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藝文新聞,在產品活動介紹之餘,偶爾會有內部式的、批判式的報導。嚴格說自由是個大眾媒體,這種工作往往要在小眾媒體上才會出現,但似乎很少在諸如破週報上面看到這些。

關於國台交、北市交等的內部問題,其實是這些團體的內部問題;除非是團員、她們的FANCY,否則意義不大,只要她們能推出好的表演曲目即可。

小弟比較關心的是:「人治」這個問題。

在文化產業裡面比較麻煩一點是,藝術文化不是一個均等的產業,被認定為藝術家的人,資源、名聲會快速集中,猶如得了諾貝爾獎一樣,產生光環效應,說了什麼都算;但這跟現代的民主法治制度有所違背,比較接近諸宗教派別式的信仰關係,但是,當文化跟政策、公資源產生關係後,諸如下文提到的國台交、北市交,後面是公部門的話,尤其產生公部門資源需要挹注時,而且這個挹注是非常重要的資金來源時,矛盾就會產生:比如,是形式正義比較重要?還是尊重藝術理念?
而先前在本站有談過的「政治凌駕專業」的問題,在此也可以一併探討。

政治的意義未必是藍綠、統獨或左右,政治可被理解為一個資源掌握、資源分配的問題。乍看之下,「掌握資源者」不應該凌駕「藝術專業者」,好像是依據正確的宣稱,但,仔細一想「藝術專業從何來?為何某些人可被稱為是「藝術專業」?在華山塗鴉的少年能否被稱為藝術專業?如果可,為何要被取締?另外「掌握資源者」是誰?以及,如果他們合法,卻對推展某些藝術有害(比如限在某些必須的合法官僚過程),那怎麼辦?當然下意識我們會想要繞路(修法時間太長),但如果其他有心份子也想比照辦理呢?

文化與行政,是個大哉問。

=========
三大公立樂團音樂總監出缺 行政主導樂團 忽視音樂專業
記者趙靜瑜/特稿

即將任職滿兩年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常任指揮邱君強日前發表聲明,將在10月底約期屆滿後離開國台交常任指揮一職;另外,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準音樂總監」事件尚未落幕,加上國家交響樂團目前只有音樂顧問的狀態,全國三個公立樂團都缺乏專業的音樂掌舵者。

缺乏的原因固然不盡相同,但可發現音樂專業皆被忽視,行政企圖領導音樂的醜陋痕跡處處可見。目前領教育部預算的國家交響樂團這個樂季找不到音樂總監,除了音樂顧問赫比希安排的音樂會外,不少獨奏家及音樂會安排都由行政團方主導,缺乏樂季主軸,現在票房低迷。

台北市文化局主導北市交樂團「準音樂總監」一事,非以指揮棒選出令人信服的候選人,而以「凌遲」方式不願公布音樂總監「准了沒」,讓樂團陷入聽天由命的無奈,更談不上票房。

不管是出於自願或情勢所迫,沒有音樂掌舵者確是事實,行政接手主導樂季節目節奏,人情交換式的獨奏家或指揮家出現在樂季,如大雜燴般,再以空洞無趣的形容詞包裝音樂會,樂迷看不見樂團安排音樂會的脈絡與誠意,忠誠度流失,做不出口碑,樂迷自然興趣缺缺。更荒謬的是,這幾個公家樂團比的是樂季手冊有沒有精美,比設計而不比內容,等於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台灣樂界不是沒有人才,只是人才不敢回來,「人治」的結果,不能讓專業回歸專業,這些自以為可以主導樂團的行政,就是台灣樂界之禍了。

自由時報2008.9.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