(注2) 『宮崎事件』就是指:1988年8月至12月之間,日本崎玉縣連續發生三單女童分屍案,而1989年6月在東京再發生一單女童分屍案。1989年7月逮捕兇手宮崎勤,警方在搜查兇手的住所時發現許多動漫畫相關資料,以及大量描寫性變態與性虐待的漫畫、同人色情影帶和色情同人誌,與及他誘拐女童拍下的變態錄影帶。而兇手亦坦坦承殺害四名女童並將其分屍,並吃屍體飲人血,還把殘屍拍進影帶中...後經精神鑑定,證實宮崎勤手分裂性多重人格的傾向。本案在當時可謂震撼全日本,所有媒體都藉這事件大作文章,1997年東京地院宣判宮崎死刑,但現仍上訴中。
宮崎事件件事對御宅最直接的影響是:
1.      由於在宮崎勤家中搜出許多動漫畫相關資料和大量色情同人誌、同人影帶和變態色情漫畫等,所以媒體便將御宅和宮崎事件拉在一起,將御宅打成為一群反社會的危險人物。
2.      日本政府利用這次機會向ACG界大肆攻擊,演變成日後以『有害圖書運動』為代表的一連串的日本政府整肅、打壓ACG界的行動。
3.      這一連串以”維護社會善良風氣”為名,打壓、統一ACG界為實的行動,使由1990年開始日本ACG界進入長達五年的冰河期,直到1995年<EVA>播放後才漸漸復興。
 
(注3)在傑特藉<Captain翼>的例子說,日本人那種群體排外論的特質:自已和信奉的理念不一定是自已認為是正確的理念,很可能是某個大人物所信奉的理念,但人云亦云、訴諸權威地認為正確,對於別人不認為正確又或者認同其他的理念就視之為敵,一就是”感化”讓對方相信自已的理念,不就是趕盡殺絕。談到這裡各位就可以理解到御宅族為何會在日本飽受逼害的因由了吧?GAINAX的名作<OTAKU的錄影帶>其中一幕是主角的上司晚上帶著女人花天酒地,但身為主角的御宅們卻坐在電影院前通霄等看<超時空要塞>電影版!主角的上司對主角做的事冷嘲熱諷,他認為下班後除了花天酒地之外其他一切都是不對的,但他沒興趣去感化,也沒本事消滅,所以只好以冷嘲熱諷來攻擊。
最要命的是由於御宅們是小眾,沒有反擊的能力,但加害者卻以為他們佔有優勢不是因為人多勢眾而是因為擁有真理,而對方不敵是因為他們是錯,而這就是勝者正確論。
 
(注4)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也依據WIKI百科的介紹,又名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 SAD),是焦慮症的一種。
患有一般的社交恐懼症的人會對大部份或所有的社交場合都感到害怕,特定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則只對某個場合有問題。舉例來說,最普遍的特定社交恐懼症是公開演講恐懼症(glossophobia),是對公開演講或表演的恐懼,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怯場。其他的像是害怕公開寫作(scriptophobia)、害怕臉紅(erythrophobia)、害怕公開吃東西、害怕使用公共廁所等。


 
參考資料或延伸閱讀
網路成癮 全台超過四十萬「宅男」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7/n1413695.htm
 
WIKI百科
御宅族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E%A1%E5%AE%85%E6%97%8F&variant=zh-tw
 
電車男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B%BB%E8%BB%8A%E7%94%B7&variant=zh-tw
 
社交恐懼症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4%BE%E4%BA%A4%E6%81%90%E6%87%BC%E7%97%87&variant=zh-tw
 
去死去死團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E%BB%E6%AD%BB%E5%8E%BB%E6%AD%BB%E5%9C%98&variant=zh-tw
 
KUSO文化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KUSO&variant=zh-tw
 
好人文化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5%BD%E4%BA%BA%E6%96%87%E5%8C%96&variant=zh-tw
 
單身節(大陸稱之為光棍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6%AE%E8%BA%AB%E7%AF%80&variant=zh-tw
 
傑特著:為何日本人害怕OTAKU?御宅族的日本悲劇
http://format-acg.org/anime/TOPIC-ANIME/otaku.html
 
從馬克思主義觀點看去死去死團
http://forum.gamebase.com.tw/board_archive_function.jsp?cno=0&no=39009&mode=10&article_no=269583

去死去死團首頁
http://www.gogodie.tw/

電車男中文網站
http://japan.videoland.com.tw/channel/densh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