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有想到今天還繼續針對讀哲學系這回事,繼續再討論。而且身為哲學研究生的江同學也直陳他的信心與觀點。滿好。

不過,蔣勳曾在書中提過的那個案例--他那一頭長髮,最後西裝筆挺的哲學系同學。類似的人物在台灣一定有,他們又怎麼看待「哲學與賺錢」這回事呢?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兩篇哲學人的投書,都是由「錢」這個角度切入者學。我不會懷疑他們市儈,而是,他們用的是一般我們市民社會慣用的觀點去想哲學這件事,所以反應的是我們的水平。換個角度想,我們思考晶圓代工產業,沒聽說過用科技、技術、科學發展的角度去想,反而大多第一動就是:月收入、年收入;回復上一動則是:分紅配股。那也因此我們無法如李家同背背去思考關鍵技術、授權等問題,我們只能再做下一動:幫科技宅男聯誼。

沒有人生下來對哲學就熟悉的,哲學的生而知之者,可以說幾乎沒有(西藏活佛可能是),則,大家都是要透過體會、學習去理解,可能一輩子,或者是用很多人的一輩子(比如你去閱讀),則,用「這個有沒有用」、「賺到錢」去想,可見我們壓縮了多少「過程」,甚至壓制多少人的「觀點」。結果只能有一個,那也只能形成單一的價值觀。而重視過程,甚至失敗經驗,才能有新的可能性,才會有創意。

在這塊地方要搞「文化創意」產業,你覺得呢?

PS.那個哲學系同學的故事,在「孤獨六講」P195-199可以看到。多年後蔣勳遇到他,提起齊克果,他有點失神問:「齊克果是誰?」我也想問蔣老師,齊克果是誰?



=======
讀哲學系 我沒餓死…

【聯合報╱江怡臻/研究生(北縣板橋)】
   
2009.07.22 06:24 am
 

我也讀哲學系,不僅如此,我還繼續念了哲學研究所。我有沒有餓死?答案是:「沒有。」讀這個有沒有用?這個問題,無關於科系,而是視自己面對每一件事情的態度,尤其是自己的人生。這是一個道德問題。

儘管當初是聯考「不小心」填到的,在哲學系裡,我遇到思考清晰、風骨挺傲的教授們。於是,我不再死背活吞,不再隨波逐流,而是懂得「思考」。我讀了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美學、科學哲學等等,了解為什麼要有正義、為什麼應該守法、為什麼言論自由很重要。不僅如此,我學到更多的,是面對人生的態度。

錢很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人的一生就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許多人便將錢視為得到幸福快樂的唯一手段。如果金錢是幸福快樂的充分必要條件,為什麼不丹年僅一千四百美元的國民所得,卻有百分之九十七的人覺得快樂,而台灣人國民所得是不丹的十倍之多,認為快樂的只有百分之十。

我還思考「讀這個有沒有用」的問題,指的是「能不能夠用來賺到錢」或是「能不能夠奉獻自己,回饋社會」呢?如果是後者,便與就讀哪個科系沒有關係。如果是前者,我的答案是可以的,甚至賺得更快樂,因為哲學人更知道要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而非勉強屈從看似很有前途的工作。

在升大學那個人生轉彎的地方,是制度幫我作的決定;而繼續念研究所、從事公共事務,卻是經過哲學思考後希望將自己的貢獻最大化而走的路。到現在,我非常開心自己能夠選擇人生的方向。我能感受到因為喜歡自己念的系所,也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所以每天都過得十分幸福快樂。

我要告訴父母、老師們,讓我們念自己喜愛的科系,堅持自己的目標吧!

【2009/07/2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