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聽了一些時尚面的探討,我自己論文寫流行的,雖然不是寫服裝,是探討流行文化底下的社會學,但是很多時尚界的互動,頗具政治意味.
「穿著PRADA的惡魔」一般觀眾可能會被品牌與美國社交懾服,但是關鍵如果你看到底下那個在時尚界的鬥爭.實在就難能可貴.
早上聽的廣播談一些時尚界的秘辛,比如巴黎時尚展覽,在觀眾座位安排上就是一個場域政治關係,位置最好的是名人,設計師等(諸如台灣孫云云之類的人物),你買票,最多只能做到門口的位置.其他一般人出在多錢還只能買站票(坐火車噢)
你去對這個分配不滿,抱歉無效,這是她們隱而未顯的行規,包括當天穿的不得體都會受到軟性懲罰等;不過還有一些人,穿的不是這一季的名牌趨勢,而是下一季的,足見其眼光與影響力
另外,談到「穿著PRADA的惡魔」這部電影,事實上他有原著小說,影射的就是現在時尚指標雜誌"vogue"總編輯(作者之前當他下屬),
後來有記者去問總編輯,總編輯只說了一句:很好阿,他就是我的助理.
態度如同貴族看自己的傭人一樣,外傳對他十分不利的描述,'助理'一辭輕鬆帶過.
以下我轉貼這則新聞.我們是否能看出一些場域,行規與門道.
轉而回到我們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探討上.

回到我對影子與施公探討設計的問題:
Weber在經濟與社會提到什麼是社會行動
他指出一個很有名的例子:下雨天撐傘

發展一個圈子,有共同行規等問題
並非巧合而無目的的建構一個行動
而是具有共同意識,為了共同目標與建構相同手段而進行
表面上她們都是個體
事實上已經是一個處在集體生活中的個體
當然上述「穿著PRADA的惡魔」的行規,可能充滿階層不平等意味
但是行規還有其他用意,諸如一個產業最低的生產水準建立,自治原則等.

我想問的是,甚至影子若有機會去專訪那位新台風的朋友
他對這個圈子有多少行規的認識與期待?

===================================

更新日期:2006/10/29 18:27 

以時尚圈為主題的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隨著全球票房不斷刷新,裡面的主角所穿戴的名牌服飾和配件,也成為引起最IN的話題,眼尖的時尚迷紛紛討論,哪一幕出現的是什麼品牌,不得不讓人佩服起這些時尚精品,透過電影,超級厲害的置入性行銷手法。
「穿著PRADA的惡魔」上映以來,在台灣和全球票房都賣的相當好,戲中圍繞著時尚雜誌編輯的工作,主角身上穿的戴的當然都是時尚名牌,電影賣座也讓這些衣服配件,成為詢問度很高的商品,眼尖的時尚迷都想知道,這些東西到底買不買的到?
架上的JIMMY CHOO、MANOLO BLANIK的高跟鞋,早就是台灣時尚名媛的基本配件。惡魔編輯梅莉史翠普一出場的PRADA包包,不同色的同款包包要3、4萬。
安海瑟薇在電影尾聲,穿的藍黑色PRADA蛋糕裙,將近6萬,是去年的秋冬款;不過被惡魔編輯亂丟的FENDI棗紅色皮草,雖然很搶眼,但是已經買不到了。
電影對白:「那天我們在美容部,她拿起植村秀的睫毛夾,問說這是什麼東西。」
不知道名牌睫毛夾,是化妝基本品的新人安海瑟薇,立刻遭到同事取笑。顯示時尚圈汰舊換新的腳步很快,要跟上最新的熱門商品真的要作功課,電影所吹起的時尚風只是一個開端,想在時尚圈混得下去,恐怕得跟電影裡的主人翁一樣,隨時注意流行趨勢 ,甚至走在時尚的前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