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嘴大吃四方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樂生的消息比較多,建成圓環,也同樣是個歷史記憶的,似乎被淡忘﹔這個已經被毀了的歷史建築。
下面所謂「三三三委員會」,大家不妨看一下成員名單,有意思的是,這些長輩們決定了圓環走向,是否還是會步上之前的路子?而承包單位,使一個科技公司(如果記憶沒錯,還跟出版人有關),一個俱文化背景的歷史商街,由科技廠商承包?
而評審成員,雖然有飲食業代表,但是,都比較是現代型的飲食連鎖店,如果如此開下去,不過複製美食街而已,最之前的,我們對夜市文化的想像,似乎可能看不到。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建成圓環,這兩天也悄悄登上版面。最近圓環要發包了,倨說是賤租給廠商,更值得注意的是,上任才不過三個月的郝市長,急著要把這個案子完包。
怎麼文化人楊照,一個歷史出身又大量閱讀的媒體人,也牽扯到案子裡面,還跟圖利發生關係。
看不到怎麼解決傳統美食,倒先看到承租出爭議。真是命運多舛。而這個華旭公司的陳建超,據說是出版出身的?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談到吃,想到:中國是北京烤鴨,台灣卻是一個無名的珍奶。
但是鼎泰豐,應該可以算是台灣的飲食名牌的。他的策略跟北京烤鴨差不多,跟先前授權氾濫的狗不理不太一樣。在台灣,他的分店都很少,對外國觀光客來說,鼎泰豐跟故宮就代表台灣,因為這是旅遊書上有寫到的。

=========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星巴克與麥當勞,在價位與販賣內容上,完全是不同客層,但是由於連鎖性質,在連鎖店上又常放在同一天秤上比較,於是出現兩種經營策略的比較與探討。
麥當勞,認為上漲的咖啡豆與快速獲得的現代性格,是她們致勝的關鍵。
但是星巴克,也看的到報導最後的段落,是大談咖啡豆的產地,簡單說就是故事取勝。星巴克,其實就是在店內的氣氛感覺與說故事,靠此敢收MacCafe更多的咖啡單價。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早上聽到一個消息。之前,星巴克的老闆霍華舒茲收到一份員工的mail,要他注意:星巴克賴以為貴的「體驗」,正在商品化。
其實這並非什麼太新穎的概念,事實上星巴克長期就在把「體驗商品化」,只是大老闆有無察覺這個趨勢而已。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年迪化街給我最大印象,就是商家跟李濤說:新年試吃部隊特別多,景氣不好。
我們認為台灣優勢在吃,最近也沒處好去,只好在家看電視。跳過難看的特別節目(諸如菲哥選妃或歌手打歌之類的),我一值喜歡看外國人怎麼看台灣的生活。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Zen大的新聞台,看到一篇「懨食症與發達資本主義」,從時尚、資本主義社會等角度,去思考名模所象徵的厭食症時代意義。
原文點此連結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向來以工商產經新聞為主打的經日,今天頭版竟然是麥當勞。
麥當勞在台灣具有深刻意涵,我自己論文也受啟發不少,原因在於99年親見KITTY威力,還有未了無嘴貓拔刀相向的場面。
84年麥當勞在台灣第一家設點,從此台灣進入速食連鎖店時代,為其他類似店面設立典範,我的印象中還沒看過麥當勞倒過,原因在於,麥當勞其實不是賣食品,而是賣房地產。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聞咖啡香,雖然我平常不太喝咖啡,不過咖啡這幾年在臺灣引起的風潮,足以成為一個特殊的飲食與階級現象。
以下這新聞關乎通路,我想突顯的倒不在咖啡本身,而在於便利商店的通路。
7-11之前有有在賣現煮熱咖啡,頗受好評,現在全家也進入﹔我思考的,不只是搶攻咖啡市場,我想知道的是,全家與7-11都是強勢通路,哪有一家商店,全國可以有2000家以上分點,連離島都有?這種佈點只有警察局可以比擬。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體性的討論,實在很抽象。真不如以下新聞誘人。
台灣在飲食上哪有甚麼主體性,混種,被殖民過才是台灣美食的優勢。
美國人又要來台灣開連鎖店了,似乎是現在規模經濟的美式作風。我印象中沒有那種只開一家的美國商店。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天在網路上看到這則新聞,同事直說這種事情在台灣簡直不可思議,扣連上之前回應欄討論的很熱烈的「專業倫理」的問題。我個人是覺得這和所握的地區島嶼的「主體性」不太有關係,或者說扯到「主體性」實在太沈重了一點。關於台灣文化的主體性的問題,有空我在另外PO文再談,不過一般社會學、哲學在談「主體性」,多半是從一個群體的社會位置、社會分類著手,講淺白一點,主體性這個概念,我個人的學歷歷程中多半是用在比較政治、社會運動的層面,很少和「專業倫理」連在一起談。也就是說,我個人不太會把缺乏「專業倫理」視同缺乏「主體性」。

不過台灣的產業缺乏「專業倫理」這件事情,對於台灣文創的發展實在是件很大的阻礙。最近出了不少談生活美學、美學產業、手感產業等等的書,特別是拿日本來做對比的時候,總是會說到台灣人做事就是少了日本人那種專業的堅持,那種對完美、到最高境界的堅持,或者說「工匠精神」。生產者不會自我要求,消費者也不在乎,兩方面惡性循環。

試想一個不在乎品質?不在乎追求完美?不願意堅持?沒有自我的責任感和價值的產業?要如何能產生感動人心的力量呢?而不能感動人心的產業,又如何會有可能發展成好的文化創意產業呢?(影子)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是我剛剛上網看到最新的天下雜誌主題。
我們先前不斷討論學學,以及一些百貨如BR4,理出一些條理。似乎台灣在平民消費與庶民美學活化部份,仍有待開發。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談到全聚德烤鴨,今天上午聽到美食記者堯舜談到即將在武力犯台的天津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源自一個1858年在天津學徒出身,在街頭販賣包子的高先生(外號狗子),透過最高檔食材與手功,生意好到不行,時常忙到無法打理客人,狗不理包子從此傳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以下幾則新聞都跟吃有關係,一則是狗不理包子。一個是咖啡。
台灣最自豪的是吃,其實國外餐飲業進來,像前陣子放話要進台灣的全聚德,台灣也沒有人恐慌(似乎出走對台灣比較恐慌,進駐台灣不會)。
比較有意思的是,中國什麼東西可以進駐台灣。現在諸位拿手上的3C品看看,多少是made in CHINA,當然這是世界工廠的威力。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