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轉載經日的這個文創原地。它的扛霸子正是主張澤崎小姐說的鄭秋霜記者。不過今天這篇不是他,而有點類似政令宣傳。

台北縣辦了一個座談會,或稱為工作坊,要求先前寫了『創意城市』(我記得沒翻譯)的Landry,他是在Florida之前提出對於都市與創意之間關係的研究者。

下面談到文化、產業與都市之間的關係,有幾個點可以提出來談談,第一個是,Landry公開主張,追求硬體時代已經過去,未來要思維的是軟體結合,這一點應該列為臺灣文創建設的重點項目或方針,過去臺灣的確需要作的是硬體修繕、重建等,因為早先經濟發展時候,不太重視,但是是否這個階段要過去了?以免硬體建好,相對沒有充實的人文可以支撐。
這點也回到臺灣與大陸間的差異,大陸現在還在瘋園區的階段,非常自傲自己有佔地多少甲的園區,798成了大陸人炫耀自己文化產業的口頭禪。但實際如何,去過的人都覺得SOSO。

不過就報導來看,這個所謂的工作坊的結論,好像也很虛無飄渺,Landry等人是主張慢,不要有速效,當然對文化而言,有必要深入、慢、長期,不過問題在一個前提:臺灣過去都沒有作,或作不好,如果要開始跟其他亞洲地區競爭,其他都市不會停下來等我們,讓我們醞釀。這個問題很矛盾,比如首爾、仁川、香港、上海等地,會給台北10年機會嗎?我猜不會。但是問題在『重大開發案』?我也覺得不是,台中有一些諸如重劃區、蓋新的音樂廳等,真的能刺激文化產業發展?我倒不這麼認為。反而,想起先前臺灣反攻歐洲的設計元素,是靠阿媽的碎花布,這個差異在哪?如果要靠重大工程,那也是曠日廢時,而且大,反而忽略身邊的小,我們身邊的小東西,才是能去國際、亞洲一搏的元素,鼎泰豐的包子都很小。


==========
淡水拚創意 玩色搞文化
 
【經濟日報╱陳珮馨】 2008.04.12 03:19 am
 
 
在英國創意城市大師蘭德利(Charles Landry)引導下,淡水的政府官員、學者、在地居民和產業界透過工作坊,順利達成共識,大聲宣布淡水將邁向「永續創意城市」。

4月1日起跑,台北縣政府和淡水鎮公所舉辦、英國文化協會協辦,一連三天的「啟動亞洲城市創造力淡水工作坊」,是推動淡水跨出一大步的關鍵,蘭德利和工作夥伴齊德利(Claire Chidley )跳上第一線,親自穿針引線,幫助大家集思廣益。

「看不見的軟體,才能讓城市偉大。」蘭德利強調,一味追求硬體建設的時代過去了,人們要發揮創造力,結合硬體和軟體、整合不同領域的專家,才能面對全球城市競爭。蘭德利也是《創意城市:都市創新的工具書》的作者。

曾經任職公部門20多年的齊德利,渾身充滿精力。她認為政府部門要打破迷思,雖然有很多行政流程,還是可以發揮創意,一點一滴推動改變。

長年在全球推動創意城市,蘭德利在工作坊裡,分享全球成功案例,包括柏林市河岸旁的游泳池、魯爾工業區的活化、巴賽隆納的街頭廣場、英國小鎮的書店市集、芝加哥市議會的綠色屋頂等,希望激發大家的創意,一起丟出瘋狂點子,幫助淡水突破現況。

他很清楚每一個城市,都要找到自己的故事,不可以盲目複製他人經驗,「你們的創意城市在哪裡?」他一再鼓舞大家,一定要找到屬於淡水的特色。

超過30人的工作坊成員,包括台北縣政府各局處、淡水鎮公所、鎮民代表、居民、藝術家、區域規劃專家、金融界代表、老街店家、淡江大學師生等,雲門舞集、琉璃工房也有人全程參與。

用顏色區分旅遊路線,綠色路標往農場;藍色搭渡輪;紅色遊紅毛城…

有人憂心淡水過度觀光化的危機,蘭德利引導大家思考,未來30年、50年後,你希望淡水變成什麼樣子?大家很快達成共識,淡水一定要成為「永續」的城市,而且要兼顧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不過在永續前提下,還有很多公共議題,包括如何導引觀光人潮、推動藝術街坊、新住民的認同、沙崙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淡海新市鎮、博奕產業的引入等,都是討論焦點。

每一項公共政策,都將牽動淡水的未來,不可能三天遽下結論。蘭德利嗅出大家的焦慮,於是帶大家一起分類,重大開發案的討論、很難短時間突破,可是有不少事情,現在就能動手做,「何不立刻行動!」

比如說,用顏色區分旅遊路線,遊客想往山區體驗生態農場,只要跟著綠色的指標搭公車;遊客想往河岸搭渡輪,可以沿著藍色的指標走;紅色則是往紅毛城、滬尾砲台走。

最後,大家共同寫下淡水邁向創意城市的「十項原則」,決定成立「創意城市任務小組」,長期推動淡水變革;工作坊結束的隔天、「啟動亞洲城市創造力—國際研討會」現場,在台北縣政府副秘書長洪孟啟、台北縣文化局局長李斌、淡水鎮長蔡葉偉,英國、印尼、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專家的見證下,宣告工作坊成果。

「我們希望藝術家來淡水創作,透過他們的眼睛,引領大家看見淡水的不同面貌。」淡水社區大學主任張建隆期待,人們不只是沿著河岸走,還可以從山坡踱步到河邊。

菁桐國小退休校長黃菁希望,淡水發展創意城市時,要有「勇氣」放慢腳步,少一些建設,推動低碳的生態環境,「有一天,丹頂鶴也能飛到淡海新市鎮」。

文化

培養生產文化的能力,吸引外地人搬來long stay…

短短幾天走遍淡水大街小巷的蘭德利,衷心希望未來的淡水,不只被大量的觀光人潮「消費」掉,還可以有生產文化的能力,大家除了來河岸吃喝,還可以和當地人互動,深入認識淡水的文化,甚至搬來淡水「過生活」。

「台灣過去談文化創意產業,太關注於藝文和產業。」台北縣景觀總顧問、長期在淡水耕耘的黃瑞茂反思,創意城市提供新的眼光,帶領我們關注生活世界,進一步解決城市的真實問題,也因為發揮創意,可以延伸產業的機會。

黃瑞茂期待,淡水邁向創意城市時,不只是談創意產業,還能發展以「城市」為尺度的文化創意產業;不只是打造「科學園區式」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還能以文化為內涵、強調文化的「生產」。

淡水昂首起步了,在大家的衷心期待下,即將從觀光景點、邁向創意的城市,這不只是地方性的變革,更是台灣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嶄新觀點。

【2008/04/12 經濟日報】
 

========
看見飛碟屋 蘭德利興奮大叫
 
【經濟日報╱陳珮馨】 2008.04.12 03:19 am
 
 
4月初,馬偕博士創辦的淡水中學,湧入一批跨國文化創意菁英。馬偕為淡水引入西方文化,今天這群跨國文創人才,推動淡水伸展觸角,從在地深耕、走向全球串聯。

由台北縣政府和淡水鎮公所舉辦、英國文化協會協辦的「啟動亞洲城市創造力—國際研討會」,邀請英國、印尼、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遠道而來的專家,分享自己國家推動創意城市的經驗,還親自走進淡水,查訪每一個角落。

英國推動創意城市的大師蘭德利和齊德利路過三芝,瞥見荒廢的「飛碟屋」,大叫停車,興奮地拍照。蘭德利表示,如果誰能改造飛碟屋,這座建築一定會大大出名。

蘭德利還帶印尼Urbane建築與都市設計工作室負責人瑞汪.卡密(Ridwan Kamil)、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郭建文,跑到三芝再看一次飛碟屋,陪同的竹圍工作室負責人蕭麗虹,努力解釋飛碟屋曲折的開發過程。

瑞汪.卡密表示,既然是閒置空間,應該要釋放出來,提供年輕藝術家發揮的空間,很多淡水老街找不到的「小而美」的精品,就會由此誕生;事實上,印尼大城萬隆蓬勃的文創產業,就是靠年輕藝術家發揮創意,闖出一片天。

長年參與新加坡文化資產、美術館等重要決策的郭建文,認真地從淡水老街、藝術街坊,一路觀察到沙崙河口,他認為淡水不能只是保護古蹟,還要思考如何活化,歷史才能往前走。

郭建文相信,政策必須考量社會、文化和環境層面,可是不代表經濟不重要,「淡水一定要有經濟發展策略」。他強調,只是「經濟」的內涵為何,值得細膩思考。

韓國文化策略公司METAA營運長崔杜因,了解有人焦慮老街太商業化。他建議先推動在地文化活動,一點、一滴整合起來,逐漸發揮影響力,有些店家將會自動淘汰,轉型為更有品質的店家。

二度造訪淡水的橫濱市立大學國際綜合科學部副教授鈴木伸治,從淡江中學順著山坡一路走到河岸,體驗不同的行走路徑,台北縣景觀總顧問黃瑞茂陪同,解釋藝術街坊的構想。

鈴木伸治表示,日本橫濱市透過都市空間管制,防止高樓大廈擋住視線,淡水也應該起而效法,才能凸顯淡水特色,讓人們舒適地眺望河岸。

「我們如何創造新的淡水?」蕭麗虹還在思索。她是邀請這一群外國專家造訪淡水,功不可沒的牽線人。眼看國際友人來去匆促,仍然把握時間,努力地研究淡水,她已經從他們的眼中,看見淡水的深厚潛力。

【2008/04/12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