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兩天陸客來台,最近應該檢討聲四起,今天中時跟聯合的投書或專欄,都有特別提到這個主題。

小弟是認為這個值得探討,因為趁對岸朋友來台之際、之前進行總檢討,對於總體觀光的總檢討。很多東西不管是不是針對陸客,對觀光客而言都是共通的,比如道路環境、飲食衛生、人文素養等;

陸客來台一兩個月前大加讚揚,原因小弟觀察有二,第一個是新政府總體對陸利多一環(其他諸如開放投資上限等),第二個是媒體刻意炒作,炒作用意有,媒體需要話題,尤其這是利多話題。

但實際成效如何?好像正反兩極,對正面效益,好像頗為空泛,但是負面檢討卻很具體。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另外,7/4未到,目標、手段等已經開始下修,這是不祥預兆,比如陸客來台數量減為1000。

臺灣ㄧ體檢,才發現不足之處甚多,撇開周邊環境不談(諸如交通),就針對『台灣有啥好看』的這一點觀察,真的到6/30的今天,我們還是不太清楚;對大陸朋友的阿里山與日月潭,好像對岸朋友賞光的不多,因為對岸大山大水太多了,反而,今天聯合有偏指出,大陸朋友是要來看『人』的,這個小弟也頗感同意,只是兩蔣熱能熱多久?也是個值得探的話題。

在最初開放時,小弟認為台灣在民主監督、立法機制、媒體探討上,雖然很混亂,但是對對岸是很新鮮的事物,尤其不斷炒作、鬧事的話題,對高官的攻擊(甚至打擊附馬),對大陸崇拜權威是個禁忌,先前報導或投書也提過很多點與方案,諸如宗教儀式、人文閱讀等,都可試看看,但好像跟觀光局規劃的路線有差耶?不知道誰才是對的。

最後,小弟再探討陸客觀光的一些報導或節目上發現,台灣人對他們認識不深,『肥羊心態』充斥,但是真正接觸過大陸朋友的人,對對岸朋友都不敢小覷,其殺價、挑剔、口感不合時時出現,台灣對這些新的觀光朋友(據說一年增加數百至千萬人次,不知道目標是否兌現,兌現給誰),做過多少田野調查?或是對導遊、常在對岸跑的朋友做過多少訪談、調查?
觀光局本身資源應該做什麼?現在看到他們搞計畫、南進北出、F4觀光...但是這些陸客、日客等的調查、田野,是他們可以(或跟第三部門合作)早在7/4開放前就做、服務大眾、業者與媒體的吧?尤其扭轉大家刻板印象、思想準備到實務準備等。

=======
陸客到台灣 最愛看人
 
【聯合報╱本報記者何定照】 2008.06.30 03:42 am
 
 
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近年突飛猛進,直追台灣,不少陸客來台,都覺得「現代化都市和大陸差不多,自然風光我們也有」,反倒是在兩岸歷史進程差異下的「台灣人」,最是震撼他們。

一位大陸文化界人士感嘆,大陸現在人人都像陀螺般忙著轉,「但人人都躁,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情況就像八○年代經濟剛起飛的台灣。她自承,兩度台灣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台灣人」,「台灣人比起大陸人,性格要沉穩許多,由於有自信,會比較慢條斯理,有種知道在追求什麼的篤定」。

中國文化部港澳台文化事務司台灣處處長蕭夏勇也說,九度台灣行最大的印象是「人」。他認為大陸為了追求經濟發展,付出很大代價,致使大陸人普遍「沒誠信、互相防範」,相比下,台灣人反倒保有中華文化傳統,「有人情味,打交道沒負擔,比大陸還大陸」。

接待過無數陸客的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表示,陸客普遍覺得台灣人「生活素質很高,文化底蘊豐厚」。諸如等捷運排隊、不隨地吐痰、綠燈才過馬路、政論節目言論自由等台灣人習以為常的小事,陸客都驚嘆不已。

大陸播客主持人平客雖誇讚台灣「自由多元富創意」,卻也認為台灣人太「人在福中不知福」,「台灣人該更珍惜自己擁有的,不要一味批評。」

在到高雄前,台灣友人曾提醒平客南部的政治氣氛較重,有可能遇到對陸客不友善的狀況,然而平客覺得並非如此:「高雄人特別豪爽熱情,很容易打成一片!」印象最深的是,他坐計程車時,司機正好在放劉文正的歌,全車歡唱起劉文正的歌,成為平客台灣行最甜美的印象之一。
 
=======
陸客熱潮的危機與反思
 
【聯合報╱古庭維】 2008.06.30 03:42 am
 
 
眾所盼望之下,七月四日陸客來台協議定案,各地旅遊業者馬上摩拳擦掌,嚴陣以待,將「陸客」視為賺錢的萬靈丹。誠然,一批批中國觀光客即將前來消費,可以預期商機無限,但觀諸台灣旅遊業者、觀光區甚至觀光局的過熱期待,卻有值得踩踩煞車、冷靜思考之處。

台灣四面環海,地理位置跨越亞熱帶及熱帶,生態多樣;不太大的島上卻同時擁有平原和三千公尺高山,地質景觀變化豐富;加以數百年來的世代發展,甚至各國政權交替演出,更賦予繽紛的人文風貌。由此可知台灣的觀光資源其實非常充足且多元,何以如今陸客來台,才有人注意到「準備好了嗎?」

觀光資源豐富,僅代表「廣度」夠,然而自詡為高度開發國家的台灣,更應開始注意「深度」是否夠水準。其實不只作為國家門戶的松山機場沒有準備好,台灣各地的觀光區都面臨這個危機。過去幾年政府大力推動「觀光客倍增計畫」,然而呈現出來的,是想盡辦法將外國人帶來台灣,卻未提升自身價值,結果這些觀光客不會想來第二次,也不會將台灣推薦給其他人,倍增計畫的成效自然無法更進一步。

開放大量陸客來台,其實只是繼續延伸這個方向,仍處在過去的窠臼。在這些觀光客不會「好康道相報」的情況下,引進更多人潮,也只是將台灣觀光的廣度消費殆盡。這好比挖到富礦,卻急著將錢花掉,而沒有做有效投資,錢不能生錢,到頭來只是坐吃山空。不禁令人想到數十年前的七姊妹,數年前的葡式蛋塔,或是現在的果菜農,哪種作物價錢高就搶著種,結果一起賣不出去。

觀光區的地方特色非常重要,更是核心價值。阿里山登山鐵路遠近馳名,為何卻時常給人「好像也沒什麼」的感覺?簡單來說,因為乘客都睡著了。這是因為在行程安排上,未將此行程列為重要景點,詳細的導遊資訊闕如,忽略搭火車也要耗費體力,結果阿里山五奇之一的登山鐵路因此被忽略,阿里山的觀光資源也至少浪費五分之一。

又如同日月潭,一般民眾的印象僅止於湖光山色;然而漂亮風景處處有,若要加強觀光深度,就不能將人文歷史忽略。現今的日月潭其實是半個人工湖,日本時代興建水力發電廠,自濁水溪上游引水,經由長達十五公里的武界隧道到達日月潭水庫,再送至水里一帶發電。這項工程在一九三四年完工,規模龐大當年世所矚目,而集集線鐵路也是為了此工程搬運物資而建。這樣的歷史過往,對台灣現代化發展影響深遠,然而連課本都沒教,難怪成了被遺忘的觀光資源。

業者急著賺到錢是必然,無可厚非。但政府單位應該具備更敏銳的嗅覺及視野,站在輔導立場嚴格把關。在陸客來台的議題上,觀光局即應該提早思考,台灣旅遊的深度是否充分(實際上不論陸客與否,早該如此),台灣觀光才有永續經營的基本能力。

若能把握地方特色,強調核心價值,並且詮釋更多元的風貌,配合風景區硬體設施「細心」改善,相信觀光業早已蓬勃發展,不須視陸客如甘霖。但既然有此契機,不妨趁勢在深度上努力提升,著眼全世界旅客。千萬不要認為客人多,只做一次生意就夠賺。畢竟更多元的誘因,才能吸引更多元的觀光客。

(本文作者為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

【2008/06/30 聯合報】
 
=======
陸客兩蔣熱 想像的錯愛?
 
【聯合報╱本報記者何定照】 2008.06.30 03:42 am
 
當大陸知名播客(網路廣播節目)「反波」創辦人平客終於站在中正紀念堂前,40歲的他激動得差點淚流。「這空間滿是歷史感,老蔣1949年逃到台灣的悲涼如躍眼前,我真恨不得時光倒流,回到他剛來台灣的那一刻……」

探索歷史感 陸客最愛

陸客觀光開放在即,千萬人像平客一樣,對1949年後由蔣介石、蔣經國帶領的台灣充滿探索情懷。在大陸,隨機問問周遭人們最想造訪台灣何處,答案往往除了自小從課本看來的阿里山、日月潭,就是蔣公行館等兩蔣路線。出版界近10年也興蔣介石熱,相關出版品如雨後春筍,蔣的形象則從過去的「人民壓迫者」變為「悲劇性的傳奇人物」。

因應陸客觀光潮,台灣「藍色路線」正在崛起。長年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指出,相對於大陸近年風行的「重溫(共產黨)革命歷史」的「紅色路線」,台灣以蔣介石歷史為主的藍色路線,正是陸客眼中解開台灣「神秘禁忌」印象的鑰匙。

圓山密道 話題性十足

翻開這頁藍色地圖,可從台北中山堂為起點。1946年,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首次來台,就是在中山堂舉行台灣光復一周年紀念大會。1949年後,中山堂成了國民大會舉辦地,會後蔣介石總在二樓露台向民眾揮手,接待過不少陸客的文化界人士指出,光是這幕歷史畫面,就召喚出陸客無邊想像。

從中山堂往北,來到蔣介石居住26年並辭世於此的士林官邸。過去,這棟建築即使對台灣人都很神秘,如今蔣介石與宋美齡居住的正房,已隨著陸客觀光在即開始修繕,最快後年初全面開放。

離官邸不遠的圓山大飯店,也是陸客眼中秘境。飯店最初由宋美齡主導興建、宋最疼愛的外甥女孔令偉經營,雖幾經翻修,始終帶有孔宋家族的神秘色彩,最具話題的,莫過於飯店東西兩側的密道,據稱供逃跑用,西可通往蔣介石的士林官邸,東可通往蔣經國的七海寓所,上海青旅社7月4日的首發團,即將此密道列入行程。

隨著密道走,來到蔣經國生前居處—七海寓所。今年一月蔣經國逝世20周年,此地首次開放三小時,六、七百名不得其門而入的參觀者,望著拿到號碼牌的五百名幸運兒興嘆;如今台北市政府正積極協調,盼盡早對陸客開放。

草山行館 看過都說讚

車行陽明山,來到藍色路線另一重鎮。台灣第一個總統官邸「草山行館」,由蔣介石在台唯一親自擇定興建的行館「中興賓館」改稱的「陽明書屋」,以及在台曾代總統職、後因蔣介石復出而辭職的閻錫山故居,都集中此處。

文化界人士指出,看過草山行館的陸客都讚不絕口,可惜該館已於年前燒毀;山西人閻錫山的故居,則是山西陸客指定去處。坊間盛傳閻故居牆厚90公分、窗戶加裝鋼板,是怕蔣介石暗殺,繪聲繪影,陸客聽得莫不眼睛發亮。

慈湖、日月潭 非去不可

沿路來到桃園,開始該縣近年主打的「兩蔣文化之旅」,這也是台灣目前規畫最完善的藍色路線,包括蔣介石生前常流連、逝後奉厝所在的慈湖、蔣公行館,以及「收容」了全台百餘座在民進黨去蔣政策下拆除的蔣像的紀念公園等。

一路南下,來到陸客心心念念的日月潭。陳春霖回憶,曾有位老先生來到此處,用餐敬酒時激動得手發抖,含淚說道「我終於來到日月潭啦!」,只因這是他「從小聽到大」、蔣介石視為故鄉翻版的台灣美景。園區內,涵碧樓蔣公行館舊址、蔣做禮拜的耶穌堂、陳列蔣文物的慈恩塔、蔣專用小碼頭、蔣沉思觀景亭、衛兵護蔣哨亭……無一不牽動陸客神經。

兩蔣熱 還會燒多久?

「蔣介石是大陸和台灣的連接點。」看待陸客「兩蔣熱」,長年研究大陸共產黨史的政大台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李福鐘指出,大多數大陸人都是在1949年蔣介石來台後,才知道台灣,自然對蔣滿是好奇。

李福鐘也推測,部分陸客的熱情源於蔣代表「中國失去的一種可能性」。他以曾擔任報社大陸記者的採訪經驗指出,許多大陸民眾對共黨並無好感,又看到台灣政治民主化、經濟進步,因此一方面揣想「當年蔣若打贏……」,一方面對蔣產生同情,感到彼此在共產黨下「命運的共通點」,以致對蔣衍生「想像的錯愛」,並藉此對共黨「精神上反叛」。

陸客兩蔣熱,會延燒多久?歷史總是充滿弔詭,光從在民進黨執政時,「藍色路線」景點如中正紀念堂的命名爭議、慈湖陵寢遭關閉五個月等事件,便凸顯這類負載政治記憶的「旅遊景點」,從不中性。然而,歷史的魅力正在於它總在累積,且看藍色路線在陸客觀光後,又會產生何等變化。

【2008/06/30 聯合報】
 
========

利益未均沾 阿里山拒陸客?
【莊哲權/嘉義報導】

「準備好了又怎樣?政府沒有相關配套措施,開放讓山上的業者改善硬體設備,再怎麼準備都是空談!」開放大陸客來台觀光箭在弦上,但是因為林班地的限制,加上「都被旅行社綁得死死的」,商機吃不到,阿里山業者對開放大陸客觀光只有冷眼旁觀,部分居民不排除要發動拒絕大陸客到阿里山。
「不到阿里山遺憾終身,到了阿里山終身遺憾」,日前大陸踩線團到阿里山僅停留了二、三個小時,照幾張相、上個廁所、吃個飯,走馬看花的行程,根本無法體會阿里山之美,果然就帶著些許遺憾下山。

阿里山旅館聯誼會會長李健成表示,為了響應政府開放大陸客來台觀光,當地不少旅館業者都已經花了數百萬元進行裝修,但是對此商機,他們頂多只能以平常心看待。

李健成指出,阿里山旅館區十五家可接待大陸客的旅館,只有三家有電梯,如何能提升住宿品質?業者不是不願提升,而是林班地法令限制太多,讓他們無力施展。

他說,阿里山BOT案,政府以八億元將三甲林班地租給宏都卅年,蓋觀光大飯店,而對旅館區的原居民卻是百般刁難,甚至是讓他們自生自滅,難怪居民會抗議政府「圖利財團」。在硬體部分,李健成認為應該讓林班地法令鬆綁,在有效的空間裡,做合理的開放。

另外,由於大陸觀光旅遊團都操縱在旅行社手上,他們只把遊客帶到可以抽成,對他們有利可圖的商店,對於阿里山的商店區而言毫無商機,開放大陸客這塊大餅,他們吃不到,只能冷眼旁觀。

李健成強調,阿里山本身便具備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商店區的貨品也都有明確的標價,旅館業者也都有心提升品質,但是政府相關配套措施沒準備好,大陸觀光客到阿里山頂多是製造垃圾。

因此有居民提議,計畫要以具體行動,拒絕大陸客到阿里山,不過,此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還要從長計議。

阿里山心酸酸陸客不過夜 商家沒賺頭


阿里山地區商家不愛賺人民幣?其實不然,因為陸客幾乎都不住在阿里山上,且政府為迎接陸客,嚴格限制陸客團必須帶到加入品保購物標章商店購物,讓幾乎沒有商家加入品保購物標章的阿里山商店不僅無法因陸客來台觀光而受益,反而打亂既有利益而受害,因此發出要抵制陸客的抱怨。

上周大陸踩線團在阿里山賓館舉行的觀光旅遊業者交流會中,出席的地方業者只有兩、三家,和其他縣市或地區旅行業者爭相參加的情形,南轅北轍,顯見阿里山地區觀光旅遊業者反陸客情緒已開始醞釀。

品保購物 衝擊既有利益

熟悉內情人士指出,為迎陸客,交通部觀光局最近在阿里山地區嚴格取締販售假茶葉或任意哄抬價格的商店,並抽查飯店及餐廳設施等,業者叫苦連天。現在又強制規範陸客團只能帶到品保標章購物商店購買,更讓地方商家覺得市場被剝削,無法再販賣動輒喊價一斤新台幣上萬元的茶葉,利潤不保。

更讓阿里山地區商家不滿的是,政府為讓陸客團或外籍觀光客入住阿里山,同意阿里山賓館進行第二期擴建,以BOT方式將林務局用地招標,興建一間可供二五○個房間以上的旅館。這讓因水土保持及國土開發等法令被限制擴建的小型餐廳及賓館更覺得被「欺負」,直言政府配合財團,剝奪地區民眾的利益。

「阿里山地區已形成一個龐大的共生結構」,嘉義旅遊業界人士鄭先生說,阿里山地區的警政等公務人員大多是當地人,餐廳、旅館及商家也都有親戚關係或有數十年交情,大家互相照應,時有弊病產生,例如聯合訂價,價格及服務都沒有競爭力。

陸客走馬看花 不會消費

旅行業者說,阿里山現有旅館多只有一、二十間客房,規模太小、服務素質無法提高,房價卻還比三星級飯店還貴,旅行團根本不會安排住在當地。多數旅行團都住在嘉義或雲林市區,甚至拉到台南市。

由於旅行團不在阿里山住宿且採團體活動,小火車民營化後,班表更密集,旅行團行程安排更緊湊,在阿里山僅停留兩、三小時,走完木棧道、看個表演、吃完午飯就離開,根本不會在阿里山地區商家消費。因此,當地更反小火車民營化、闢建大型旅館計畫,之前就發生居民阻撓民營化小火車開行的激烈抗爭場面。

被大陸教科書列入「中國百大景點」的阿里山,九○%以上為國家公有土地,地區民眾無「法」限制旅遊團進出,阿里山觀光旅遊業者喊出「不讓陸客團進出」,只是反映地區旅遊業者因利益瓜分不均產生的不滿。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