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影視 (8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中時有個大幅報導,不少電視節目因置入行銷被罰。有戲劇的,還有新聞性節目。
置入廣告其實不是壞事,這點在先前我們文創園丁電視場次也討論過,其實現在電視製作單位由於籌資不易,加上電視產業結構改變,勢必要置入性行銷;問題只是是否粗糙而已。這點在先前廣告場也提到類似問題。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5193217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週五金鐘頒獎,沒想到還有這段插曲。

瀏覽一下這些報導,感覺如何?第一個倒不是影視觀光做的如何,而是官僚單位在推諉、然後細數自己過去有多少豐功偉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這一期新新聞的文化版裡面,有專訪陳國富導演。陳導演有拍過國片,也有拍過外資出品的華語片,雙瞳。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上「不能沒有你」的部落格,在上面發現一篇文章。在最近戴導頻出席各場的宣傳活動中,也零星地聽到他如何籌拍這個片子,除了概念、想法與原始事件以外,更值得注意的,也一如下面的標題「我現在四十歲了,中產階級擁有的我都沒有」。

這部電影我記得成本是700萬元,戴導自己到處籌資,最後那一塊還跟其他工作者拿了一點下去,好像也押了房子。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陣子關於電視與數位電視界幾個大廠彼此整併,還有外國資本力量,尤其又看到凱雷了,老實說,其實看不太懂。

但是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是,第一個,它是對既有電視產業進行整併,而且是從硬體開始,最後還是會影響軟體;第二個,他涉及到了數位電視的問題,甚至可能跟網路、手機等媒介彼此影響。第二點,是在1994年從老三台走向第四台年代沒已出現過的問題。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上動腦的網站看,發現最近廣告界發生一些事情,主要在供需失衡,以及電視頻道方面所價、廣告預算下滑等綜合起來的問題。

廣告就歐洲的資料來看,文創產業最前幾個產業,其中一定有廣告。因為它是非常接近商業端,為商業服務的,自然是外溢效益第一層。但是台灣廣告界其實長期問題不小,諸如比價、削價、偷創意等問題。或許現在改善一些,但是下面看來,在跟電視界的互動,還是沒有出現明確的價格。「缺乏明確化」--尤其在索價方面,似乎是很多文創產業共同遭遇的問題,廣告業就下面來看,代理商與頻道之間也存在著。先前比價問題也源自於此。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到這個工商時報的社論,其實相當值得去思考。不過,出自於中時集團談這個議題,包括下面談到一些中字號集團跟NCC的爭議,立場上有點問題,如果是自由或者是其他媒體,比如蘋論談這個,或許不錯。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民視前進中國的消息,一定跌破大家眼鏡。其實見怪不怪其怪字敗。民視與三立就算多意識型態,基本上還是是廠商,不能置外於資本主義,關於民族主義與主體性的話題,只能說,這是販售的風格之一,風格與產品內涵是可以改變的。

其次,值得注意的倒是大閩南市場,這還是第一波,第二波、外圈的就是大中國市場。事實上,民視的飛龍在天透過北京語配音,其實在大陸很賣。底下反應的一個現象,縱使政治意識型態不同,但文化根底差不多,所以架接很快,如果飛龍在天出法文版,在普羅旺斯放送,不知道會有多少收視率?還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婆媽片在台灣長期都有市場,透過配音,意思是,其實東亞很多庶民文化是通的,觀念是通的,所以在民間可以看。反而有趣的是,看習慣婆媽片的朋友,習慣看名模生死鬥嗎?如果不習慣,那我們反而要重新評估電視節目的收視族群特色:靠地域、語言區分似乎不准,反而要靠目標團體。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破報上面,看到一則討論最近「台北柏林影展」(官方名稱應該是台北電影節吧?)的消息。據說上一屆就被拔掉幾個獎,增了幾個獎。因此激起業界譁然。
而前些日子在舉辦了一個對談,電影工作者與台北市文化局長對談,似乎看起來也不是友善的下午茶,倒像是電影圈給局長來個午查。

關於多了哪些獎,不給什麼獎,哪些獎有什麼意義,甚至整個台北電影節有什麼意義或重要性,小弟不知道。因為阿扁在當台北市長時候,應該沒有這個節(好像是他快下台時辦的吧?)不果首先最有趣的是,這次主題是「柏林」,就我很淺的印象,通常在歐美會辦的影展,會用其他國家當主題?我真的很少看到。所以我一直以為柏林影展到台灣來開分店了,不對阿,2月時我就在德國電視上看到他們落幕了,連阿湯哥、舒淇都有去阿?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看到經日,發現一篇談授權的消息,而且資料單位來自於一個台灣動漫創作協會,還看到另外一篇作者為「鄧橋」的文章,覺得十分有趣。

過去接觸過一位鄧橋先生,年輕的超乎你想像,當然也帥的超乎你想像,應該就會那位製作動畫,而且有美國、中國合作經驗的產業先進。

那位鄧先生是二代少主(如果我印象沒錯),穿梭於世界動畫展、接觸世界大廠。他們知道,跟好萊塢、迪士尼硬拼,只是以卵擊石,於是,他們改變經營方式,除了推出以台灣為主軸的動畫以外,重要的是努力與下游結合,比如媽祖,除有公仔以外,更積極與中南部的廟宇結合。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到UDN投書,看到什麼台北電影節與國片,仔細想來,這次電影節主題不是說什麼很柏林嗎?怎麼突然又有國片了?

下面看一下文章內容,雖然提到李安的陽陽,但其實篇幅大多數都在談的是外片、好萊塢動畫片,國片也就提那一段而已,不知道這之間的層次是什麼。
不過,陽陽製作人是李崗吧?李安跟這個電影有什麼關係阿?最多去助陣吧?不過這部國片倒是跟柏林有關,因為2月底,她們去參加柏林影展。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電影網上面,前陣子發佈了最新的2007年電影年鑑,其中照例的,還是有2007年電影市場總覽。

我們抓取一些資訊,做成PDF,給大家看看台灣較新的市場資訊。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看過聯合晚報訪談幾個圓桌會議的大頭之後,想起一些事情。裡面有先進談到,台灣的市場太小,「兩岸合作發展華人文創產業,在電影產業恐怕是晚了」。

十分令人吃驚。

台灣市場到底是大還是小?這是十分有趣的現象。比起美國,當然小,但如果比緬甸、馬達加斯嘉呢?很難說。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到UDN的投書回應,再回到過去幾天關於三台黃金時段全部淪陷,製作人、影評人紛紛提出意見,也有專題報導韓國的影視產業新聞,非常好。

台灣過去電影業垮了,電視界倒還有點力量。因為電視與電影的需求、製作方式不太一樣。在香港、日本、韓國都出現過類似狀況。日本過去電影也是長期不振,但電視界仍有相當力量,最後部分電視人也跨界過去搞電影,現在能夠進台灣的一些電影,其實相當部分是電視人做出來的,純粹拍電影的日本影人,有些電影你在台灣想看還不容易看到(要特殊管道)。

其實台灣八點檔放外片,又不是第一次,在10多年前的阿信,風行一時,放的就是八點檔。當時藝人怎麼不出來抗議?甚至更早在80年代,週六晚上黃金時段(黃金中的黃金),也在放馬蓋先,當時怎麼沒人抗議?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看到影評人王長安的言論,非常不認同。
小弟也看大陸片、大陸演員演的片子,但是,小弟是反對影視完全開放這種事情,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華人影視圈漸漸要統一了,成為一個大家庭,資金、人才可以彼此流動。

但是你注意:當大陸多一個演員(或幕後),意味台灣出身的演員就少一個機會。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到了這個投書,談台灣電影產業需要面對的真相。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在開店的時候,據說前一個禮拜的營業額都不能算,因為很多朋友捧場拉、嘗鮮的,會有灌水現象。等熱潮過了,再來檢視,會比較好。
金馬獎的授獎,在核心的獎項上,其實給海角鼓勵不多,連香港的影人都驚訝,則,後續延續海角、國片的探討,或許會越來越精確一點,撇開剛上檔的熱情、對文本解讀的衝動。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色戒批評了不少李安。不過今年他以嘉賓的身份參加,包括金馬獎之後,還延續對新聞局建言。
這次就高度讚揚李安導演的參與,以及對後續電影的看法。

對海角、國片的冷靜,尤其提到要怎麼觀察台灣電影市場,這點李安當然是老江湖。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聯合的這個議題很值得注意:電影產業+觀光產業,外加文化遺跡綜合出來的問題。
首先,把九份、墾丁的未來發展回頭怪罪到導演身上,根本是無理頭,他們要這麼能管,要這麼有遠見,那消費券也給他們管好了。他們只是

試圖創作電影作品,包括後續管理、走樣等問題,不可能是電影人的問題。而回去怪民眾擠燒,這也是把問題虛無化,因為就算不擠墾丁、九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角七號9月開始報紅,今天後續都還在燒,甚至還有院線,實在一絕。
但與其說片好(也有評論說片子其實粗糙),不如說後半期湊熱鬧的人多,我們也喜歡湊熱鬧。
當然最近來湊熱鬧的是台北市政府,消費一下「海角七號」的光環,不用白不用。連國慶不都上了。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上破報網站,發現他們主機先前掛了,很多資料都喪失。可惜、默哀。
但是看到最新這一份報導,從陳可辛的觀點去看電影產業,滿好的,這位大圈仔記者,也頗有SENSE,最後兩段倒是高度評價,而且跟本站觀察電影產業的角度差不多,擷取一下大圈仔的說法:
「或許有一件事足以說明陳可辛所提出的警訊並非無的放矢──談了半天產業,結果沒有半篇產業新聞報導願意提及他對台灣電影發展的建言。」;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