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以為上次那篇彈藥就夠重了,這次該收手回來給大家「悠雅」、神遊一下音樂家吧?結果沒有,這次砲管更大。

關於票價等,小弟沒去過國外聽過音樂會,是井底之蛙。不過呢有些道理倒可以想想。假設麥當勞價格世界都差不多,在台北買,跟在倫敦買,意義是不一樣的。在巴黎,搞不好麥當勞是最便宜的,但是在台北,你想以麥當勞當一餐,其實根本地的平民飲食價格比(就算漲價),還是算貴。

音樂會,如果演奏家、經紀公司開的價碼世界統一,在倫敦看的價格,拉到台北,賣一樣的票價,意義不一樣。看看英鎊、台幣那個比較強勢就知道。

那就更不要說下面諸如什麼票價高到變態的問題,那就更交錯諸如藝術身價、藝術評價等文化生產場域更為精細的問題。

最後幾段,標題與內容其實下的滿重,但也點出些現實。諸如贊助商的補助,以及,可能焦先生還沒寫出幾個問題:比如廣告,其實大牌的國外演劇、演出,廣告是半年前就在下,下在諸如TVBS之類的新聞台的熱門時段;另外,這些團體來台灣,都不是省油的燈,用的不會是什麼勞工育樂中心吧?那那些場地,是誰在經營的?應該服務誰?

滿好的阿,比價、吃米知米價。用價格回頭推理文化生態,不再高來高去、滿天神佛,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句話:「德國哲學從天國降到人間;和它完全相反,這裡我們是從人間升到天國。....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而且從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中還可以描繪出這一生活過程在意識形態上的反射和反響的發展。」

======
焦元溥:愛藝術,何必擁抱牛屎?
 
【聯合報╱焦元溥】 2009.05.14 05:03 am
 
上回拙文「樂在趁火打劫時」發表後,引起些許回響,此文則基於兩項基本認識,就音樂會票價等相關議題再行整理:一、除極少數例外,音樂家訪台演出都結合亞洲行程,而非單獨至台灣一地。住宿費用由當地承辦單位負責,機票卻是巡迴各站分攤。二、同樣是極少數例外,音樂家演出費視場館調整。在三千多人的卡內基大廳,和僅容數百人的歐洲小鎮音樂廳,演出費自然不同。即使音樂家至日本一地巡迴,場館大小不一,費用也各不相同。

部分音樂會 票價高到變態

基於對表演活動的認識(國內場館租借費用與相關支出),以及對諸多演奏家和經紀公司的了解(演奏家實得報酬和其台灣票價之比較),我可以嚴肅且明確表示,台灣部分音樂會,票價之高完全是畸形變態!不用多比歐洲,讀者可自行由網路查詢音樂家至香港的場次數量與場館容量,再比較港台兩地票價,自當驚覺問題之嚴重。

高票價的根本因素,便是對演出者無知。許多人只識數字不懂音樂,又不曾動手查詢國外票價,以致無論什麼垃圾,高價哄抬在台反而就有市場。惡性循環下,贊助商被敲竹槓還樂在其中,甚至錯誤認為音樂會就該貴不可攀,逼得許多誠實經紀公司也得調高票價,否則讓人覺得演出水準必然不高。

數百萬補助 全被業者吞噬

變態高價之存在,政府與社會漠視也難辭其咎。贊助商砸數百萬,票價仍五千至上萬,補助全被業者吞噬,稅務機關何能認為此可抵稅?口罩一時飆漲人皆抱怨,受贊助卻還比香港貴兩倍的音樂會行之多年,消基會卻從不調查,只知計算波蘿麵包成本。更可憐可嘆的是消費者活該助紂為虐———近來為人詬病的陸客至少還懂訪價,我們對變態票價卻照單全收,冤大頭竟當得樂此不疲。

市場很畸形 戕害本土藝術

當然,防疫口罩和波蘿麵包關乎生計,和音樂會自有差別。但弊害已非一朝一夕,影響所及亦非少數聽眾,而實攸關全民文化福祉。高票價所形成之畸形市場,無疑對本土藝術造成嚴重戕害,使國內音樂家難以自立發展。巨額贊助最後淪入業者之手,聽眾仍得花巨款購票,讓政府更無法支持如此劣行。眾所矚目的藝文門票抵稅方案,遭到否決雖令人沮喪,但不正常高票價與其背後的罪惡絕對是重要影響因素。可悲的是問題仍未解決,表演生態環境仍差,聽眾卻只能再一次當輸家。

以現今表演藝術環境而論,興利固可貴,除弊更重要。少數老鼠屎壞的不是一鍋粥,而是台灣整體文化健康,更何況那老鼠屎早已大如牛屎。若相關單位繼續裝聾作啞,贊助商就愛被敲竹槓,閱聽大眾仍喜於擁抱牛屎,做為一介公民,就讓這篇文章成為歷史紀錄———至少讓後世記得,曾經有人在今天寫過。

(作者為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候選人、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