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經日的文創園地,這篇吸引我想看看。
英國以創意產業聚落聞名,而且有別於現在兩岸的瘋園區,它們著重的在於如何讓舊工業區轉型,轉成未來的文創園區。
利物浦是一個好的例子,可惜這個文章比較短,沒有太多描述,我們也不知道作法,只知道有舊轉新,但是文末,他提出一個規劃與潛在危機,也值得我們深思,貌似從廢棄園區轉形成為文創聚落時,為何美意可能成為廢鐵。

===========
文創振興都市的省思
 
【經濟日報╱文/邱淑宜】 2008.01.12 03:40 am
 
 
利物浦,位於英格蘭西北部,是一個著名的港口城市,現在是英國第三大城市。風靡全世界的披頭四樂團即出自利物浦,而近年來的足球文化,讓整個城市瀰漫著英格蘭足球迷的瘋狂和驕傲。

利物浦是2008年歐洲的文化首都,於1月11日、12日正式啟動為期一年的嘉年華活動,其中包括藝術、建築、芭蕾、戲劇、飲食、音樂和科技等,企圖將利物浦的文化、創造力和才藝,以全新面貌展現。

「歐洲文化首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計畫,是歐盟自1985年以來一項重要的都市文化復興計畫。獲選的城市,將成為當年度歐洲的標竿文化首都,以展現它城市特有的文化靈魂特色和發展重點。過去許多獲選的歐洲城市,似乎都成功地將地方文化特色轉型,並升級為以文化創意為名的國際型城市。

在18世紀初,利物浦就因船塢工業、貿易業而迅速發展,到了19世紀初,已有40%的世界貿易是經由利物浦港口,由此可見其富裕而繁忙的程度。

二次大戰時,利物浦慘遭德軍嚴重空襲,超過半數的建築遭炸彈摧毀,使利物浦由原本的熱鬧繁華,轉為破敗蕭條。1970年代起,利物浦的船塢工業和傳統製造業急速衰落,1980年代初期,利物浦是全英國失業率最高的城市,至今問題仍未改善。

利物浦試圖藉由這個計畫,從蕭條的工業城市,蛻變為2008年歐陸首要的文化首都。根據負責整個計畫的利物浦文化公司指出:這個計畫將創造1.4萬個工作機會,吸引17萬觀光客,並且鼓勵20億英鎊的投資。

 

改造 有商機也有危機


雖然這個計畫正在進行中,無法確實評估效益。但以英國1980年代起的都市與地方振興經驗來看,有些危機值得重視。

首先,這些振興方案都企圖引進新的產業或投資,並宣稱可以提供很多的工作機會和商機。但是1990年代許多研究已經指出,有些工作與商機,可能無法真正讓當地居民與產業獲益,因為大多數的工作與商機,都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與商業知識,而這些技能與知識,卻與當地現實環境脫節。

例如,一個非常優秀的造船匠師或汽車製造工,如何在短期內成為一個創意產業或流行時尚工作者?就像是東倫敦(如碼頭區)從1980年代開始的更新計畫,或卡地夫的都市更新計畫,都顯示出當地的傳統產業工作者,只能在新產業中得到清潔工或警衛的低階工作,或被迫遷移到其他地方,尋找仍然需要他的技能的產業。

如果人們被迫丟棄他已經熟練的知識與技能,成為只能靠基本勞力獲取微薄工資;或地區產業因為強勢產業的殖入,而失去競爭力,只能出走;那麼得利的就幾乎都是外來人與外來產業。

反思台灣的都市與地方振興,是否有類似的狀況?事實上,很多英國學者都在質疑,當政府想要振興地區與破敗城市的時候,何不想辦法讓地區的傳統產業、技能與工藝得到新生?

因為,這樣的文化與創意振興方案,很容易造成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及預算排擠效應,使很多社會問題失去解決的機會,它可能造成一個為了觀光客而重建的城市,而不是一個為了市民而重建的城市。

(作者是倫敦大學Goldsmiths College博士候選人,shuyi.chiu@googlemail.com)

【2008/01/12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