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在中時的這個報導滿重要,似乎在工商時報上也有差不多內容的轉載。

這是個座談會,其中黃主委,也包括其他兩個大頭,分別抒發了她們對文創的意見,甚至方案。滿好,又提出方案。如果是早幾年,恐怕不會有這麼具體的說法,大概就是一些藝文腔。

至於提案的內容,看了一下,似乎也毫無新意。海角七號、101...這些已經發光的東西。還需要在怎麼加值?想不到,海七前進中國失利,包括在台灣的國片其實表現沒這麼好,這些很少被提到。然後談到創意產業,又來個海七、要去101...談創意產業,沒想到方案還是沒創意。

想談談這一篇新聞,關鍵在於看到黃主委的一些對文創的看法。上週,她就職一週年,希望文創法能趕快過,最近第六新興產業提出,我們也介紹過了文建會等單位提出的PPT。這個新聞也提到了。

仔細想來,文建會要推文創,其實非常有趣。在六大新興產業的PPT第16頁,出現6大產業:電視、電影、流行音樂、數位內容、設計與工藝。其中,前5個產業,都不是文建會主管的,第四產業數位內容,也不是文創法或先前文創定義的範疇,那是另外一個兩兆雙興的計畫,而且預算遠高過文創計畫....,勉強一看,僅第6產業工藝才算是文建會主管範疇。退一步看,假設就以未來文化部的範疇來看,數位內容、設計產業還是歸不進文化部範疇,那,無論現在或未來,這個文創計畫要怎麼推?
以後要花多少時間在會文、簽文上?

如果你再回到封面,報告單位文建會以外,參與的單位還有另外3個,就算文化部成立,還有兩個:經濟部與教育部。如果你一併看過其他5大產業的話,幾乎都是單一部會報告,唯文創,共4個部會。

其實這個PPT凸顯還是更根本的問題。台灣對文創其實有形式上的定義,但實質的觀念仍然混雜。比如在PPT中一開始引用的「2008世界創意經濟報告」,所談的內容其實是創意產業;另外英國主打的,也是創意產業,並將文化另案處理。這些細節,很少被國人論及,然後一缸子談自己認為的文創,開始天馬行空。這個應該是我們要認真面對的問題,其實漸漸一些觀點也發現這個潛藏的未爆彈。

在第六大產業公布以後,主委也因文創法到立院接受質詢,砲火猛烈。立委們也紛紛對主管單位、主管範疇、法的效力等面向直接問主委。不過反覆的回答,不能解決的還是不能解決。然後,搞不好哪天在馬政府訓令、「民間」急切推動,這個法、這個第六大產業、那個文化部西裡呼嚕就過了。...

下面唱旺新台灣以及行政院第六大產業,還是先從行政部會權責去想,其實上週在520以前,自由時報凌美雪記者還連續寫了兩篇報導。小弟先前也看過,也沒當一回事,畢竟也是茶壺內的風暴。不過如果既有的部會分工以外,再外加「文化部未定 部長人選暗潮洶湧─曾志朗 楊渡聯手將黃碧端邊緣化」這個報導現象,那文創行政可真錯綜複雜。

=======
挑戰面對面、唱旺新台灣 拚文創 邀李安返台取景

2009-05-25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台灣要發展文創產業的呼聲喊得震天價響,但是台灣的優勢和困境究竟為何?應中視《挑戰面對面、唱旺新台灣》節目邀請,文建會主委黃碧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和中華民國廣電公會理事長汪威江,三人暢談台灣「文創向前衝」。黃碧端透露,將邀請國際大導演李安回台灣取景,透過他的電影在國際間行銷台灣。

     馬政府將提振文創產業列為施政項目,文建會提出的文創推動方案,針對電影、電視、流行、數位內容、設計和工藝等六項產值最高、獲益最能立即可見的產業內容,規畫成六大旗艦計畫,預計五年內投入三百億,預估產值規模可達一兆元。外界對文創產業的發展多所期待,認為台灣必須掌握先機,以文化行銷台灣。

     但究竟該如何落實文創發展?以《海角七號》成功帶動恆春觀光為例,汪威江認為,過去談到文化行銷台灣,都是談台灣四百年的悲情歷史或是意識形態,「為什麼不能以一○一大樓為場景,拍成像《西雅圖夜未眠》這類一樣會感動人的作品?」

     黃碧端透露說,新聞局已經和國際大導演李安討論過,請他回台灣取景,透過他的電影在國際間行銷台灣。然而,在此之前,台灣是否已經準備好,能提供完善的電影工業環境?黃光男認為,台灣不能只以商業的角度來看文創,「政府是否注意到相關人才的培育問題,這都不是立即見效的工程,也不是請李安回台灣就能解決。」

     黃碧端表示,文建會提出六大旗艦計畫的前端,還是有環境整備的規畫,如基金的設置、人才培育、通路、服務平台、資訊流通、以及如何取得補助等機制。

     至於藝文消費抵稅方案,先前被財政部以每人一萬二的金額恐會造成政府稅收短少六十五億而予以否決,近期卻在立委關注下有敗部復活的機會。黃碧端解釋,由於抵稅採取的是列舉扣除,且票根上必須列上消費者姓名、身分證字號等個人資料,因此,她評估不會有財政部所預估的百分之卅人口會以此抵稅。

     她進一步指出,雖然此方案被否決,但她要求政府必須撥預算給文建會,一是補貼國中小學生參與藝文表演活動,二是可將更多表演團體送到偏遠地區演出,並且企業購票送給弱勢或學校團體時,還可以抵營業稅等。

     對此,汪威江和黃光男也都認為,藝文表演抵稅的方式有多種,像是藝文工作者、經營者可減稅等,也都有助於票價調降,增加藝文消費人口。

     至於劉揆宣布台灣和大陸將合拍電視劇,期望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產值,不過,面對中國的優勢和強勢,台灣是否能從中獲利?三位來賓均樂觀認為,台灣還是有優勢存在。

     黃碧端說,台灣過去五十年發展下來,擁有豐富的國際經驗和扎實的產業基礎,創意的展現也相對活潑許多。汪威江也持以肯定態度,「台灣影視技術和人才還是很傑出,但如何把大陸的資金引進台灣,還是得先仰賴政府的挹注,與大陸作平等投資,才可能分食大陸市場。」

 

======
挺身談政績 黃碧端否認被邊緣化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9/05/19 04:09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國家文化總會日前進行的文創論壇整合工作,文建會主委黃碧端定調為「分工」,而不是掌控主導權、或是讓楊渡在此時機裡出線,她認為文化總會不是行政單位,沒有實際的推動能力,其業務也是秉承會長與副會長交辦的事,雖有一定高度,但沒有明顯的業務與經費。


趕在五二○前夕,舉辦施政一週年的成果報告,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昨天說明未來施政展望,同時也自我澄清,並沒有在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規畫裡被邊緣化。


黃碧端表示,就任一年來,不論是文化創意產業、工藝、表演藝術皆大有突破,如適時策畫「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讓演藝團隊在金融海嘯的環境中,穩住已有的成果,尤其為了表演藝術可機動地走到國際舞台上,所以策畫更具體的作為,獎勵補助表演團體,目前也完成相關的補助作業要點,期能讓演藝團隊有更大的揮灑空間,成為國家重要的文化實力。


至於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規畫,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表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除已在立法院審議外,並將於近期密集召開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能更周延,所以文建會並未在這波重大計化裡被邊緣化,且未來一年將著力於「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法規的制定、整理、鬆綁及人才的培育、活動推廣等業務,落實5月14日在行政院通過的「創意台灣──文創產發展方案」的規畫。


=======

文化部未定 部長人選暗潮洶湧─曾志朗 楊渡聯手將黃碧端邊緣化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9/05/18 04:09
 
記者凌美雪/特稿


後天就是馬英九總統就職週年,在就任一年內成立文化觀光部的競選承諾確定跳票,倒是等著角逐文化部長的人選,可說是暗潮洶湧。


馬英九的文化政見,原是想把文建會、新聞局及觀光局整併為「文化及觀光部」,並由文建會負責相關的組織設計,但在文建會於去年主辦了一場被學者批為「馬政府很沒出息」的座談會之後,行政院收回主導權,改由政務委員曾志朗出面「看管」。也因此,文建會主委黃碧端的執政能力開始受到質疑。


曾志朗除「看管」文建會,同時也「兼顧」故宮,國家最重大的兩部文化機器,可說都掌握在曾志朗手中。不同的是,因為故宮院長周功鑫政治色彩鮮明,且敢為馬統政策的先聲,頗得泛藍立委支持,其私德引發的爭議,最終受到劉揆護航;而黃碧端自上任以來,外傳每天只睡四小時,埋頭苦幹的結果,卻在立院被同黨立委批為「植物人」,可說「做甲流汗,予人(儂)嫌甲流瀾(涎)」。


「文化觀光部」最後定調為「文化部」,身為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能做的只有「傳達」行政院決策;沒想到,緊接著另一重大文化政策「文化創意產業」,由立法到政策內容規畫主導權,行政院也都收回去了,而且,同樣掌握到曾志朗手中,不同的是,這項平均總預算比目前文建會每年預算還高的政策規畫,跳出一個全新的統籌整合單位,就是國家文化總會。


上週由行政院所公布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裡,初估政府將在2013年以前投入經費約280億元,另外還將由國發基金出資200億元成立創投,專注在文化創意產業投資。表面上,相關政策的說明、立院備詢等,都是由文建會出面,實際上背後運籌帷幄的重要幕僚可不是黃碧端,而是文化總會祕書長楊渡,馬英九總統還親自交代,有未竟的議題,要楊祕書長或曾政務委員再召集文化界開會。


端看文建會與文化總會的網站,文建會首頁看不到「文化創意產業」的專頁,僅在「業務說明」裡,掛著兩頁不合時效的內容;相反的,「文化創意產業」早已成為文化總會主要業務,不僅在網站上有一半內容都詳實載錄政策成形的過程,甚至最重要的二十餘場準備會議,全是文化總會策畫執行,主要論壇主持人曾志朗不克出席時,代理人是楊渡。


很顯然的,在這一場國家最重要的文化政策規畫工程裡,文建會被徹底邊緣化,這是否意味著黃碧端的施政魄力未受到行政院信任?而在文化部成立後,文化創意產業分布於新聞局的大筆預算都將收編到文化部,那個在「文創產業的歷史機遇」裡出頭的,可是楊渡!


但楊渡是否就是文化部長第一人選呢?雖然有此傳言,倒也未定,畢竟中華民國第一任文化部長,要比「政務委員」更能搏得歷史定位,曾志朗想不想當呢?


曾志朗當然想當,他在綠朝時就是出了名「惦惦呷三碗公」的政治人物,長得一副憨厚的樣子,大家都想用他,因為覺得安心。但是他離開民進黨時,可是威力十足,炸得綠閣滿臉豆花,曾志朗可說是藍綠都吃得開的少數奇人異士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