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28上午,中廣新聞網的蘭萱與工業設計師、飛利普中心的周育潤。

設計,雖然被文化創意產業歸為其中一項,不是台灣專利(英國也非常重視),但是台灣對於文化產業的討論,比較少這一塊,如果大多集中在文化與媒體的話,設計因為被歸為商業、經濟周邊的一塊,論述上也不太被重視,最多認識其為服裝設計,但是對產品設計,真的認識不是很多。
不過台灣在這一波轉型上,產品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應該說,他們在產業鏈上地位、認定有所轉型,過去在製造業時代,他們真的是附屬、服務一環,但現在地位上升,也成為獲利的一員,星巴客一杯咖啡為何敢賣到4美元,道理跟重視設計的原理有關。
設計反而是一個台灣也可以出口的產業,考量實際的產業特色,設計因為搭配產品,最為商業化,反而透過既有通路,通道歐美,如飛利普,因為他是歐洲公司,其實台灣設計的東西,可以透過通路進入歐洲販售、美國販售,反而向藝術作品、電影等,要進入歐美不容易,偶爾進影展倒可以,因為通路不順。

中間有周的設計介紹,諸如蛋糕臺、掃把等。

後面周開始談設計與產品,他說台灣3C產業強,反而是規格重於風格,風格是由一個地方所匯聚起來文化,但是3C產品無法連續起來形成風格,淘汰率快。
且他看到了,電子產品是台灣強項,間接支撐設計,但是台灣家具只是作外銷、代工,所以不需要什麼設計,所以台灣沒有歐洲家具的品牌類型。

人們對設計有所誤解,認為是將產品設計漂亮,但是,他認為設計不只是外觀美麗,而是銷售量,所以,在這一塊,市場性是高於創作理念的,當公司賺錢,才能繼續聘請設計師。
(注意澤崎小姐的日劇,他們常要跟客戶低頭,縱使阿部寬不願,不然,就說服你的客戶)

最後他提到,設計師應該除了功能考量以外,消費者需要什麼,也是關鍵。
設計,在外界被歸為是創意產業,讓我想起先前文化與創意產業分家的論調,如果聽周的言論:注意成本、注意市場性、注意消費者需求,跟主張文化分家的朋友完全相反:強調文化批判性、保護原創性,將文化與市場區隔開(甚還有對消費者的低俗感到不耐)。
應該說,設計是一個在市場與創作之間妥協的部門,能推到市場,當然是要有創新、創意度,但是,又不能完全將他人置外。

http://www.driveway.com/k5b7n0u6u7

http://www.mediafire.com/?zsjx2cmhun8

http://www.zshare.net/audio/976573823e9221/

http://files.filefront.com/20080328mp3/;9916525;/fileinfo.html
 
=========
周育潤何許人也?

自由電子報

台灣囝仔周育潤 登上iF舞台(11/04)

〔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慕尼黑報導〕漢諾威國際電腦展CeBIT2003的會場上已經很「台灣」,長年居冠的外國參展廠商數,一直都是這個全世界最知名的電腦展上吸引人的特色之一。但是日前的會展中,除了台灣廠商列出的新型上下游電腦電子相關產品外,還有一項台灣人的驕傲,那就是福爾摩沙子弟兵周育潤的設計獲獎消息。

  iF國際設計論壇可以追溯到一九五三年,當時就在漢諾威展示會上以「優良設計工業產品展示」起家,年年都上展覽會場。一九五九年開始頒獎,鼓勵設計創作。因為參展公司與企業界都對「具創意的新產品」有高度興趣,六○年代起德意志博覽會公司開始加入運作。由於業務日見繁重,一九六七年起成立非營業性社團法人,八○年代開始國際化,一九九○年以iF之名正身,這是德文「工業論壇設計(Industrie Forum Design)」的簡稱。

  半個世紀以來逐漸壯大的iF國際設計論壇,每年固定在漢諾威舉行展覽,每場展示會上都有招攬約三十萬訪客的「實力紀錄」。而今年正逢其五十歲的生日,iF在CeBIT2003的春季展覽會上,一口氣就頒出二十五個金獎、五十一個銀獎,金銀獎座共分五項頒發,包括「溝通設計」、「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公共設計」與「運輸設計」。另外還有二十個「概念獎(Concepts)」的頒給,獎勵設計的年輕後進。只有這項有獎金頒發,兩萬五千歐元由西門子公司手機部贊助。

  iF「概念獎」的「獎齡」最輕,今年是第二次舉行而已。此次的國際評審團很滿意現在年輕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很難做出決定」。在「感謝上帝給我們年輕人」的驚嘆中,iF概念獎以「提出新設計理念、令人驚喜的創舉與意想不到的生活創解」為宗旨,終於在數百件報名創作中找出二十位年輕人,周育潤就是其中之一。

  六十三年次,畢業於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周育潤早已是得獎老手,國際獲獎經驗豐富,從日本KOIZUMI燈飾設計、韓國LG設計競賽、美國IDSA傑出設計、日本OPUS眼鏡設計到德國iF設計獎概念組,可以說是「國際紀錄輝煌」。接受越洋採訪的他說,這次的得獎作品包括兩項,分別是「喜悅蛋糕盤」與「掃把」,都是他在美國密西根修碩士時所創作,別出心裁的理念非常得到iF評審團的激賞。

  喜悅蛋糕盤尤其被評審團認為是「有創作才氣的發明」,其設計全名是「蛋糕╱訪客=喜悅(cake/guests = pleasure)」。周育潤說,這整個概念來自於「分享蛋糕」的過程,以及如何能讓賓客享受到「同等的喜悅」。他特別採用金色與銀色材質的組合,就是要讓這個設計成為「富現代感的餐具」。

  喜悅蛋糕盤的設計將蛋糕台分為兩部分,銀色的主體及中間金色可以旋轉的圓盤。他在銀色的外框周圍設計了可以「均分蛋糕」的標記,藉著旋轉蛋糕的動作,可以非常容易的「任意均分蛋糕」從二份到十六等份。

  舉例來說:如果要把一個蛋糕均分成七等份,首先必須從蛋糕中心往標記上的原點切第一刀。再從中心往標記七切第二刀,將蛋糕旋轉使第二刀對齊原點。重複剛剛切第二刀的切法,即可均分蛋糕成七份,給七個人分享。這個蛋糕盤設計是今年工業論壇設計獎上,相當被媒體眷顧的設計,德國媒體形容周育潤將一個生活上「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做了科學上簡易又方便的處理,設計上還不失特殊細膩。

  得獎「掃把」的設計就更「概念性」,但是這和魔法或是哈利波特都沒有關係。周育潤就是將平時打掃用的掃把及畚箕,「藏進地板裡」。他說,他希望物品本身就能向使用者「傳達出它的功能訊息」,使人們的生活更為簡單,而不是被一些「讓人困惑的產品圍繞」著而已。他說,把掃把放置在地面上,所傳達的訊息就是「掃把不但是打掃環境的工具,同時也是環境的一部份」。

  而相同輪廓的畚箕就藏在掃把下方,只要將掃把拿起來,就可以輕易地把地面上的髒東西掃進去,滿了也很容易拿起來清潔乾淨。周育潤認為這件作品可能不像第一件來得有商業價值,但他是從設計的角度來「檢視周遭的環境」,並藉此對事物作一個反省。他認為設計師的角色是「帶給人們親切的產品,讓人們能有更簡單且愉悅的生活環境」。

  周育潤說,他注意到許多產品在開發時往往只注意到光鮮的外表,卻忽略了「產品的內涵」。而對他來說,「美麗外觀確實是良好設計的一部份,但不應該是全部」。他的理念是,一項好設計或是好產品,應該是要能「打動人心,讓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能感受到設計者的貼心,並發出內心的微笑」。

  周育潤對於再度得獎表示非常高興。他說,iF獎在產品設計的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世界上所有企業在追求產品開發時的指標風向球,能得到iF獎是「所有設計師的夢想」。而對於能將台灣的設計推向世界舞台,更是他莫大的光榮。

  周育潤的「年輕新主張」認為,台灣的設計在起飛,默默努力耕耘者更是無數。從近角度來看,好的設計能幫助企業創造許多商機;但是從社會文化的觀點來看,好的產品還可以提升環境與生活,讓台灣「不再只是一個製造王國,而是一個充滿創新價值的服務提供者」。


網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nov/4/today-world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