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逛逛,看到Musik封面寫了一個標題:「駟馬難追 文化總統總統不是用喊的!」剛好旁編有影印機,就印了一下。因為雜誌很大本,所以提供最後一頁的文字論述。

也剛好,最後一頁比較針對國內(前兩頁都是談美國)。

本文提出幾個觀念,有趣的是:美國沒有一個總統自稱是文化總統,因為文化是一種生活態度而非附庸風雅。我自己則用一個例子來看:沒有聽說過有人買票進動物園看狗、看拉不拉多的,因為你可以自己養一隻,上街也常常看到。文化也一樣。有時候越高舉,越意味「此地無銀三百兩」。
猶如坊間的一句話:輔導金?越輔越倒。箇中的確有所巧妙。

作者在文中說,馬在選前開了支票,後來金融風暴,也就忘了有這回事。還說,這個皮很難賴,因為還有2年多。的確。誇下海口,在林懷民旁講東講西的(我認為是開黃腔),後來,台灣有什麼文化環境改善了?不說別的,光雲門來看,又改善了多少?在雲門進入淡水時,用的還是促參法。這兩則新聞,前後剛好差15天就達一年。

2008/04/30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17102628

2009/04/15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3653672

不過下文還是有個迷思:總統來看,多看,藝文環境才會好。其實我覺得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多看,藝文環境也可能持續惡化。對一個總統來說,他不上兩廳願也沒啥了不起,文建會、教育部官員不上也沒關係,關鍵是,他們在日常公務中,能否透過他們的職權:管理權力與預算,幫助調和鼎鼐,在關鍵處用錢、長期的規劃。

每天都不做事,甚至亂做(幫你花錢),還借錢來作。看在多表演、畫展,都沒有用。甚至,用看表演來突顯某些政治目的,比如在展覽、運動賽事前接受訪問,攻擊政敵/放話等,新聞只會報導政爭,不會報導賽事。

又想起一則新聞,我還滿喜歡用的:下面這個場合,阿扁幫陳菊市長抱不平,著名的「這是什麼世界」出自於此。
沒人相信,這是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定址儀式。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5504182

本文作者:林采韻

台灣輔仁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波士頓大學電視新聞碩士,從大學開始投入音樂評論、報導領域,曾任「音樂時代」、「音樂與音響」雜誌主筆以及年代新聞台記者,現任職中國時報文化組,文章散見「表演藝術」、「樂覽」、「Performance」、「AZ旅遊」等雜誌,於古典音樂雜誌「Muzik」開設專欄「音樂藝開罐」,曾參與「鐘樓怪人音樂劇指南」、「台新藝術獎新藝見藝評集」撰寫,並擔任學學文創講師、台中古典音樂電台「達利藝想世界」主持人。

資料來源:http://blog.verycd.com/klassikom/showentry=49828



那一頁:


如果圖不清楚,下載檔案:
http://vspace.cc/file/NRCVVSMILDL8RW3R.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