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9月開始報紅,今天後續都還在燒,甚至還有院線,實在一絕。
但與其說片好(也有評論說片子其實粗糙),不如說後半期湊熱鬧的人多,我們也喜歡湊熱鬧。
當然最近來湊熱鬧的是台北市政府,消費一下「海角七號」的光環,不用白不用。連國慶不都上了。

這次談這個座談會,比較想談的是,魏導跟侯導對談,剛剛好是兩個「億」字級的導演,上次,國片破億,應該就是1989年的悲情城市,破億原因有一個:當年得威尼斯獎,光環反射回台灣,衝高票房,但是魏導這個比較不是如此,是一開始慘澹,突然遇到爆炸點然後報紅(小弟認為報紅點在博偉介入後,當然有其他觀察者,歡迎提供)。

繼續看投資問題,侯導說:不要用自己的錢。沒錯阿,現在的台灣,導演已經身兼製片,當然要對電影負全責,美國的導演,應該不用自己出錢拍吧?那個美國導演拿得出1億美金阿?不要開玩笑了。
問題在台灣的生產環境與生產環節、生產關係,跟美國電影工業不同,則,是要趁此全盤好萊塢製作化?還是要走自己的一條路?
先前,新聞局有說想推製作人制度,不知道搞的如何?以前有中影,作的就類似製片人角色,則吳念真、李安等人可以去拍戲。但是魏導很清楚,也說了很多次,他的海七一開始是沒人要投資的,所以他的「賽」片現在好像很高詢問度,他倒保守起來。
最初,魏導希望主角是四分衛樂團來演,但港商不滿意要換人,但最後港商撤資。

侯導說的沒錯,台片要開始能夠量產才算成功,滿好的判斷點。我補充一下:量產不是跟風,而是市場反應好後,繼續投資下一步後的量產,如果政府投預算、片商一波熱潮嘗試投資,都不算。注意,前兩年郭台銘大大聲的說他要投100億進入電影界,最後莫不作聲。最近大概他鴻海也滿慘的,很久沒看到郭董出來香車美人了,寂寞。

=========
海角啟發》台灣電影業 復甦露曙光
 
【經濟日報╱鄭秋霜】 2008.11.21 02:56 am 
 
 
電影《海角七號》以5,000萬元的資金,創下超過4億元的票房佳績,吸引不少金主想投資導演拍片,但《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坦言,「這些都是假象」,因為投資者仍然有很多限制,如何在導演的堅持與業者的需求間找一個平衡點,目前他還在找答案。

《海角七號》的好票房,不只讓導演、劇中人物、商品爆紅,由於《海角七號》中最後離別的港口在台中舊酒廠拍攝,文建會所屬文化資產總管理處,日前也特別在園區內重建此場景,讓影迷可以身歷其境。

在低迷景氣中,種種《海角七號》現象,彷彿帶給人們一絲安慰,國人振奮之餘,更想知道這是否代表台灣電影產業即將復甦。

由新聞局電影處主辦、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承辦的2008台北影視節,日前邀請導演侯孝賢,首度與魏德聖對談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等相關話題。

侯孝賢直言,一個地方的電影產業要起來,首先要能量產,但「台灣電影可量產嗎?」此外,電影產業要興起,關鍵還包括投資機制能否建立,若銀行都不介入,量產也無可能。以目前來看,台灣電影的投資機制尚待建立。

在台灣拍電影,導演常常需要揹負很大的財務壓力,賣房子、貸款時有耳聞。侯孝賢形容自己是衝動型,年輕時才會拿自己的錢拍電影,雖然現在《海角七號》賣出好票房,但他提醒魏德聖,「拍電影,千萬不要用自己的錢!」

曾在公開及私下場合多次稱讚《海角七號》的侯孝賢認為,拍片很多時候,是等待一個契機的發生,像魏德聖這樣的新一代導演,路要走長一點,千萬不要拿《海角七號》票房的錢去拍電影,而是應該趁這個機會去理解、累積找錢的經驗,把戰線拉長,了解不同投資者的要求。

魏德聖坦言,《海角七號》走紅後,確實出現一些人想投資他拍攝下部大片《賽德克巴萊》,但他看得很清楚地說:「我覺得這些都是假象。」因為資方還是會有資方的很多考量。

魏德聖說,他拍電影喜歡照計畫行事,劇本、分鏡都要事先規劃好,才能照計畫籌資、找資源。四年前,他一毛錢都找不到,現在想投資的人是很多,但「機會點多,不代表一定成」,因為很多投資者不懂電影機制,「我一講計畫給他們聽,談完他們就縮回去了,可能分析後,大概覺得無利可圖。」

魏德聖透露,有些想要投資電影的人,有很多限制和意見,介入很多,最後他只好問投資者,「你想要什麼?」

魏德聖認為,導演堅持自己的原創或與業者的要求妥協,哪個一定對,沒有一個準,他自己也還沒有答案。但做為一個導演,他會努力讓電影業外的投資者,了解電影機制,也會弄清楚人家要什麼,如果雙方協調後,還能保有他原來的主體,才比較有可能合作。

【2008/11/21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