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文化的行政,跟談文化理念很多時候是兩回事情,因為要將其納入更多的行政、政治學原理探討。這也是為何很多時候所謂文化研究、文化批判跟文化行政脫節原因,因為強調批判商業化、批判被國家收編,其實都只是抽象概念,但論及實際社會現實時,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今天選李明博的新聞,其實因為他走改革政府體制的路,這是一個豪賭,因為現代的政府是公私分明的,不是以前的家天下,如果李明博是李氏朝鮮的國王,他堅持、讓宰相執行,未必不可能(但歷史上阻力還是很大,比如以前北魏牽都)。可是現在的政府體制,是依法行政、下屬雖然要遵守上級的指示,但仍可透過法律拒絕非法的命令,理論上可以這麼說的。

李明博這個CEO出身,對效率的重視應會高過法律與體制,不是說他不守法,而是『無效率』對他而言是一個礙眼的東西,反而不會如法匠,寧願忍受無效率,也要恪遵法律。

而且這個體制改革,不只要變更法律,或在法律範圍內,做大幅度調整:一次裁減7千公務員、減少4萬人的業務,台灣是想都不敢想,日本只有大前研一敢叫,實際上做不到。而且跟他的下屬為敵,其實對施政也沒太多好處,注意盧武炫時代,公務員是增加的。

這張照片選的是韓國文化觀光部,他是一個合成型的部會。他是1968年就有基本的文化部規模,到1990年正式改名為文化部,於1993年改稱為文化體育部,1998年就為現在的文化觀光部:下屬業務主要包含文化藝術、觀光與體育。在首長下面,主要區分藝術菊、文化政策局、宗務室與政策宣傳管理室,該部會下面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振興院(KOCCA),即台灣一直幻想要的行政法人。
這個基本業務的架構,是台灣未來規劃文化觀光部的參考依據,事實上過去立委建議文化單位規劃文化部時,也大量原引韓國為例子,並且相當注意行政法人的功能。

但是從合併、裁員的角度想,合併未必真正能達成政府效能提升(包括裁員),很可能還增加員額,以既有的文觀部架構看,其實是將文建會、新聞局合併,外加交通部觀光局(應該沒有合併體委會),但如果其中詳細涉及到行政、宣傳等事物,很可能會如韓國再外加新的次級幕僚單位,更可能增加員額。
在中央的行政院組織再造裡面,我記得到2002年提出的版本,是將原本35個部會精簡到20個以下(我翻了一下網路新聞,2002年研考會就提出),部會的數量或許少了,但實際上人員有無減少?沒有詳細看到,如果部會減少、人員不減,法律不修,只是朝三暮四而已,但這個朝三暮四之餘,還又更細膩的資源分配(必如補助、採購等)。

========
部會大縮水 公務員「混」不下去
 
【聯合報╱特派記者蕭衡倩/首爾報導】 2008.04.21 03:15 am 
 
  
 
李明博上任後宣示小政府,大幅裁減公務員,將政府組織合併。圖為原先的文化、觀光、體育部門合為文化體育觀光部。
圖/聯合報提供
政府組織部會大幅度縮編,正式公務員裁減近七千人,相關事業公務人事減少近四萬人。這是四十年來南韓部會數量最少的中央政府,也是南韓建國以來公務人員減少比率幅度最大的一次。這就是李明博要的政府體制和規模。

李明博的構想,來自他想改變韓國的中心主軸。他在當選後就公開表示,變化應該從政府開始,在要求國民改變之前,公職人員必須帶頭先變化。他在就職演說中也強調,將把政府打造成更具效率的組織,用「小政府、大市場」,提高效率,打造能幹政府。

他認為,民間能做得更好的事情,就交給民間,地方負責比較好,就應該交給地方。他也主張,要修改「國家公務員法」,讓外國人也能成為公務員,為公務體系注入新活力、競爭力。

因此,在李明博正式上任前,接管委員會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確定政府組織的大幅縮編。由原來十八個部四個處,變為十三個部二個處。這個方案,反對黨雖有不同意見,但經過協商,最後國會也同意改為十五部二處。也就是說,李明博一就任總統,一個符合他核心理念的「小政府」,已經準備好了。

事實上,李明博如此大動作地縮減公務部門人員,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過去五年的盧武鉉政權,增加的公務員人數將近七萬人。單單盧卸任前一年,就增加了一萬四千名公務員。李明博的決策,也是不得不然。

接管委員會委員長李慶淑表示,這次政府重組是為邁向世界一流國家不得不做的選擇,也是敦促公務員更加勤勉工作的機會。她說,目前韓國政府鉅細靡遺地干涉民間,抑制了自律和創造力,一定要改變。

交接委員會也制訂了各部門「規定比率減員法」,各部門依轄下負責的規定數目,依比率減少公務員。如建設交通部負責近七百件規定,就要減少百分之十三的公務員,規定愈多的部門,分配裁減的比率愈高。

李明博對總理職務,也有他一套想法。一位了解李明博想法的學界人士指出,李很早就非常注意中國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的分工模式,胡擘畫外交、內政等大方向藍圖,溫則奔走於非洲、中東、俄羅斯等地,掌握能源需求。

李明博認為總理的角色應該著眼於全球市場,在資源外交等多個領域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對於財經部會,李明博也舉日本在二○○一年廢除大藏省、大幅縮小政府職能為例,他說這項重組政策令人佩服。大藏省之前一直以傳統官僚體系,掌握預算、財稅、金檢,採購等多項大權,後改組為財務省,只負責財稅、貨幣等業務。

【2008/04/2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