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這個投書,除了點到前兩天的馮建三教授以外,還兼點到王長安影評人對公共電視的看法,茲將王文也一起附上。

王影人的大文,到底對公視批判還是期待?看不太出來。如果從標題去看,則似乎他所批判的是公視是酬庸性質,感到不安。
但如果從資源角度來說,公視也是某種國營企業,拿來酬庸兼做文化宣導,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則,小弟認為問題應該出自他前幾段所點出來的,諸如國片導演、紀錄片播放,包括公視新聞反而不如商業電視台深入災區,以及公視現在製播節目哪些越來越多之類的,應該才是批判重點。

台灣的公視,其實還可延伸討論一下諸如客視、原視,他們到底花多少資源、能有多少效益?為何成立?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出現這些電視台最主要目的應不是公共化,而是形式平等,包括大家期待公視要播這個、要播那個,提出很多論述,其實都是為了躲避商業競爭,將資源轉嫁給政府,

所以大家的共識:資源不足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資源不足似乎也在文化政策上看到,年初的一把火,大家說文化補助資源不夠;
在輔導金,從導演到片商都說,資源不夠。

則很少人探討,他們是怎麼做的?比如,輔導金怎麼補助?文化政策資源怎麼運用?
最後回到,我們的公視資源、節目是怎麼安排與設置的?公視是有好節目、甚至有高畫質的節目,但是其他商業電視台因為台灣削價競爭問題,不太可能製播這種品質、畫質的節目,則,公視有些地方是相當有優勢的。
又比如,談節能、環保、包括能源政策,公視其實不只一個節目再談,但是時下的談話節目是被新聞與政治人物牽著走的,不可能有公視這種餘裕,且,台灣的商業電台一直到三台,廣告的壓力這麼大(廣告大餅在削減),普遍採用歐美日的hi-vision、甚至更高畫質的電視,製播諸如電視劇、環境介紹的節目,更不可能,公視是可能跟NHK一樣開始採用高畫質製播的電視台,因為他資源來源、任務又不一樣。

有沒有談米勒,似乎成為這些教授、經理討論的重點,其次是酬庸;但小弟都認為小事情,不介紹米勒又不會死、甚至不撥王建民也不會死;
關鍵在,公視有無可能在軟硬體面,因為擺脫市場競爭、削價競爭的惡習後,產生新品種的節目?甚至,原視、客視與一些都受國家資源協助的電視台,是否能資源整合進公視,比如公視2台(NHK都好幾台),讓製播資源集中?

=======
公視危機 在資源不足
 
【聯合報╱侯惠芳/公視公共服務暨行銷部經理(台北市)】 2008.06.10 03:01 am
 
 
日昨民意論壇相繼刊出馮建三教授和資深影評人王長安先生的投書,對公視的經營,提出若干指教。其中有些誤解處,我們有必要作一說明。

王先生所言「公視集團陷入政治酬庸風暴」,事實上,公視第四屆董事會上任後,十個部門當中一共調整了五位主管,其中三位內升,一位內調,一位外聘,全都是專業考量,沒有所謂政治酬庸問題。

公視招牌戲劇節目「人生劇展」今年將比往年增加一倍的製作集數,連續劇因花費較大,無法大量投資,但今年也有兩檔在製作中,並未減少。新聞節目是和觀眾互動最多,也最能凸顯公視對國家社會關懷的節目型態,作為公共媒體,投注部分資源作新聞理所當然。新聞的帶狀論談節目「有話好說」,每天都在公共政策、民生議題上邀約各界人士討論、尋求共識;而公視新聞在各項新聞評比,都深受觀眾肯定,被認為是公正且具影響力的。

四川震災,公視在第一時間派出一組記者赴震災現場採訪報導,回台後又陸續製播相關新聞並整理國際新聞共一一○則,節目論談作了五天特別報導,說「公視未參與震災報導」並非事實。

至於類似「名畫賞析」節目,公視一直都有著墨。而公投辯論會,公視是依法轉播。

誠如二位先生所言,公視有危機,最大的危機就是資源不足卻又任務太多,製作戲劇容易受歡迎,但以公視的經費規模,一年能製播兩檔已是上限;我們何嘗不想多派幾組記者赴災區採訪,同樣的,也面臨資源不足的問題…。

【2008/06/10 聯合報】@ http://udn.com/
 


=========
政治酬庸優質公視危機
 
 
【王長安/資深影評人(台北市)】
昨日閱報見馮建三教授「細說米勒,公視有責任,缺資源」一文對公視節目的諍言,筆者與公視多年來關係密切,有些想法。

公視在新政府就任前快速更換董監事及總經理,顏色明顯的人士卡位入座,並立即更換各部門專業經理,讓公視集團陷入政治酬庸風暴,並對公視節目走向下達反向經營指令:減少戲劇節目及綜合性節目製作,而改以較節省的新聞節目取代。但在新任部門經理人士缺乏公視政策觀念下,幾無任何新政策及願景,不只是對類似米勒畫展未深入報導,連四川震災也未參與,反而商業電視台積極伸出愛心之手,君不見英國BBC、日本NHK、香港TVB記者都深入災區報導災情,而我們的公視在那?多少公共政策之辯論都應由公視主導,反而有些商業新聞台節目更像公視新聞性節目。

公視多年來在節目根基上已打下基礎,筆者曾參與亞洲電視獎評審多年,各國電視經營者對公視節目都相當肯定。公視在國片最低迷的幾年延攬多位新銳國片導演如萬仁、陳國富、蔡明亮、鈕承澤等人為其單元劇執導,創立電視劇新面貌;公視也不惜巨資買下王建民的播映權利,這些都是公視不同於商業台該作的節目政策。公視在紀錄片推行及播映也多年有成,希望趕上BBC及NHK成績,然而這些都要看主事者的觀念及作為。當筆者聽說公視在總統大選前還為公投入聯宣導配合節目播出,真讓人遺憾,這不也是置入性行銷?如今新政府上任百廢待興,公視集團的未來走向、人事及資金來源恐怕也是當務之急,希望公視集團能積極向前行才是我公共政策落實的願景。


【2008-06-09/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