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為開年,大概都是一些期待東期待西的鬼東西,沒想到讀者投書有這篇。還專門針對文化產業。
文化單位過去的政策核心,除了為了長官粉飾以外,更重要就是補助。但下文看來,對博物館,似乎沒有讓參觀者補助。
門票收益能收多少?我覺得不多,在國外博物館搞起來的國家,周邊商品約佔1/3以上的收益,意思是,現在博物館重點越來越在周邊傷品,諸如授權商品、複製品,甚至是星巴克的回饋金上。

所以要反過去看,不收門票可能要說一個前提,而不是要政府無限量供應,那就是,各個博物館,就是『公家機關一部份』者,他們能提出多少營運模式?如果能積極開發周邊獲利模式、回饋本體,
則,博物館低票價、無票價,不是不可行,因為一部份靠回饋金、政府補助一小部分,另一部份或者拉贊助等(現在博物館都有策展,策展人職責之一就是尋求補助,而不只是說故事而已)。

更仔細思考博物館的意義,吸引人們去的是博物館、收藏品沒錯,周邊商品也是依靠收藏品才有意義。但是,更關鍵在於如何吸引人們來看收藏品,低票價、無票價是一個策略,但要周邊配套起來才行,光有無票價,周邊獲益沒有配搭,等於又是吃公家飯而已。
=======
中國時報
08.02.11 
博物館免門票 世界潮流
何佳修/台中市(文化工作者)

     目前,台灣所有的國立博物館是政府的文化社教機關,所有經費都由人民的稅金來支應,但在受益者付費的政策下各個館都必須購買門票才能入館參觀,而門票收入完全歸入國庫而且收費標準也都不一致,只是國立博物館應該收門票嗎?

     博物館是一個以教育社會民眾為使命的非營利組織,國內所有的公共圖書館都是免門票,為何台灣國立博物館一定要制訂門票來限制民眾參觀呢?原因在於經營博物館的費用實在龐大,除非有固定的財源與贊助者否則不容易永續經營,也因此台灣重要的博物館都是由國家的力量來成立,並成為政府組織的一部份,就是希望博物館能夠永續經營,但大家已經交稅金,想要進入博物館這個公共空間卻還要另外收門票,如此下來就無法鼓勵經濟弱勢民眾使用博物館的資源,這無疑是造成社會教育受教權的不平等與阻礙。

     近年來各國都在檢討國立博物館的門票政策,先不論在國家預算支持下始終堅持免門票的博物館界的祖師爺「大英博物館」及美國史密斯桑尼博物館群等國立博物館,就連門票高昂的法國羅浮宮在新的文化政策下,都排除眾議的展開免門票的新措施,希望能夠吸引更多法國人共享國家的藝術文化遺產,看來國立博物館免門票政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二十一世紀文化政策的主流。

     建議總統候選人,除成立文化觀光部及將政府文化預算提高外,也考慮全額支應國立博物館預算,提國立博物館常設展覽免門票政策,讓各館不用為佔其預算百分之十不到的門票傷腦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