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記得,數個月前我曾經大篇幅介紹,遠見探討日本『學校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計畫,每天早上花一定時間,讓他們看學校圖書館的書,我特別選了一個少年,手握芥川龍之介的書,希望他下次看的是『白夜行』
下面的專題,十分有意思,台灣毫無疑問是華人社會『課外閱讀』最差的地方,我認為這就是台灣文化消費起不來的徵兆之一。
為了生活、自己、探索世界去閱讀,是我看這個現象最基本的地方,而撇開諸如為了考試、證照去閱讀,所以市面的圖書銷售,可能要剪掉一大半。
象徵什麼?第一個是在教育體系,我們從小被培養當考試機器,因為考試後面是資源,最重要的訊息:讀書求知,是為了換資源,所以無法兌換資源的閱讀,不接受,或是被父母禁止,長久下來,我們對『知識』的興趣就會被限縮與扼殺,當換資源之餘,就是進行大眾消費、從眾,所以,臺北文化消費調查,去看展覽、看電影一直是最大宗。
第二個是在生活面,我們因為口味已經敗壞,於是舌頭爛了,於是嘗不出好菜。

我自己認為,文化產業關鍵越來越不在生產了,有產品,賣不出去有啥用?
關鍵在於消費面,尤其,台灣在品味上在華人社會還有些優勢,講生產,一定失敗,因為機會與成本都不行。
但是我們要頑強對抗的,就是下述的這些潛藏在社會中的現象,對文化產業是最大的殺手。

===========
台灣學生 課外閱讀表現差
2007/11/30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一項跨國的學生閱讀素養調查顯示,在四十五個參與的國家地區中,台灣排名廿二;台灣學生因為興趣,每天或幾乎每天課外閱讀的比率只有百分之廿四,排名最後,遠低於國際平均值(百分之四十) 。


國科會和教育部昨天公布台灣四年級學生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結果。主持這項研究的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說,學生都把閱讀當成是學校的功課,被逼著去做,所以跟其他國家的學生閱讀習慣不同。


調查發現,台灣受訪學生中,四成五一個月只有一到兩次甚至更少為了興趣而課外閱讀;一周一到兩次的,有百分之卅一。


閱讀評量成績好壞,與「閱讀後在作業簿、學習單上回答問題或寫一點東西」及「作業多寡」不成正比;受訪學生每天或幾乎每天都有作業,閱讀評量成績反而不如每周或每月只有一到兩次作業者。


研究也發現,自己安靜閱讀、自己選書、上完閱讀課後會和同學討論的受訪學生,閱讀表現比較好。


高分組的學生較常進行與閱讀有關的活動,例如看故事或小說、讀報紙、書籍或雜誌上的文章、看電視上的字幕等。低分組的學生則較常看漫畫、遊戲指引、電視、上網看文章、玩電腦遊戲,上網與使用電腦的頻率也較高。


柯華葳建議,教師應增加課外閱讀活動的頻率,提供學生獨立閱讀的時間,增加解釋歷程的教學,作業要質重於量。也建議學校應為教師辦理閱讀理解教學研習。


由國際教育評估協會(IEA)主導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二○○一年第一次舉行。二○○四年台灣在教育部與國科會的支持下,首次參與調查計畫,二○○五年試測,去年施測。


香港與新加坡均參與第一次調查,當時兩地的成績在卅五個國家中並列十四名。這次華人區域的新加坡,以英文測驗排名第四,與台灣同以繁體中文測驗的香港,排名第二。大陸並未參與。


【2007/11/30 聯合報】
 
=========
學童閱讀素養 遠遜星港
2007/11/30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不少學校都推動閱讀計畫,圖為台北縣石碇鄉永定國小學生正在認真地閱讀繪本書。(本報資料照片/記者胡經周攝影)
 
台灣首次參與國際教育評估協會(IEA)主導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結果顯示,四年級學生的平均分數為五百卅五分,表現在國際平均值五百分以上,但是遠遜於新加坡、香港。


若以國際四級指標分數來看,台灣有百分之七的學生位於最高指標,百分之卅六達高指標,百分之四十一位於中標,百分之十三的學生為低標,另有百分之三的學生未達低標。


這項研究是評量小四學生閱讀能力,前五名分別是俄羅斯、香港、加拿大亞伯達省、新加坡與加拿大卑詩省。美國排名第十八,上次第一名的瑞典掉到第十名。


 
 
 
執行這項研究的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說,PIRLS評量閱讀素養的能力,包括:提取特定的觀點、推論,也稱為「直接歷程」,在文章裡就可以找到答案;詮釋並整合訊息和觀點,以及檢驗或評估文章的特性,也稱為解釋歷程,必須理解文章後推理出答案。



柯華葳說,選擇小四是因為一般認為在此之前,就培養閱讀的基本能力,四年級以後就可以用閱讀吸收知識。


她說,受測學生會讀一篇故事體文章與一篇說明文,字數在一千到一千六百字間,另外再針對學生、家長、教師及學校問卷調查。台灣除離島外,依人口比例全國抽樣一百五十所學校,有四千五百八十九位學生及家長參加調查。台灣首次PIRLS的成績排名廿二,國科會科教處長林陳涌說,PIRLS的閱讀理解觀念與國內語文教育理念不相同,不是台灣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努力,而是方向不同。


柯華葳認為,台灣現在的語文教育太著重於字詞教學,生字都要教到會,時間有限,字卻有很多。她說,閱讀不是只有字,也要靠上下文去推測,在文章的內容與形式上可以多深究一點。


【2007/11/30 聯合報】
 


=========

為興趣 不要為寫報告而讀
2007/11/30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指出,國際閱讀素養報告中,台灣小學生為興趣做課外閱讀比率低,她呼籲父母多給孩子自由閱讀時間,學校不要逼寫讀書報告,教育部推廣閱讀也應重質不重量。


教育部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吳惠花指出,有的老師採取閱讀後要寫心得的策略,或辦讀書比賽,確實可能會澆息部分學生閱讀的樂趣和熱情,影響閱讀習慣的建立,輔導團會根據這項報告,擬出更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


洪蘭認為,很多人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且開始閱讀就好,不過,台灣學生很少為興趣做課外閱讀,不將閱讀當「悅」讀,台灣的孩子很可憐,不但當學習是負擔,連應該快樂的閱讀,也變成苦差事。


洪蘭說,知識不分課本內外,但現在不少家長不讓孩子讀喜歡的東西,她認為,開卷有益,家長應多給孩子自由的時間,看喜歡的書。


吳惠花指出,教育部每年挹注大量經費在閱讀上,排名卻遠遠落後香港和新加坡,讓推廣閱讀的輔導團老師很憂心,應該要回頭檢視教學策略是否正確。


吳惠花表示,要求寫學習單或辦閱讀王等比賽,會讓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有很多老師並不採取這種方法。


此外,不少學生很少獨自閱讀,吳惠花說,這應與家長陪讀少有關,但學校老師可以協助學生養成習慣,回家也閱讀;至於學生校外閱讀比率少,她認為,這與回家功課太多有關。


【2007/11/30 聯合報】
 
========

學生選擇題很會猜 問答題就差了
2007/11/30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我們的孩子太會答題了!」負責這次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的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感慨說,很多參與調查的國小4年級學生都先看題目,再回頭看文章,從中找答案,這種策略性答題方式雖「聰明」,卻不一定有效。


柯華葳表示,這次調查分選擇題及問答題兩大類,台灣學生在選擇題的表現還不錯,但問答題就不理想了。「只要能猜得意思,我們就算分。」柯華葳說,因為各國的評比都是如此,我們不能對自己的孩子太嚴格。看了那麼多問卷,她覺得國內孩子都很有答題策略,但這種先看題目再看文章的方法,不一定有助於閱讀素養的培養。


【2007/11/30 聯合晚報】
 
==========
國小閱讀調查 華人區台灣敬陪末座
2007/11/29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國際教育評估協會 (IEA)今天公布國小4年級學生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結果,在45個參加評量的國家地區中,台灣排名22,遠落後於排名分居第2及第4的香港及新加坡,在華人地區敬陪末座。專家認為,可能和台灣傳統語文教育方向和國際不同,及沒有獨立的閱讀課程節數有關。


IEA向來主導數學、自然科學和閱讀素養的跨國研究,台灣學生歷年來在數學及自然科學的表現相當傑出,常名列前茅,在國科會及教育部支持下,首度參加國際性閱讀素養評量。


閱讀評量是以故事體及說明文的閱讀測驗為主,使用的是學生國家的文字,4個評量重點分別是提取特定的觀點、推論、詮釋並整合訊息和觀點、檢驗或評估文章的特性。這次評量的說明文是「太空漫步」,敘述莎莉賴德這名早期女太空人的奇特經驗,包括她如何做好飛行前的準備、穿太空衣的步驟,以及走進太空成為「衛星人」的美好回憶等,全文約1千字。


接下來再問所有學生,為什麼太空人需要準備幾小時才能離開太空梭?並舉2個理由說明。為什麼隔壁艙裡需要3個太空人?為什麼作者提到太空人走進太空前,會「再抓一次鼻子」?分別測試學生直接推論、直接提取,以及檢驗、評估內容、語言及文章元素的能力。


就整體表現而言,台灣學生閱讀成績整體平均535分,表現在國際平均值500分之上,在參加評量的45個國家地區中,排名22。表現最好的前5名,分別是俄羅斯、香港、加拿大亞伯達省、新加坡及加拿大卑斯省。


為何台灣學生的表現不如大部分西方學生?國科會科學教育處長林陳涌認為,應該和所用文字不同有關,西方文字只有「音」及「意」,中文則還多了「形」這項,西方學生只要唸得出來,大概就搞懂了,但台灣學生則要分辨出字形,才能弄通文章的意涵。


更何況,我國語文教育始終不重視現代文章。林陳涌說,香港於2002年首度參加閱讀素養調查時,成績也很差,但他們隨即改變語文教育模式,加強現代通俗文章的閱讀教育,終於在這次調查時交出亮麗的成績來。


這次調查發現閱讀高分組學生較常進行和閱讀有關的活動,而低分組學生則較常上網、看電視及看漫畫。


此外,家裡書籍在26~100本以上,以及學校藏書超過1萬本的學生,閱讀素養都較好。至於學生作業愈多,並不代表閱讀素養的成績愈好。


這項由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主持的調查,2005年先做第一次試測,有25所學校,每校2班學生、共1548 名學生和家長參加。2006年的正式施測,全國則有150 所學校、4589名學生及家長參加。


【2007/11/29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