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晚上看看公視,發現這個議題滿重要,剛好就是陳菊靜坐抗議的議題:一年後又起爭議的流行音樂中心。
怎麼文化相關政策,群策群力的少,爭議的多,流行音樂中心一直都爭議不斷,從選址、政策本身到預算等。先前出現過預算挪用,後來吵選址,現在又在吵預算。

現場的來賓有南風劇團團長、高雄市立委等。
角度從幾個,比如高雄港本身的地位,是否下降?
有來賓主張,高雄因為對岸珠江三角洲崛起,已經地位不保,現在又拆碼頭,簡直雪上加霜,但是文化派的反對,認為產業應該轉型,現在應該以創意產業取代過去出口產業,後半,高雄市議員提出幾個例子,比如紐約、倫敦都是靠創意產業起家,創造就業機會,高雄也要。
以及,在音樂中心的選址上,文化派朋友也很堅持要在碼頭,因為還有另外一案是設在公園,感覺就不夠優,不夠國際化;而且港口的流行音樂中心,是為了跟衛武營精緻藝術中心做一區隔。
還有,公視其實訪談的一些高雄人、年輕人,但大多都不知道高雄要蓋這個中心,但他們對音樂中新是期待、又怕受傷害(蚊子館),在地音樂人心情一樣。

其實這個中心吵了好幾年,大致也就在保留碼頭?興建中心之間爭議,在興建中心上,又被質疑是否能產生產值,若又成為蚊子館,則浪費好好的碼頭地。
對保留碼頭派,小弟比較不太注意;小弟注意到的是現場的南風劇團團長,所提的一些理由,至少說服不動小弟。
第一個是興建流行音樂中心後,只有硬體設施,但相對軟體政策,好像還相當缺乏,更不要提能產生多少產值,去說服反對拆碼頭者,我猜想,如果能調查出產值(從主軸政策到延伸效益),現場、高雄市政府與文建會一定會提出來,不然真的很難說服碼頭派。
以及,說理最後又回到文化核心論,以高舉文化價值方式論證,但這相當薄弱,論點也相當薄弱(包括流行音樂、文化等說詞);最後高雄市議員也提出倫敦、紐約等案例,包括先前也提到,在雪梨、挪威都有興建藝文中心在海口的案例,這是時下時常出現的一種論調,但也沒顧及到在地化特色,高雄港是雪梨嗎?
現場最後談到高雄人對藝文消費的觀點,來賓也指出,現在的藝術展演,最多座滿不超過4成,這個條件下興建音樂中心,可推測就是很危險,當然隨後又提出一了老問題---雞蛋相生:究竟是硬體可刺激消費?還是要等消費有了才蓋硬體?無解。

最近,米勒在台灣很紅,剛好有個機運,聽到蔣勳談米勒,中間他談到一段令我反思。
他偶提到在現在法國巴比松地區(就是巴比松畫家門聚集的地區),現在還維持原樣、整地只有一輛計程車,刻意維持樸質,但人們因為畫作、心嚮往之,縱使如此不便。
小弟又想起最近傳出地產危機的798特區、紐約東村(SEX and CITY還去此取景),究竟,什麼是園區?什麼是硬體?
文化產業,巴比松也是一個區域、當然也有建築物,但是他如此不便、樸質,798則是個氣派的文化園區指標,包括台灣過去一直牛逼的想蓋園區、音樂中心,未來是園區委外OT不斷....我們究竟對文化政策、硬體、建設應該有何種想法?會不會牛逼的我們,都一直醬在既有思維的框架?


http://www.zshare.net/audio/1402356265418d3f/



http://www.furk.net/20080622.mp3.html





GOOGLE空拍的巴比松,附近僅是田地與山地,但是東南方不遠處,則是大名鼎鼎的楓丹白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