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不知名網友轉貼這個連結。那就乾脆全文貼出。
創意是很難評判的,所以至少在本園地,我不太談文化與創意的意義,更多放在產業化與環境上。像剛剛PO的,談未成年的主張,就貌似跟文創無關,但是對人文學科的輕視,功利主義與過渡追趕主流價值,是文化產業最大的殺手。

這文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廣告產業生態。我記得我們好像po過最近一場的廣告業座談會,上面有很多專家意見,這個時報獎辦很久,跟金馬獎差不多,但是會不會成為金馬獎現象?金馬獎現在大概只是觀影朋友看國外影片的影展而已,本身獎項意義不大。

不過,當電影垮了之後,有幾個是領域是可蘊藏能量的,第一個是電視,第二個是廣告。現在日本、英國,乃至好萊塢,部分導演與製作是從廣告界出來的,台灣,如果百業蕭條,看來垮的不只電影,連蘊藏能量的其他領域可能都一起衰敗。

=========
時報廣告金像獎得獎報導》參賽作品 老氣橫秋

動腦雜誌  更新日期:2007-11-12 記者:編輯部

三十而立的時報廣告金像獎,依然是廣告界的盛會,但不景氣的情況下,廣告公司拿不出更多好作品參賽,少了冒險的精神,多了更多安全牌。


從1977年開始舉辦第一屆至今,時報廣告金像獎已經三十而立,照理應該盛況空前,無奈卻因為台灣廣告業的不景氣,反而稍嫌黯淡。

總報名件數跌至千件以下,只有960件,在每年大家都假設要有進步的期待下,今年作品整體而言都是打安全牌,沒有出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

廣告獎常勝軍奧美,依然表現不俗,有7金、銀、6銅、23佳作。我是大衛的表現也很亮眼,囊括年度最佳廣告影片、5金2銀7銅29佳作。

麥肯則靠著新竹商銀磐石私人財富管理平面稿,就拿下年度最佳平面廣告和3金。

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和奧美互別苗頭的智威湯遜,今年略微遜色,不過,歷經人事更迭之後,或許明年的表現值得期待。


老氣有餘新意不足


複決審評審團主席,吳是廣告總經理吳力強表示,今年整體作品表現,只能算是維持平盤。類似的創意手法層出不窮,切入點也很雷同。因此,60%的作品只能打75分而已。

BBDO黃禾廣告執行創意總監簡源呈也說,今年像是一場畫地自限的比賽,很多都是國外執行過的idea,在今年的作品中都看得到,參賽作品依然踩著國外的「陰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創性和新鮮感,顯得保守又老氣。

不過,依照往例,平面廣告的水準一向大過於影片,所以今年最有爭議的作品就反映在平面作品上。選拔年度最佳平面廣告時,新竹商銀磐石私人財富管理「城市篇」、「地圖篇」,和統一冰之戀加價購公仔「公仔與冰主題系列」,評審團歷經2輪投票都以平手作收。

直到頒獎典禮當天早上,還以面臨平手的局面,評審團打電話詢問未到場的評審,才由新竹商銀磐石私人財富管理「城市篇」、「地圖篇」勝出。有趣的是,其實這兩件作品均出自,達彼思廣告創意總監李宗柱和創意副總監李佳憲的團隊之手,只不過分屬在不同廣告公司的創作。

智威湯遜執行創意總監常一飛就說,選擇用打電話,這樣有點簡陋的方式選出年度平面大獎,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不管哪一件作品得獎,都是評審團可以接受的結果。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靈智廣告執行創意總監陳宣宇表示,新竹商銀磐石私人財富管理「城市篇」、「地圖篇」,運用本土的素材,創造出具有國際性的視覺效果。我是大衛執行創意總監王彥鎧則偏好統一冰之戀加價購公仔「公仔與冰主題系列」,他覺得一般創意人員不太願意去做BTL(Below the line)的製作物,可是這一系列的平面稿,從插畫到文案,都可以看出創意人員努力在有限的範圍內,發揮最大的創意。


遺珠?還是護航?


另一個受爭議的作品,則是Mercedes-Benz「不安分線條」篇,其實這個作品在複審時就宣告出局,結果有評審視它為遺珠,排除萬難重新拿到決審會議上討論。再加上幾位評審的偏好和力保,認為這一系列的平面稿,用紛亂的線條,突顯Mercedes-Benz C-class「不安分的靈魂」,手法夠大膽,才又令它起死回生,還得到海報類金獎。

不過,也有不少評審,對於幾筆紛亂的線條,就硬是要扣上「不安分的靈魂」的意義,相當不以為然,認為關聯性實在太低。通常,國際廣告獎在評審時,都會把握住視覺印象、原創性和關聯性三個大方向。

達彼思執行創意總監游明仁提到,有的評審表達自己對這套稿子的欣賞時,居然說廣告作品不見得要和產品有關聯性,讓他相當傻眼。而複審被淘汰的作品,還能在決審時拿回來討論嗎?這裡,暴露了時報廣告金像獎在評審制度上的規範的不夠嚴謹。


創意活力在下降


既然不少評審都反應,並沒有新鮮之處。通常都會歸咎於經濟不景氣,導致客戶的預算縮減,所以好作品也會有限。難道,廣告從業人員只能一直緬懷錢多好辦事的時代嗎?如果說廣告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創意,在有限的環境中,創意只能選擇自縛嗎?

吳力強不諱言,經濟不景氣,客戶趨於保守,如此的負面循環,導致許多廣告人,變得像廣告公務員。不只創作的活力有下降的趨勢,戰鬥力、勇於挑戰的心態愈來愈低迷,真正百分之百投入的人也少。

此外,現在台灣的資深創意人,不是前往中國,就是讓經營者覺得人事成本太高,不敢錄用。結果,薪水相對比較便宜的中生代,被迫長大,當起執行創意總監。表面上看來是升官,實際上卻是增加開不完的會議和行政瑣事,無形之中削減自己的創意能力。


與時並進才會更好


每年的時報廣告金像獎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今年也不例外。評審們都希望,主辦單位應該嚴格審查作品尺寸是否統一。而今年,時報廣告金像獎取消技術類評審,但是評審們還是覺得,技術類評審有其存在的必要,不應該全由廣告公司的創意人評選。

此外,獎項的名稱應該更符合現在的廣告趨勢,而不是故步自封,可以參考國際廣告獎,如何訂立名稱和評選辦法。例如:戶外廣告的定義過於狹隘,或許改成環境廣告比較恰當。

王彥鎧提到,時報廣告金像獎過去曾經風光,所以增設了許多類別,但時至今日,面臨大環境不景氣,報名件數下滑的情況,他建議,有些報名件數就不多甚至掛零的類別,應該考慮縮減或裁撤。

站在鼓勵的立場,評審們也認為,導演獎應該頒給導演個人或製片公司,而不應該由廣告公司報名領獎,把功勞記在廣告公司身上。

無論如何,三十年來,時報廣告金像獎的確為台灣廣告界,豎立了一個里程碑,下一個三十年該怎麼走,就看主辦

單位和廣告界能不能與時並進了。
(動腦曾書璇撰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