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早上聽說榮總向遊戲宣戰,又看到自稱二代宅的朱學恆出面探討,這個東西值得討論。
我們是電玩世代長大的,小時候從任天堂單機版開始玩,尤其到現在線上、3D等,深知電玩虛擬世界的威力,就算電玩會玩出老人癡呆症,下一代還是會勇往直前,關鍵在於,上一代對電玩不熟悉、無法掌握,產生焦慮感,於是要透過教育,甚至透過下面的醫學加以控制。

將電玩視之為娛樂、玩物喪志,強加限制,趕快去看書等觀點,從我小時候就是金科玉律,很有意思的是,日本是以匠人文化面對電玩,生產電玩,韓國是還可靠此申請替代役,亞洲第一個網咖國是南韓,而中國大陸四大首富之一有一個是槁電玩出身的。
台灣的父母一邊看商業週刊,要小孩不要打電玩、趕快去讀書(當然是讀考試會考的教科書)之餘,將電玩刻板印象化,污名化,已經在創意產業部分自掘墳墓。
朱學恆案例的啟示是什麼?什麼是求知?父母要小孩不要打電動、去讀書,貌似求知,但是真的嗎?

========
打暴力電玩 腦力會變差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7.12.26 03:19 am 
 
 
 
榮總醫師研究發現,玩暴力性電玩會使大腦的前額葉血量減少,會影響思考、判斷力及情緒控制。
記者陳再興/攝影 
 
  
 

 
 
「電玩、線上遊戲,打久了肯定有問題!」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周元華進行電玩對大腦血流影響的研究發現,打電玩不僅使管思考的大腦前額葉功能變差,管情緒的前扣帶迴可能受影響。

周元華最近剛完成這項研究,共收集卅名廿五歲年輕人,給他們玩有殺人見血的「PS2真三國無雙四代」,和沒見血的「超級瑪莉」,每種遊戲各玩卅分鐘,發現他們大腦前額葉血流都變少,特別是玩過PS2真三國無雙四代的受試者,血流比玩超級瑪莉更少。

他表示,廿五歲年輕人腦部已發育成熟,打電玩都會使大腦血流變少,「更何況小學、國中和高中生」,這些莘莘學子大腦未發育完全,可想而知對學習會有多大影響。

周元華說,過去曾有研究者在知名期刊如Nature(自然),發表打電玩會提高注意力;但他的研究卻發現,年輕人打電玩,血流全跑到大腦主管聽力和視覺的區域,前額葉血流變少,可見電玩提高的只是短期注意力。

周元華舉例,就像過動症的孩子,也喜歡看電視,但電視是一個個片段的畫面組成,也屬於短期注意力,當要這類孩子靜下來看書,專注於一個畫面就不容易了,電玩也是這個道理。

周元華目前正繼續進行「在暴力電玩遊戲中,殺人多寡對大腦血流的影響」,初步來看,在電玩中人殺得越多,大腦裡掌管情緒的「背側前扣帶迴」,也會血流變少,顯見情緒也會受影響。

政大廣電系教授黃葳威說,有些遊戲軟體冒險刺激,孩子過關斬將,會有成就感;她表示,根據去年國外一項研究顯示,正值情緒低潮期的孩子,若藉由血腥暴力電玩排遣壓力的話,容易對他人產生仇視感。

這項研究由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與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傳播學院合作,實驗分兩組,各找來一百廿名大學生,一組玩可見血腥的線上遊戲,另一組玩不見血腥的改良遊戲。結果發現,玩血腥遊戲的那組大學生,在情緒低潮期玩的話,會更加討厭他人。

黃葳威也建議,家長最好以關心的態度,和孩子溝通玩電玩的種類和時間長短,才能讓孩子接受正確健康的訊息。

 
====

朱學恒譯魔戒 電玩逼出來的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2007.12.26 03:20 am
 
 
如果善用電玩,也可以有正面效果。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朱學恒小時也為了電玩與父母長期抗戰,「父母會禁止孩子玩電玩,最大的因素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因不懂而恐懼,因恐懼而禁止,這對孩子未必是好的教育。」

朱學恒翻譯過「魔戒三部曲」,大受歡迎,但英文翻譯基礎卻是從對電玩的熱情所衍生出來的。為了賺錢買遊戲與器材,高中開始在軟體雜誌寫稿,上圖書館找資料,想辦法把國外的東西翻譯成中文,背後只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動機,那就是玩電玩。

「如果電玩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家長得先瞭解遊戲的魅力,才能利用這樣的魅力來管教孩子。」朱學恒認為,遊戲中可以學到許多書本裡沒教的東西,比如現在小學生喜愛的甲蟲王者,就能提早學習物品的價值與收集、交換的樂趣。

家長楊宗修認為,家長之所以反對電玩,是因為電玩具有成癮性。「如果孩子迷的是籃球,他再怎麼愛打,也會有體力上的限制,可是電玩不一樣,廢寢忘食的例子比比皆是。」家長張運祥則另有辦法,他們家以孩子的表現來換玩電腦的時數,「比如說考試考一百分,或幫忙做家事,一次可換開電腦十分鐘,孩子通常會累積多次時數一起玩。」

兒福聯盟組長李宏文建議,如果發現孩子開始沉迷電玩,可以試著全家出遊,或找同學家長共同建立孩子的人際網絡,逐漸轉移電玩對孩子的吸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