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張小虹教授最近的專文是討論消費。趕快上網看一下。

看了一下,第一個好奇的是,為何一定要把消費跟「女性」扯上關係呢?男性買車,甚至宅男買動漫產品,不是一樣消費嗎?怎麼報導台大體育館動漫季時,沒聽到張教授的感嘆?
其次就是所謂的消費。

現在文創論述主流的前身,部分是來自於消費社會的理論。主要的論點是,大概世界(應該精確的說是美國)60年代後便進入一個大眾、消費為主導的社會,因此有別於過去福特時代的生產;以後的生產都是為了消費。
之後便轉型,認為人的生活要有品味、美感,因為人越來越有自我意識、自覺,並且為了創造自己的風格,證明自己。
下面張教授的大文,大概也是解讀這些吧?並且把所謂的激情、理性的對立,再作更後設的翻轉,裡面又有一些諸如麥當勞化的理論基礎。

不過小弟對這些,都覺得大概都是一些歐美論述,而且對台灣社會而言有點隔靴搔癢。
消費緊縮,因為經濟環境不好,不確定下,只好選擇最保守的策略;因此,星巴克少喝幾杯,改喝85C甚至豆漿,大陸毒奶也喝了。
不證明自己的品味,也可以過一天。吃50元的便當,也可以過一天,但是房租在漲、汽油在漲,什麼都漲,自然要減縮一些部分的消費,這樣才活的下去;不然,我們的收入要增加,如此才能嘗試過個有品味美感的生活。
但看來收入成長,好像遙遙無期,失業倒有可能出現。

這個脈絡下,去看張教授最後一段他所憂心的消費後繼無力,好像不太是他所謂的消費社會,反而是台灣人在勒緊褲袋下的奮鬥。

文創,是要放到消費社會?還是在勒緊褲袋下去討論?這個可成為認識事實、理論基礎的關鍵。


===========
消費不是浪費 進百貨公司拚經濟?!
 
【聯合報╱張小虹】 2008.10.14 02:38 am
 
 
 
張小虹
 
正值全球金融風暴的當下,台灣的百貨公司卻正熱熱鬧鬧陸續展開周年慶的特賣活動,消費群眾絡繹不絕、買氣正旺。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乃是各百貨公司一樓的化妝品專櫃,其不僅是周年慶營業額的主力來源,更一馬當先,在當下通膨嚴重、百業蕭條的不景氣中,依然樂觀預估高數字的銷售業績成長。

「費」「費」兩種解讀

於是在鏡頭前女性消費者不分老少,擠在一個個小小的化妝品專櫃拚命搶購,然而這樣的畫面卻可以導引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媒體詮釋方式。一種是「你看,誰說台灣不景氣,消費能力降低」,這群衝鋒陷陣的女性消費者被當成台灣民間豐厚消費力的代表,只要她們持續以此打死不退的消費激情,感染台灣的消費環境,那台灣的經濟一定有救。另一種則是「你看,經濟都已到了谷底,她們還這樣盲目血拚」,現在該是勒緊褲帶、奉行節儉美德的時刻,不該如此浪擲千金,大肆採購化妝品與保養品。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讀法,一邊把她們視為拉動經濟成長的女英雄,一邊把她們當作違反簡樸節流原則的敗家女。然而這表面上的明顯對立,卻隱藏了其下一個相同的預設:不論是在生產社會到消費社會的轉型階段,還是在任何景氣過熱或景氣過冷的過渡時段,女性永遠被當成消費社會的「徵候」,唯一的差別只是過去她們多被賦予過度消費、奢侈消費的負面形象而備遭攻擊,現在則是多出了一個帶動消費、刺激生產的可能正面形象。而這群鏡頭前百貨公司周年慶的女性消費族群,既展現了百年來「百貨公司」(「仕女天堂」)與「女人」的緊密連結,也凸顯了當代消費研究中幾個核心的弔詭模式。其中的一個弔詭模式當然來自「生產」與「消費」的相輔相成,消費社會的形成正是告訴我們,「有生產才有消費」的另一面必然是「有消費才有生產」,而低生產讓消費下降,消費下降則牽動生產的繼續下降,如此惡性循環,則將造成經濟動力的疲軟不振,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消費不再被視為浪費,消費乃是拉動經濟復甦的最大動力之一。由此觀之,這群勇往直前的女性消費族群,美其名正是進百貨公司拚經濟也。

「侈」「儉」弔詭模式

而另一個弔詭模式則是來自「奢侈」與「節儉」的合而為一、「激情」與「理性」的合而為一。永遠沒有人可以為另一個人界定什麼是必要、什麼是奢侈。有人覺得花五千元買化妝品是必要,有些人覺得花五千元買書是必要,那愛買化妝品的就不能說愛買書的奢侈,愛買書的也不好說愛買化妝品的奢侈。更何況現在還有一個新名詞「切分奢侈」,一個平日縮衣節食只吃御飯糰的女性上班族,一心一意只為等到周年慶買上一罐萬元頂極保養品,你說她到底是節儉還是奢侈?而往往能算好趕在周年慶搶購化妝品保養品的女性,絕對是最精打細算的消費族群,因為只有在周年慶這個時候才有最優惠的買千送百與滿額送(滿額送的「贈品」價值有時還會超過「正品」價值),正好把一年份的所需,統統備齊。但在「刷得越多賺得越多」的刺激消費邏輯下,所有的「理性」都會淪為「激情」的消費衝動,正如所有的「激情」裡也都有理性的算計。

台灣當前經濟發展動力中各種指標成長率的不斷下降,讓人不免憂心忡忡台灣消費力的後繼無力,然而真正的「結構性問題」沒有被揭露,資本流動中貧富不均的資源分配現況沒有被凸顯,所有的宏觀「癥結」都被簡單化為個別消費族群的微觀「徵候」,於是我們只看見在百貨公司周年慶化妝品專櫃前萬頭攢動的女人,而看不見那真正影響我們當前消費觀念、消費模式與消費內容的巨大經濟結構變遷。

(本文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

【2008/10/14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