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由時報是國內極少數可以前進第一線,並且有具體文化政策、預算探討/監督的媒體。相較之下,兩大報大多偏向藝文介紹服務,而諸如破報,則比較抽象論述,或者還搞不太清楚實際的文化政策變化(老實說小弟也不知道)。
批判、監督、觀察,遠落後於實際政策規劃,以致於武器不對等,是現在文化批判界最大危機。簡單說就是搞不清楚狀況。


下面關於預算是否編列,文建會是否偷跑,可能最快明天文建會就會致函自由(文建會已經致函多次),並且一定有一套說理。
「政府不會違法」,這是我對政府的觀念,因為總始有所疑義,也會找到適當的法律、措施加以正當化,因為一旦違法,公務員資格當然開革,領不到退休金事小,坐牢事大,每年我記得移送公懲會的公務員有3000人。

我倒關心的是,現在關於文化政策要推動的主軸、措施到底是什麼。下面要搞一大堆什麼台灣大論述,在參照UDN,文建會到民國101年,主軸還有諸如生活美學推廣計畫。
你覺得,這是現在台灣文化政策,乃至於文化創意產業最為迫切的項目嗎?

但反過去說,建構台灣大論述、推動生活美學,也不是錯事、壞事,則「優先性」這個議題,社會有廣泛的討論嗎?
最近報紙上常常看到文化界大頭、主流論述者投書,他們對這些正在進行、即將進行的文化政策,好像都沒談到,甚至自說自話;另外,那些第一線從事藝術工作的朋友,更廣義的文化/創意工作者,你們覺得呢?你們又有什麼管道可以發聲,讓主管單位(背後是資源)可以理解這些政策與其優先性的問題?

=========
未編預算卻列重大政策 文建會新案偷跑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文建會上週在新聞局舉辦98年度上半年政策說明會,但在「進行中之政策」羅列的五案裡,卻有兩個全新計畫,不僅未編入98年度預算書裡,其名目更可謂「聞所未聞」。

其中一項大計畫名為「成立台灣文化資料庫入口網站」,將自民國91年起推動的台灣文化藝術數位典藏內容約150萬筆,及文化資源公共化的計畫,彙整為國家文化資料庫,並強化資料庫功能。日前已與國立台灣大學簽訂「國家文化資料庫永續經營」合作備忘錄,預定在民國100年完成新版建置。

但在該計畫的四項主要內容裡,卻有三項聚焦在「民國百年」,如將以多媒體網頁呈現的「民國世紀風華特展」;目標在呈現一世紀風華的「民國文化大資料庫」;及為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規畫「建國百年文化發展入口網」以突顯百年來(1912-2011)的文化意象。

另一項大計畫名為「建立台灣文化大論述」,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表示,以近四百年有較具體的史料內容為基礎建構,將邀請各領域學者或專家執筆,講述台灣文化,目標也是兩年內完成。

不過,「建立台灣文化大論述」的現有輪廓相當模糊,引發外界諸多疑問,如「四百年」的史觀其實只有從台灣漢化起始,為何不包括漢化之前的文化內容?這樣的「台灣文化大論述」跟已初步完成的專業版《台灣大百科全書》有何不同?且所謂各領域學者或專家的論述,如何處理具政治敏感性的議題?

對此,文建會表示,「建立台灣文化大論述」基本上與《台灣大百科全書》並不相同,文建會除將於兩年後出版紙本《台灣文化大論述》之外,另將出版紙本《台灣大百科全書》的「百年紀念版」。

也就是說,這些中型計畫,其實多包套在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相關議題裡,所需經費應該不少,但在去年編列98年度預算書時,不僅未見計畫內容,也未開始編預算,突然在上半年的重大政策內容裡出現,不免讓人傻眼。黃碧端說,今年應該只會在規畫階段,所需經費不多,明年才會開始評估並編列預算執行。

不過,未提計畫、未編預算,意味著未經立法院審查質詢,今年就先「跑」一半,豈不是強迫立法院於明年通過預算?否則「頭都洗一半了」,怎麼收場?

自由時報2009.3.24

=========

行政院強勢主導 故宮 文建會操作粗糙 

記者凌美雪/特稿

從文建會未編預算就先大張旗鼓進行的「台灣文化」相關計畫,到故宮院長周功鑫對南院定位說法的瞬息萬變,讓人看到兩個國家重大文化機構背後政治操作的粗糙與不堪。無獨有偶的是,兩位政務官都因其政策內容或執行引發外界質疑與不滿,而於同一天在新聞局官員「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

說被「陪同」,不如說是被「架著」出來解釋,只是,兩位政務官被要求開記者會的背景或許是大不相同的。

就文建會主委黃碧端的情況來看,日前她因「台灣大百科」網路版無預警下線,被同黨籍立委狠批為「植物人」。執政黨對黃碧端真正的不滿,或許不在「台灣大百科」,而是黃碧端太保守的學者風格,導致在位將近一年,見不到明確政績,連文化政策上的「親中」都緩如牛步,當然就被看成行動有障礙的「植物人」。

實際上從去年底開始,馬政府就分由副總統及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出面,拿回原本歸在文建會許多重大政策主導權,最明顯的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立法的任務,其次才是如何使用「台灣文化」的政策方向。黃碧端看起來不像政策擘畫者,倒像是個傳達者。

相較之下,故宮院長周功鑫剛好相反,不僅有主見、迎合上意執行政策義無反顧,有時稍顯自信過度,態度顢頇。自她上任以來,因發言不當引發輿論譁然不下三、四次,但周功鑫總是大言不慚反指都是媒體聽錯、寫錯、誤解甚至曲解。但看得出來同黨立委護短的愛心,還在立法院說周功鑫是犯小人口舌。

直到南院爭議一發不可收拾,在危及同黨政治人物選情的前提下,不得不由行政院「架」出來滅火,且怕多說多錯,乾脆讀稿,但永不認錯的周功鑫還是忍不住在記者會裡給眾多媒體蓋黑鍋,似乎不相信無論電子或平面媒體,背多了黑鍋,現在都學會只要是她講話,必定全程錄音或錄影,免得記者專業毀在一個政務官的顛倒是非裡!

自由時報2009.3.24


=======
101年美麗台灣 生活即藝術
 
【聯合報╱李玉玲】 2009.03.24 03:16 am
 
 
廿億元 培養美感經驗

 
文建會幾年前曾在台南土溝村等地推動示範計畫,純樸的農村多了藝術氣息。
文建會提供
法國巴黎,是人人稱羨的藝術之都。藝術,只存在法國的博物館、音樂廳嗎?答案並非如此。法國第一任文化部長馬樂侯曾說,藝術應融入生活,讓生活每個面相都有藝術觀。

文建會也為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提出更高視野的文化願景,要以「台灣生活美學運動」打造美麗台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總經費二十億元的「台灣生活美學運動」計畫已正式啟動,預計民國一○一年將可見到美麗台灣的初步改造成果。

文建會指出,美學,不只是藝術家的事,而是和普羅大眾生活息息相關,台灣雖然走過傲人的經濟奇蹟,但是忽略了美感經驗的培養,於是,住家鐵窗隨處可見、陽台當成曬拖把場所,這些生活小細節反映出:台灣整體的生活美學仍待加強。

四年半 完成三大計畫

去年經行政院核定的「台灣生活美學運動」計畫,預計以四年半時間,從「生活美學理念推廣計畫」、「美麗台灣推動計畫」、「藝術介入空間計畫」三大子計畫同時切入,達成台灣生活美學素質全面提升的目標。

文建會舉美國詹森總統的話:「政府無法創造偉大的藝術,但能提供偉大藝術茁壯發展的環境」為例,生活美學計畫就在創造一個美的環境,讓台灣人民耳濡目染,從內到外培養出美學的氣質。

中小學 深耕藝術種子

文建會認為,美學理念培養應從基層做起,因此,除了在機關學校進行美學種子培育計畫、辦理美學體驗營等活動,更透過各縣市教育局及文化局推動「文化與教育結合」計畫,為中小學生安排校外教學美感課程,美感工坊課程等,讓青年學子從小就接受藝術薰陶。

從去年下半年起,包括新竹市、台中縣、台南縣等,已經推出多梯次社教機構參訪行程,看展覽、聽音樂會,新竹市甚至還與故宮合作,透過美感巡迴工坊「悠遊式數位博物館」,就能悠遊博物館,親近藝術。

文建會也計畫透過「國際級地標環境藝術」徵件計畫,讓台灣也能有引起國際觀光客注目的城市文化地標,並建立城市色彩系統,徹底改造台灣的都市景觀。

全方位 都市鄉村都美

不只城市景觀要改造,社區、鄉村同樣也可透過「藝術介入空間」計畫得到改造。這項計畫是在文建會已推動多年的社造基礎上繼續前進。結合藝術家、社造組織及居民力量,形塑美感的藝術空間。

文建會強調,生活美學運動是全民性的,未來還會舉辦「美學競賽」,藝術公園、藝術陽台、教室布置等,都可能成為競賽主題,透過全民參與,「打造美麗台灣」的責任不只在少數人身上,而是大家一起來。

【2009/03/24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