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的侯同學投書,今天這位鍾同學投書,都非常有意思。談的應該是同一件事情。由兩位高中畢業生投書,撞擊這個早就狂顛的體系與單一價值觀,十分有意思。

哲學是不是餓死?歐洲應該不會,不過台灣很可能會。我記得在蔣勳的書上看過一個故事,他說他大學常去哲學系旁聽,認識一個相當努力思考的同學,也立志要當哲學家,但是他主張,台灣沒有哲學,因為台灣是熱帶。數十年後,蔣在路上巧遇這位當年的同學,西裝筆挺,經商成功。

行行出狀元,那是理論上的,騙騙美眉用的。實際上行業涉及到的就是社會資源的分配,醫生懸壺濟世當然值得尊敬,我們可以沒有音樂家,但不能沒有醫生,因為我們遲早有一天都會生病。但是台灣的醫學教育背後是醫生控管、資源集中,甚至醫學界裡面都還要再資源分配,所以資源,才是掌握考試的關鍵,考試再來引導教學。沒看破這一層,胡亂對教育期待,痛苦的是我們自己-->那些大師,還是持續的在出一些教育刊物,要你的孩子更有品格,教育部官員與公務員,還是作去年、前年一樣的事情。

行業狀元,都是自己拼出來的,不會有天上掉下來的狀元。莫札特的音樂才能與成就,毫無疑問,但是他最後是貧病纏身而死;但是貝多芬就不一樣,他縱使被打擊,也堅持自己不只是個彈鋼琴的,而是藝術家。因此這一行漸漸建立起地位,不只當鏗鏘老師。

侯同學、
同學,包括你我對創意有興趣的朋友,想要思考的朋友,問題就在於對體制的質疑與撞擊,而不是幻想什麼品格教育、創意教育、美學教育之類的空泛詞彙。

哲學對文創絕對有關鍵地位。因為任何方法論都來自於哲學基礎,簡單說,現代任何方法論,早先都是哲學家創的,文創至今尚未有一套完整的、根基性的理論基礎,但是應用性的學科(統計、管理)其實要套不難。所以,基礎性的人才在台灣急缺,你說,要不要有人去讀哲學?猶如當醫生,不能總是全部人都當整行外科吧?總要有人去讀病理學、基礎醫學吧?

=========
我選哲學系 大家說:要餓死嗎?

【聯合報╱鍾超然/高中應屆畢業生(嘉義市)】
   
2009.07.21 03:08 am

是的,我讀哲學系。

我是用多元入學的管道,考學測、參加指定項目面試成為準大學生,能早點達到自己目標,不需要再參加七月的指考,我覺得很棒。

可是許多人聽到我考上哲學系的第一個反應是,「讀這個有什麼用啊?」或者「你以後出社會要幹嘛?要餓死嗎?」。

在我們這個把大學當成「職業訓練所」的社會,認為讀醫學系、法律系才是所謂成功、有「錢」途,讀哲學系好像變成了一件難堪、難以說出口的事。

我知道不只是哲學系,有很多的科系也有相同的困擾。

你可能會說,「現在是多元社會啊,行行出狀元啊」。可是身為學生,我感受到的不是如此。很多父母、老師的觀念還是停留在「把第一志願放台清交」、「成績到了就去填醫學系」,從每年學校、補習班的招生傳單和紅布條就可以看出來。什麼夢想的實踐與自我興趣的發展?看衰你的人,多;鼓勵你的人,少。

現在有許多專家學者鼓勵青學子追求夢想、往自己的興趣邁進。父母、老師們是不是要漸漸試著改掉一些舊觀念,鼓勵兒女和學生堅持自我目標,而不是以「錢途、台大」來做為判斷基準呢?

最後,在批評哲學系之前,是不是要先了解「哲學是什麼?哲學在學什麼?」然後再下評判呢?還是,在台灣這個一點也不注重哲學思辨的教育體制、社會環境下,要求了解「哲學」二字,是一種奢侈?

【2009/07/2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