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上AMG:媒體改造學社看些文章,同時也結合在網路搜尋到的一些訊息、短片等,一起看看,在總體文創的口號屋簷下,各方面是怎麼看到這個議題的。
首先我想說的是,文創這兩個字很抽象,給予人們很多想像,每派也因自己的出發點、觀點等,分別給予不同的意義,文化研究最基本ABC說:每個都會賦予事物意義,就是他自己給的意義,一點都不錯。

下面我找到簡妙如、唐士哲兩位學者的觀點。大家一起看看。
很有意思的是,在學界,文創論述也好幾派,我們撇開趨勢媒體如遠見、天下的論述,不認為其是學術觀點的話,初步,文創論述有諸如管理派,強調經濟發展,管理技術,還有媒體或文化批判出身,強調擺脫國家管控,還有其他諸如設計、藝術理論等,每派不一定對立,也可能在部分議題上結盟。但是,管理派與批判派其實調調都不一樣這點很確定。
下面,我認為有批判派的意味,尤其對效率、經濟發展等這些慣用的官方推動文創概念,十分不以為然,同樣的調調,我也在AMG在這牆舉辦過,林淑芬立委曾參與過的文化立法場子聽過類似言論,也出現過壯陽理論。

推動文創,是不是一定要用效率、發展等作為基礎?我可以說不一定,但是提到這個面向,在現在的台灣是可以爭到更多資源,尤其:文創如果可以有效率、發展方式推動,而不是自言自語的話。
其次,如果對效率說法不滿意,那要提出一套新的標準,而不是反對了既有的一套,有了破壞,沒有建設。文最後,提到公共化,並且主張國家應該對小眾、非主流予以支持,但是我不完全同意,因為這有點讓政府當冤大頭感覺,或是說,抽象層次說得通,實際很難做,我舉個例子,在公館附近有不少二手、簡體字書店,嚴格說都是特殊團體、小眾,我記得六福皇宮老闆莊秀石的長春戲院,也是小眾藝術電影院,一開始都是賠錢,請問他們有要求公共化、要求新聞局補助?或是轉嫁給公視?這個可以持續討論,公共化實質的具體作法是什麼,包括花了納稅人的錢,回饋與引領是什麼?
公共化,我認為就是要受到議會、公務單位監督,而不是高舉文化大旗,迴避預算,這一點我也反對兩廳院等單位透過特殊法人化後,逃避監督,至少小弟覺得自己標準一致:公家,就是要接受監督。不想被監控,就不要拿補助。
都做到、言行一致,我認為這些團體、學者的公共化理論可以支持。

最後,以前不太懂諸如羅蘭巴特或社會語言學家門說,語言是決定世界觀的關鍵、世界都是一場語言遊戲的真正意義。但是越跟實務接觸,越聽取各面意見(我認為我根本版都有偏聽現象,所以不同意見一定要上來嗆聲),越感覺到社會語言學的微言大義。

======
請問總統 你的文化願景在哪 /簡妙如、唐士哲

發表者 admin 於 2008-02-23 11:16:00 (338 人氣) 

日前,雲門失火事件燒出國人對於政府文化政策的關懷。在林懷民沉痛批評政治人物僅把文化當口號、毫無文化願景之際,各界都表達關切與認同。除了批判政府文化預算過低外,也逐漸有「這不只是文化預算問題」的呼聲。值此總統大選即將進行辯論之際,我們以為,檢視兩位候選人是否又重蹈政治人物對於文化願景及文化政策問題的狹隘認知與錯誤態度,是全體公民應關心之事。

 

首先,文化政策不能僅有「效率」及「工具化」的思維。近年來政府不斷提出口號化的文化、教育政策,如「五年五百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或是「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條例」,動輒指標式的希望在幾年內達成諸多目標、或將「文化創意」當作可快速增加GDP、提高就業機會的賣點。顯然,文化政策已被效率及工具化的邏輯所主宰。以這次兩位總統候選人提出的政見來看,仍舊未脫這種「加碼買文化,換得好政績」的思維:謝長廷承諾當選後增加文化預算編列,或減免贊助藝文活動的稅負;馬英九陣營則喊出把文化提升到國家戰略發展的最高地位,當成達到「國家整體國力提升」的偏方。這恐怕還是將文化淪為工具,未提出文化政策應有的文化願景與視野。

公共媒體不可或缺

其次,文化政策應該擺脫化約的經濟語言。不管是謝長廷的「幸福經濟」,或者馬所提的將文建會升格為「文化觀光部」的構想,都只見經濟思維,其實是產業經濟政策,而不是文化政策。比如,對於藝文團體的扶植與培養,首重長期制度的建立,而不是凡事給錢、給獎,再看特例來個案執行。除了因雲門事件而廣受迴響的閒置空間再利用、長期提供藝文團體租借使用的規劃外,也可考慮更積極地建立補貼制度,讓獲取社會資源較為困難的文藝創作者,用較低的成本維持創作生活。
此外,藝文創作更需要有資訊流通、保存以及展演的媒體平台。目前台灣既有的商業媒體因追求收視率及廣告市場,對小眾、非主流及前衛藝文內容的引介嚴重匱乏。相較之下,公共媒體資源對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不言可喻。一個有配套制度、有文化願景的文化政策 ,便應包含擴大公共廣電媒體的建制。一方面它能致力於文化表意不被政治力與經濟力所牽制,廣泛引介國內外的藝文資訊與活動,保障文化公民的接觸機會與權益 。另一方面,公共媒體也能讓更為多元的藝文團體,持續有發表創作、接觸閱聽眾的媒體平台。公共媒體的完善資源與制度,可說是文化政策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

重新思考核心價值

我們公開呼籲兩位總統候選人應拋開短視而空泛的賄賂式政見,重新思考文化政策的核心價值。回復具有主體性、有願景的文化思考,反而更能促進政治上的民主動能,以及經濟上的價值。文化政策除了是鼓勵美學文藝的珍貴創造與經濟「產值」的提升,更應廣泛地與教育體系、媒體結構,以及文化系譜的保存與發展等議題串聯思考。一個政府是否有文化願景,就在於它如何不偏廢地、有策略有方法地,引領我們社會朝向更為民主、多元,承認差異的文化價值與內涵。在當前政見口號隨處發送之際,讓我們所有的公民一起來關切與檢視,一個總統級的政治人物應有的文化政策思維吧!

 


簡妙如為中正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唐士哲為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兩人皆為媒體改造學社執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