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天的自由論壇,馮教授主要是要談公廣集團,不過也不能免俗扯一下海角七號。

公廣集團的問題比較複雜一點,因為他有兩個層面:
1.由於資本來自於公家,一定受到政治影響,而其政治,就是黨派政治,所以最後一段,馮教授的呼籲,也就是在政治面的。
2.由於是媒體,而且是「公家的」媒體,又肩負起振興文化政策的任務,尤其,如果放到創意產業的角度去看,下文馮教授也提了,美港並未直接介入媒體振興,但是間接透過公廣集團運作。還有,政府有振興政策的責任,但企業沒有,所以公廣集團比一般私營廣電企業,更具社會責任。

於是黨派政治+媒體振興,成為公廣集團雙重困境。
以及,所謂的公共電視台,究竟該怎麼定位?台灣的公共電視,很多時候為了顧及這個、肩負那個任務,雖然品質比較優,但嚴格說不具吸引力。肩負起振興產業的職責,該怎麼作?
如果,公廣設定商業振興後,要犧牲一些小眾影片、節目的製作,可以嗎?
但反過去說,如果照顧小眾,像公共電視這麼大的資本與市場,賠是難免,但是能撐多久?尤其用的是公資源。

在市場、政策之間平衡,大哉問。

==========
公視.囧男孩.海角七號
◎馮建三

自由時報2008/10/08

驚聞國民黨近日違法,提名數位立委以「社會公正人士」的身份,出任公共電視缺額董事的提名人選。訝異的原因有二,一是立委固然有部分民意基礎,但是否為公視法第十三條所定的「公正人士」,恐怕立委自己都會理不直氣不壯,國民黨已有百年歷史,難道還會不知道這個名詞在社會已經有約定俗成的內涵?至少不能是廟堂之士。

二是董事補提名與否,並不是現階段「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的必要之舉,執意補充,也許只能暴露政府不願意尊重體制之嫌?公廣集團未來兩年,也就是董事會全面改選前的最重要工作,就是需要執政黨提出其願景與相應的法規、制度、組織與財務規劃,包括前述公視法第十三條乃至於更多條文,是否要調整。近一個半月,「海角七號」創下十年來,台片最佳票房紀錄,讓人振奮。但如何讓這個好的成績能夠綿延積累而不是曇花一現,國人及政府都會很關心。執政黨必須就此盡心。

如何盡心?這裡就涉及國際通例,卻不見於台灣的制度設計:通過公共電視的影音作品拍攝,讓影視(包括電視人才)得到穩定且頻次合適的鍛鍊機會。無論是歐陸、英國,或是近鄰的日韓,莫不如此,美國與香港這兩個公視不發達但私人影視集團龐大的地方,也是電視與電影交融。

台灣的私人公司是否仿效美港,公共政策比較不能著力,惟對於公廣集團,執政黨理當關注,讓其擴大,有效經營。「囧男孩」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它與「海角」同台並進,也有很不錯的票房紀錄,該片導演楊雅?說,「電視的成本低,訓練機會多」,一語道出電視對電影的貢獻與意義之一。

執政黨不應該急於短期興替公視的人事,何況是未必於法有據。執政黨應該有的抱負與擔當是在未來一兩年內,就公廣集團與電影在內的音像內容產業的良性聯繫,做好研究、溝通、說明、制度創建、人才尋覓及部署與立法的工作。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