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今天突然來本漫畫專題,而且是介紹吃魚的。
比較注意的是後面關於漫畫的產業的分析,我自己看,台灣沒有注意到產業鏈在日本重新編組的現象。現在的日劇或電影有革新的現象,就是跨文本的生產,一魚多吃。下面談到的是《築地魚河岸三代目》的例子。
在傳播文化細節時,漫畫工具會比教科書更好,原因不只在圖樣,更在有情節與故事,這一點,台灣人不知怎的原生的活潑性突然消失,談到生活,突然說教起來。國片困境也在此,非常有意思的是,同樣談某個感想或概念,日本強項漫畫,台灣怎麼拍的國片,就是從軍教片變成說教片。

未來網路科技越來越興盛,管道突然不成問題,人們就會對文本內容越來越挑剔。
在傳統媒介是單向傳播,messeage is media,但是新媒體的崛起,共享與免費成為習慣時,『內容是王』時代來臨。

我常駐足在一些播放BS hi的電器行外面,最簡單的,當電視開始可以高畫質,甚至便宜賣(電腦如果配上較高檔一點的顯示卡,可比擬那重39萬的高畫質電視吧),則,用數十萬的電視看台灣霹靂火,那您真是暴發戶。


===========
中國時報 2007.10.29 
魚漫食譜實際試作 真的「喔伊係」
邱雯敏/台北報導

     漫畫《築地魚河岸三代目》隨卷附錄的魚市場料理單元,每集提供了四道魚料理食譜,號稱「超簡單」,作者鍋島雅治說,「每一道都親自試過才敢畫上去。」步驟簡單得讓記者都忍不住想自己試試看,這回情商家庭主婦孫太太來幫我們試看看。

     翻遍了目前已出的二十集漫畫,找尋看起來簡單又容易取得食材的料理,我們分別從第六、七、十七、十九集中,選出「紅燒秋刀魚」、「焗烤鮮文蛤」、「牡蠣春捲」和「美乃滋炒墨魚」四道料理,早上走一趟東門市場再到大型超市逛一圈,花不到五百元就把所需的食材買齊。

     中午十二點開始切切洗洗,將需時最久、要兩個小時熬煮的紅燒秋刀魚放到瓦斯爐上燉煮,繼續準備其他料理。

     只畫了兩道步驟的「美乃滋炒墨魚」最簡單,食譜上只取其足部和三角肉鰭部位,但身體的部位留著也不知道怎麼處理,乾脆一起切一切下去炒,QQ的肉質咬來有淡淡的奶香,沒想到墨魚和美乃滋真的很對味。

     「牡蠣春捲」是手工料理,得將醃過的生牡蠣和韭菜包到薄薄的春捲皮中,可能水瀝得不夠乾,包著包著,整個春捲皮又溼又黏,這就算了,下鍋去炸的時候,熱油四濺,嚇得我趕緊衝出廚房。

     「焗烤鮮文蛤」手續最繁雜,第一步要把生文蛤扒開取出蛤肉,但用遍了各種刀具和工具,這蛤蜊不開就是不開,最後用開水稍微燙過才順利達陣。將蛤肉和洋蔥和調味料爆炒過再填回蛤殼內,最後因為起司撒得不夠,烤出來癟癟的,賣相不佳,但口味倒是很不錯喔。

     不到兩個小時,四道菜大功告成,燉煮兩個小時的紅燒秋刀魚不但入味,連骨頭都軟到化在嘴中;現炸的牡蠣春捲外皮香酥,咬下去封鎖在其中熱騰騰的牡蠣鮮美的滋味馬上一湧而出,搭配淡淡清香的韭菜,一口氣就吃了三條,套一句漫畫裡的說法,真的是一道「戲劇性十足又夠份量的佳餚」!

     經過一個中午的實驗,發現後面的食譜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也不難,掌廚的孫太太還說,味道真不錯,作法又新穎有趣,下次還會繼續嘗試這些料理。


==========
中國時報 2007.10.29 
料理無貴賤 態度決定文化深度
楊玉鈴/台北報導

     日本的知識漫畫種類多不勝數,閱讀族群多鎖定十八歲以上青年,其中美食類漫畫更是大宗。動漫評論家黃瀛洲觀察,這類美食漫畫吸引人的不只是美食,更重要的是日本看待美食的文化態度。

     黃瀛洲說,不論是最近發燒的《神之 》,或這本《築地魚河岸三代目》,都不光在講「吃什麼、喝什麼」,更要告訴讀者什麼東西才好吃;貴不是第一要件,就算在魚市場,一樣可用較低廉價格,買到新鮮食材,或是用簡單方式烹調上乘料理。

     日本的美食漫畫常見這種概念,在日本被稱作「B級美食」就是指一般人都消費得起的庶民美食,傳達這種「料理無貴賤」的態度,才能貼近消費大眾的生活,也讓這類漫畫大受好評。

     除了庶民美食,美食漫畫中也常見到深刻的文化意涵,像是日本料理講究擺盤、刀工和餐宴美感,讓「吃」變成多重感官的享受。黃瀛洲以另一本《料理仙姬》為例,當中女主角重視食器陳列和質感,也讓本地讀者詳細體會到日本講究的文化特色。

     但只要是漫畫,多少會兼具娛樂效果,誇張的劇情一定有,就算是考究的日本知識漫畫也一樣,中間還可能有翻譯不盡詳實的問題。黃瀛洲也建議,透過漫畫可以得到很多專業入門知識,但僅能當引發讀者興趣的開端,不能完全盡信。

=======

中國時報 2007.10.29 
譯術語錢歹賺 業者苦笑「做口碑」
楊玉鈴/台北報導

     日本的知識漫畫因為內容牽涉到許多專業術語,與其他題材的漫畫相較,譯者翻譯過程中,不時要勤跑圖書館、上網找資料,或是問專業人士;因為漫畫是照頁數算酬勞,翻完一本薪水沒變多,卻要花上多倍時間,錢真難賺。

     《築地魚河岸三代目》的中文翻譯吳傳賢說:「我們這是做口碑的!」,本身沒有魚類知識背景的他,面對又多又複雜的魚類名稱,不是沒有對照中文,就是日文同一個名稱,指稱的魚類跟台灣本地的魚種卻不同。他笑說「同名同姓不同魚」的困擾常發生,像日文中的「鯛」,常指的是迦納魚,和台灣常稱的鯛魚不太一樣。

     為了貼切日文原意,吳傳賢多以日文對照漢字直譯,但若有台灣俗名的魚類,會選擇以台灣俗稱翻譯。他舉例有次翻譯到「目張」魚,為了搞清楚是哪種魚,還跑到碧沙漁港現看現買,才發現這魚在台灣俗稱「石狗公」。

     他認為,魚類的名字要能跟讀者互動才貼近,也因為書中文字比例多,因此要特別注意每個角色說話語氣,市場裡有京都腔的大叔,翻成中文變成一口台灣國語,讓讀者看到更有親切感。傻呼嚕同盟召集人黃瀛川就相當推崇這點,「不然看漫畫像看論文一樣,也太無聊了。」他笑著說。

     另外一本《鐵路便當之旅》的中文翻譯方郁仁則提到,最難的部份除了專業術語,還有日本地方方言很多,整盒便當的菜名都要搞懂就花很多時間,作者是指什麼材料,也要找很多資料佐證。

     漫畫本身需兼具娛樂的性質,要好笑又要忠於原著,兩位翻譯都表示:「很難!」,日文的笑話翻譯成中文常常不怎麼好笑,冷笑話的難度又更高一籌,為了不讓讀者看了摸不著腦袋,翻譯可說是煞費苦心。

=====

中國時報 2007.10.29 
餐飲老師力薦 圖書館專區陳列
楊玉鈴、邱雯敏/台北報導

     日本美食漫畫從企劃到下筆的嚴謹態度,不亞於電視劇,畫風精緻又講究菜色的風格,連國內南北兩大餐飲學校的老師都很推崇。

     提到《築地魚河岸三代目》,高雄餐旅學院中餐廚藝系副教授林秀薰笑說,她自己就買了一整套,雖然不至於拿來當作上課用的教材,但強烈建議餐飲科系的學生不管租或買,有機會一定要拜讀一下。

     在高餐開設日本料理課程的林秀薰說,看得出作者著作過程的考究,對研習日本料理的學生來說,比一些台灣作者寫的「台式」日本料理食譜或書籍,更能給予學生正確的觀念。

     林秀薰表示,漫畫所呈現的,不只是食材相關知識的文字敘述,還能夠透過畫面讓學生看到日本當地的生活狀況、背景,甚至廚房的擺設等小細節,對於在台灣研習日本料理的學生來說,這些畫作和情節安排,可深刻體驗當地文化。

     開平校長羅俊彥則表示,開平餐飲學校圖書館內設有美食漫畫陳列區,每年也都會帶學生到日本實地遊學,去年也曾帶學生實際到東京築地市場走一遭。他認為日本美食漫畫內容紮實不馬虎,能激發學子料理創意,平常就會把美食漫畫列為校內讀物,最近也因家長會會長廖惠生介紹,推薦《鐵路便當之旅》這部漫畫給師生欣賞。

     「我甚至有計畫想照書上介紹,實際沿著路線吃便當。」廖惠生說,因為自己很喜歡日本鐵路便當,看到這本書就像挖到寶,而且漫畫內容仔細的程度,媲美專業旅遊書。

     透過漫畫,看到日本人在乎小細節,便當不但融入當地特產,還會解釋料理的文化意義,他笑著說:「漫畫家把每個便當都畫得太好吃啦!」讓他一看到就想推薦給學校師生,還希望明年可以真正跟著漫畫,吃遍日本鐵路便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