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背景說明的是,五年五百億跟文創計畫是同一個挑戰2008的。但似乎這個玩得比較久,文創現在都要收攤了,好像沒啥人知道。但是五年計畫,因為政大搶著鬧事,博得版面、今天博取資源。
小弟說過,政大是為了整個評鑑制度,還是為了錢跟名譽?從今天開始。
剛好元智落選,看看政大這些XX長會不會繼續為了他們發生,包括繼續下一波的為了自然科學制度套到人文學科身上發聲。
如果沒有,這種真是社會人文學科的第一學府?還只是人文職業訓練所?
培養高等教育的,是學校為了爭資源的名譽?建議大家趕快買本『大學之理念』,洗滌一下心靈。

=======
中國時報 2008.02.06 
5年5百億大驚奇 政大上元智下
林志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公布五年五百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二期審議結果,「一流大學」從原先十二所減為十一所,但外界意外的是,原本傳出將落榜的政大,在校方「全力動員、發聲」後,以第十一名擠進一流大學,元智大學則被踢出!十一所學校將分別獲二億到卅億元補助。

     另方面,教育部考量海洋大學、元智、高醫大、中原等四所通過初審學校規劃的重點領域頗有發展特色,因此也提撥經費補助。九十七年元智、高醫、海洋可獲九千萬元、中原七千萬元。但四校屬特色領域學校,不在一流大學之列。

     政大大動作反彈 上榜惹議論

     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畫,第一期(九十五年及九十六年)補助台、成、清、交、中央、中山、陽明、中興、台科大、長庚、政大及元智等十二校,每年給予三億元到卅億元經費補助。

     教育部檢視這些學校執行成效後,重新評定第二期(九十七年至九十九年)一流大學名單,結果元智被踢出,之前一直擔心落榜的政大竟「吊車尾」上榜。但因政大先前動作頻頻,校長吳思華還到教育部與部長杜正勝單獨會面,使政大昨天的進榜格外引人注目。

     教育部表示,九十七年拿到最多補助的是台大卅億元,其次是成大十七億元,與第一期相同。清大因在通識、人文社會領域表現出色,可得十二億元,比第一期增加二億元,是增加最多學校。台科大、長庚、政大各比第一期減一億元。

     研發創新不足 元智落榜

     政大一直傳聞可能落榜,最後卻進榜,原因何在?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政大太緊張了」,他們的成績排十一名,本來就可以入榜。他認為,可能考評委員到政大時,對政大有很多質疑,才造成政大這麼緊張。

     元智為何落榜?何卓飛表示,元智過去兩年在「燃料電池頂尖研究中心」及「通訊科技頂尖研究中心」等相關研發的論文品質不足、缺乏創新性,該校產學合作做得不錯,但要成為世界頂尖研究中心,策略太模糊,所以落榜。


=========
中國時報 2008.02.06 
政大:感謝杜部長
林志成、陳至中/台北報導
 
 努力沒白費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暨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二階段審議5日公布,共有10所國立大學及1所私立大學獲選,其中唯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發展重點的國立政治大學獲得2億。圖為政治大學校景。(本報資料照片/方濬哲攝)

     政大擠進「一流大學」之列,但經費減少一億,政大校長吳思華表示尊重,感謝教部重視領域的平衡,但離滿足政大需求仍有一大段距離。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則大喊「不能置信」,認為評審不公。

     政大原本打算在公布結果後開記者會批教育部,連講稿都預先擬好。然而「放榜」後,政大「吊車尾」,沒有「名落孫山」,記者會氣氛「溫和」,也只有一家媒體出席。

     政大校長吳思華表示:「感謝杜部長願意從領域平衡的觀點思考,讓未來年輕人相信,讀社會組也有希望。」

     元智校長彭宗平則說,兩年前元智因產學合作發展很好,所以入選為一流大學。「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元智在燃料電池、通訊科技兩個領域做得非常好,兩年前,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都肯定,所以才獲得五年五百億一流大學經費。現在教育部以同樣理由讓元智落馬,真是「豬羊變色」。

======
中國時報 2008.02.06 
一句「再研究」 教部自毀立場
韓國棟/特稿

     五年五百億計畫放榜了,政大上榜、元智落榜。結果讓人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既然政大和元智同被審議委員會票選排在十名之外,為什麼只錄取政大,不錄取元智?既然審議委員會決議「只取十校」,為什麼教育部要錄取十一校?教育部為什麼不尊重審議委員會的決議?

     讓人不意外的則是,國內的教育和學術界本來就很容易受到政治或其他外界壓力而妥協。既然放榜前教育部長約見政大校長,又表示願意「再研究」(「再研究」是政大校長吳思華見過杜正勝後對媒體說的),政大上榜,就不讓人感到那麼意外了。

     不論意外或不意外,教育部這次決策五年五百億計畫整個過程讓人不滿,感到教育部沒有立場、甚至自毀立場。

     首先,這次審議五年五百億的過程,教育部為什麼不在審議前,先公布審議標準和流程?十二所大學前二年執行成效,考評結果出爐後,為什麼不先公布?五年五百億是人民的納稅錢,難道人民無權知道、無權監督?難道教育部是「鄉愿」,害怕被審議委員會刷掉的大學反彈?

     昨天公布五年五百億錄取學校時,大家才知道,這次「錄取了十一校」,連部分審議委員都感到意外!這個結果,要社會、學術界、各大學接受,可能嗎?

     最後,如果政大真的是名副其實獲選五年五百億計畫,教育部為何在審議委員決議後,還要再研究?為何還要再徵詢審議委員意見?讓政大在外界的觀感中,背上一個「可能是靠關說,而不是靠實力」的污名。

     如果教育部真的是因為受到壓力─或許是輿論壓力,或許是高層壓力或其他外界壓力─而錄取政大,不但對落選的元智不公平,更是對五年五百億計畫的天大諷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