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討論探究 (3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故宮圖片授權事件後,漢館長在聯合報上投書了。開頭就明示:文創8年,基本問題都沒有釐清。漢館長也主張他一向的主張:文創與文化是兩回事。下面也引用了英國對博物館等的案例,來說明這個立場。

文化等不等於文創?我猜想行政單位也是把它兩者分開的:文化政策包括什麼文化資產拉、文化教育拉、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當然跟「文創產業」不一樣。在施政方式、預算編列等都不一樣,當然文創不等於文化。但漢館長所提出的問題,應該不是形式上是否合一的問題。小弟倒這麼詮釋:當過去8年把文創當成一個口號與高度時,既有的文化行政單位,也都在「調整」自己的方針,意圖讓自己的內容,也跟高層提出的「文化創意產業」口號做一個呼應。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聯合上看到焦元溥的專欄,從一個古典樂頻道開始談起。

有趣的是,上次他發表的專欄,也在談類似的問題;同時,上週邱坤良教授的專欄,也在談這種問題。簡單的說,就是對數字與藝術之間作一個反省。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中時上看到前文建會主委、邱教授的專文,認為文化也出現M化的現象。

其實也就是文建會自己曾經做過的調查或年度統計看,M化早就存在,比如依據收入、尤其是教育程度,參與文化活動的頻率有明顯差異;另外,在地區上面看,台北市的數量也明顯超過其他地區。雖然台中與高雄最近幾年有顯成長,但趨勢仍是明顯。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今天在旺報上看到這篇專欄,一開頭就是「文化就是好生意!」、文化創意產業的風潮,感到興趣。

不過中間開始談的就是文化治理、文化全球化等議題,可能跟文創產業話題關係不是很大。當然現在的文化研究、文化政策的談論,也不一定要跟文創交錯。只是,裡面提到幾點,也頗有興趣。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立報的一則社論,約是在週四出。大致就是馬皇最近前往國外「拼外交」,也帶著一些什麼原民、文化東西去獻/耍寶,遭致一些反省。

當然由於2008年選前,馬皇就已經標誌著「文創」的口號,這兩年來,尤其去年下半年,突然開始趕進度,立院突然熱了一陣子,到10年初通過法案,也不少人開始說嘴。突然地啟動,的確有點啟人疑竇。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看到經濟日報上面刊載陳立恆董事長的文章,大概又是什麼軟實力之類的話題。

滿有趣的是,似乎在文創相關的論述裡面,不管是針對文化藝術、媒體,乃至於是談總體產業狀況的,似乎都各自有各自談論的「軌跡」,或慣性思考方式,或習慣式的用語。陳董事長也給我這種感覺。大概回憶一下他的相關文章,我記得有談過倫語、談過仁的...下面,他還跟外國人談老莊,相談甚歡。不過感覺好像跟法國人談老莊思想,會不會蔣勳比較合適一點?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出刊的經濟日報文創專區,看到這一篇,是政大科管所溫主任給大家報告1月創新之旅跟文創的關係。

當然也提出了他對文創產業的想法:一個不能少。還有要附頌的是:文建會副主委、提出「美學型男」的李仁芳教授,也是科管所。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一期出刊的破週報,由表演藝術界的王墨林寫了一篇文章。從文化部開始談,最後結語在兩廳院。

針對對象有兩任輪替的政府,當然最後對象十分針對性,也就是新就任的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一段時間焦元溥在名人堂上的文章,我們都有轉錄。相對於其他對文化、藝術、創意產業等古怪的言論,焦元溥提出的一些意見,倒值得去思考,縱使,他每次都只是提音樂(甚可能只是古典音樂)為例子。

今天的例子是韓國的白建宇,以及韓國企業對他以及對藝術贊助的案例。甚至出現一句話:「如果接下這些廣告,我們可以在法國買好幾個古堡了!....但我們不需要,更不能違背我們的信念。」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在旺報上看到,祖國向島內同胞招手拉!何必捨近求遠呢?

其實很多島內廠商紛紛覬覦對岸的大餅,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這幾年也紛紛對中國市場感到高度興趣,當然也預計要去對岸參展、招商。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先前有提到最近朱敬一副院長有寫了一篇談公務文化的東西,剛剛想起來,也剛好有舊報紙,那就順手印一下,也有找到電子版。

先前也就是因為買書報帳事件,他對會計核銷等非常敏感,自然也應該是促成這一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會一直想秀這一篇,是因為開頭就直點文創,並且直陳採購法的問題。另外還有個原因,朱副院長其實定期都有報紙專欄,而且6大新興產業其實談很多次,但好像獨缺文創,我是一直在等他的文創。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春後張大春曾經針對台北市政府經營文化都市寫過一些意見。不過,感覺起來有一點批評,但是似乎看不到什麼很具體的批評。

印象最深的倒是『李永萍表示「震驚」,起碼「無人向上反映」簡直是令市民感到不可思議的。李永萍接著表示:要大力爭取市長郝龍斌的支持,將台北打造成對影視產業友善的環境。』這句描述。當然,這句話在2/22的報紙上就出現,並非張大春的意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月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頁,劉新圓研究員寫了一篇對文創法的看法,一開始稱讚盛主委協調力不錯,不過盛主委在11月才開始暖身,12月此法就開始逐條討論,1/7過關,如果盛主委自稱對文化行政不是專業時,協調力使文創法過關,這個推論就會有問題。會不會是行政院、立法院與民間都有共識一定要過?這個才值得去注意。

其次關於指定產業15項,的確非常繁雜;而針對挑幾個產業來發展,這個也同意,但是怎麼大家都忘了,2009年5月行政院通過了第六大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計畫呢?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學弟打電話來,說最近兩廳院為了野田妹鬧的不可開交: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天在中時上,也看到孫瑞穗老師對文創法的看法,接連第二次。

大致上說的內容也都同意,也認為文創應該著重人才培育。談到人才培育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因為「創意」就來自於人腦,電腦應該還沒有進化到這種程度。但是下文大概只談到文化立國問題,並未談到現在文創政策發展重點,跟人培競爭的優先元素是什麼?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最近看到破週報談文化局與北美館的問題,當然是直接從最近《藝術家雜誌》以及北美館的爭議在談。

不過關於何為藝術?以及資源分配等問題,大家就可以細看下面的報導,也相當詳細。不過看完這個報導(批判?),倒是想談一個其它的話題,其實也跟這個有關。那就是在文創的大旗下,「藝術」是否會被重新定位?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陣子談文創法,抱歉漏了馮建三老師在年底的投書。

這一篇是談文創院,有趣的是,一開頭就說:「英國、中國、韓國」的文化產業若說成績不俗,-卻剛好都與「文化創意研究院」沒有必然關係。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先前在文創法通過後,小說家張大春就在他蘋果的專欄談到了他對文創法的意見。

抱歉小弟是比較少看蘋果,所以漏了這一篇。大致看來,到1/14這樣一週以來,文對文創法通過後的意見,我印象楊照、張大春等,其他文化界的,至少大規模見報或專欄意見,嚴格說還是不多。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在報上名人堂,又看到詹副董事長的文章,談憂鬱的創業家。有趣的是,讓我想起很久以前郭台銘董事長也很憂鬱,因為台灣青年怎麼「大多想開咖啡店」。看來跟本文調子不一樣。

憂鬱來自於哪?詹副董事長自有他的解讀,閱讀一下大概就理解。感覺頗有點觀念論的感覺。他也提出一個年齡組別:20-35歲。十分有趣。先前我讀比較早的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2009年第25期),裡面就對德國目前20-35歲的青年做過調查與訪談,他們現在面對的是:工作不穩定、低薪、家庭關係(甚至性關係)的改變,尤其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非常高。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報紙上看到還有對文創法的意見,不過標題下的不太好(不知道是作者自己下,還是報社下的),如果光看標題望文生義的話,會扭曲了下文的意思。

有總比沒有好,是某位文創的朋友的無奈意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