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一看到影評人王長安的言論,非常不認同。
小弟也看大陸片、大陸演員演的片子,但是,小弟是反對影視完全開放這種事情,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華人影視圈漸漸要統一了,成為一個大家庭,資金、人才可以彼此流動。

但是你注意:當大陸多一個演員(或幕後),意味台灣出身的演員就少一個機會。

再說一次,這根國家認同無關,也不是瞧不起中國演員,最近集結號、「一半海水」小弟都看了,對裡面的幾個演員評價很好,金馬獎當之無愧。
小弟想的全然是「位置誰在坐」這個問題。

大陸每年畢業的演藝學院、藝術學院學生非常多,什麼小章子怡一堆人,光大陸的演員在爭奪本土、香港或美國資本的電影演出機會,就非常困難,台灣,有什麼條件去爭?台灣人比較多?技術比較好?抱歉,剛好顛倒。

王影評人扯東扯西,講韓國、講台灣、講香港,但看不到論述的核心。而且各個地方都有他特殊的案例,發展模式,突然來個「廣州炒麵」式的論述,不只看不懂,討論上更是非常有問題。

請問,韓國影視產業起來,有靠中國嗎?韓國幕前幕後,有用多少大陸演員?倒是大陸片用過韓國演員,比如墨攻裡面跟劉德華對壘的將軍,他是非常知名的韓國演員。

日本呢?它們電影也起來了,先前它們電視劇一直都有活力,它們用多少大陸演員?

非常有趣,過去製造業面對的兩岸爭議,西進、開放是好還是壞的爭議,現在文創或許也要開始面對,而且更複雜。

好拉,太嚴肅了拉,貼張大陸演員的照片。

莫小奇、廖凡(這次提名的兩個大陸片,廖凡都參與了;不過,兩部其實都有其他電影的影子:集結號像雷恩大兵、「一半」像韓國金基德的「只愛陌生人」)

=======
開放大陸藝人 為影視注活水
 
【聯合報╱王長安/資深影評人】 2008.12.25 02:58 am
 
 
當貓熊團團圓圓安抵台北木柵動物園之時,新聞局在年底記者會宣布將開放大陸歌手演藝人員前來台灣舉行演唱會或拍攝電視劇及電影,這是兩岸在影視文化交流上一大突破。

事實上已有不少演藝人員早以大陸為生涯規劃之重心,而在台灣市場有限的考量下,不少唱片業及歌手都成為對岸歌迷偶像,如張惠妹、蔡依林、周杰倫等。在歷史電視劇方面,也都以大陸為拍攝外景之地,但大陸歌手及演員都限於法規都無法來台作商業演出,在電視劇、電影方面,若大陸演員超過規定也不得公開上映,這些都是不合時宜的法規。

但影片若是美國好萊塢出品就不在此限,例如「藝妓回憶錄」一片三位女主角兩位來自大陸,如章子怡和鞏利就可在台公開上映,所以此次新聞局之開放,只是出於「影視無國界」的全球化考量,也讓台灣影視文化有較寬廣的市場,能得到活水。

韓劇就是在此類先進政策下風迷全球,為南韓影視生機開啟復甦之路,也讓全球刮目相看。台灣由於市場有限,如果沒有外銷市場將一直限制影視產品的質與量。此次在金馬獎得獎的「投名狀」及歷史大片「赤壁」也都是大陸、香港合作出品,但也都有台灣演員參與演出,其外景完全在大陸拍攝,所以新聞局之開放措施也是化暗為明讓兩岸影視文化可以活絡的好政策。

在全球金融風暴侵襲下,台灣本土影視文化也受到衝擊,最明顯的是各無線有線電視台都緊縮製作預算,減少新戲劇及其他類型節目之開發,以致有線電視台節目重播率相當高,特別是在節日及周末時段。大賣的「海角七號」一片是一個異數,是否能延續此一熱潮還有待考驗,但是即將在大陸上映之消息何嘗不是件好事,讓大陸影迷也更了解台灣南鄉文化。

影視創意文化是一件長長久久的時代大業,但願政府此一符合時代的影視政策能啟動更有願景的台灣創意文化及商機。

【2008/12/25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