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找資料,發現去年動腦有篇專談「海角七號」的專文分析,尤其是從行銷角度觀察海七。來談一下。

順手也把他印了一下。大家可以看一下,過期不補檔。

海七也過去快1年了,回想一下這個片子,無理頭的紅,連導演都搞不清楚狀況。反正也不重要。

成功有100個媽媽,各方人馬都搶搭這班列車,並且宣示從此國片要開始振興了。最近的文創,也要主推電影旗艦產業,應該也靠這部片啟發不少靈感。

不過回想這篇分析,其實滿有趣的是。先前我們聽了很多對電影內容解讀的觀點,尤其認為海七的成功,就在於什麼族群、墾丁、甚至有日本明星。
小弟觀點都完全不同,認為成功重要關鍵在於背後的推手--博偉電影公司。在回去看一下過去電影年鑑,博偉公司其實推了不只一部國片,比如色戒。

在這篇分析裡面,可惜沒找到博偉的名號。不過幾個要點倒提到,可以相互驗證一下。
比如上檔時機,就提到特別避過暑假大片,選8月底上檔。
比如海七其實在拍完前就開始積極在推行銷,包括下校園,動用部落格,不斷參加展演等,以及在博偉接管以前,早就有行銷推手在做。

在P55開始,有一個「揭開海角七號爆紅  公關操作模式」的分析圖,滿好的。裡面有幾個值得看一下。
1.海七2006年就開始籌資,半年後進入危機。
2.2007年10月,尚未拍攝完畢,海七就已經透過中孝介的歌手身份在推話題。
3.2007年12月拍攝完畢前,還有公關工作。
4.海七於2007年底拍攝完成,中間空白1年半,到2008年6月參加台北電影節。
5.6月到8月底雖然零星都有活動,不過嚴格說規模都不大,售票也還好,到8月20日,周杰倫一幫忙,賣出6000張票。
6.2008/8/27上映,優惠票破萬張。到9/2(上映一週)破兩千萬。
7.2008/9/11舉行破億慶功會。

我記得這部戲在票房反應上,逆反一般電影運作模式。通常娛樂片是前一週火力最強,銷售最高,此後遞減;但海七相反,是慢慢加溫。亦即,8月底都還不是強檔,一直到9月,甚至9月中才開始真正加溫。破第一個億,後面再來一個億就更快。
「海七」,比較像蛋塔,或一般行銷學裡面談的流行事物:一開始團體小,待突破引爆點後,快速增長。

如果海七是流行現象,那就與電影產業無關。因為那只是特例,不是產業正常現象。而且流行之後,就不會再來一次。就他販售的過程來看,真的比較是特殊案例、流行事物。
半年多過去,電影產業也的確只有這一片。
放更長的角度回去看這部電影,果然意義非凡。

先前行政院公佈文創計畫,在電影業方面,也給各位複習一下數字:
1.P21,2014年票放產值從4.26億元成長到43.38億元。
2.P25,電影產業要投入75億元,預計從現在的21.3億元再成長123.3億元。


看看動腦雜誌391期(2008年11月)

http://xun6.com/file/d69aaa438/%E5%8B%95%E8%85%A62.pdf.html

http://vspace.cc/file/HDQ6X6ZL2IY74L8D.html

http://rapidshare.com/files/239568722/__21205___33126_2.pdf.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