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隨便聊聊 (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下午聽到張大春訪問台大NIKE專賣店後方的咖啡廳挪威森林,剛好前陣子我們探討到了咖啡館與人文風格。
看來台灣咖啡館的確歷經一些轉變,並且現在又在另一波的轉變上。
有些老店、個性店的倒閉,倒沒有聽說過星巴克在倒閉的。這個風潮,似乎跟麥當勞在餐飲業,家樂福或沃爾瑪在零售業類似。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天老鄭節目,後半段談到喝茶。尤其談到以茶產業出走大陸,想到創意生活在台灣的意義
當然也延伸出來一些關於土地,環保,墾殖的探討。
中國大陸採茶工人,一天100台幣,從上午6點做到下午6點,幾乎無休息。相對的,台灣採茶產業則因為不敵低利率高成本,也因為地利用盡,漸漸難以支撐。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萊爾快退伍了,想必待退的日子,備感辛酸。他正是英國創意產業的推動首長,南韓是金大中。但是布萊爾讓世界認識他的,不是他是一個創意推手,而是他跟小布希一起出兵伊拉克,當美國馬前足,更早之前,他所欽點的國師,紀登斯主張的第三條路,因為台灣扁政府等人的取經,才被台灣人所知,但是,國民黨副發言人鄭麗文我記得也是紀登斯的學生。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到些資料談到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
分類有什麼重要?基本上國外的創意產業政策,後面有諸如補助與諸多優惠,但是預先要處理的,就是「誰是文創產業?」這個基本問題。於是法跟政策工具,才能依據這個界定範疇,繼續後面的政策執行。
比如可以針對特定藝術家進行稅務優惠,則,什麼才是「特定藝術家」?為何某人行而某人不行?當認定為「藝術家」時,通常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甚至收入無缺,但相對而言,新出道的藝術家會不會更需要這些稅務優惠或補助?則,愛好者/藝術家的界線如何認定?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ZEN大最近電腦中毒
可能無法看到後續關於環保討論
資附上一份今天中時的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3/30張大春訪談了柏克萊書店的經營者,暢談從網路書店,看到未來網路科技趨勢的面向。
錄音檔如下:
http://www.badongo.com/file/2613065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下面圖片出自璇言璇語blog,為【尋找大師:建築詩人-王大閎】的誠品講座
璇言璇語的blog頗具設計感,在該篇的回應,提到李祖原.之前,在建成圓環部分,就是由李祖原設計的.外傳李祖原是一個結合東方與西方特色的建築師
101大樓就是他的手筆,但似乎建成圓環卻沒如101風行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剛剛聽了老鄭的節目,幾個焦點都滿有意思的,剛好跟最近的新聞有一些扣連。
第一個是朱世紀事件。比較有趣的是,老鄭提了一個過去在勞工局遭遇勞工抗爭的案例,是當時捷運局潛水夫症。幾經查閱,才知道一開始振振有詞的市府官員,資料造假、或是有技巧性的呈現資料,聲稱所謂地底開挖招致潛水夫病的職災教育,原來都是虛應故事。這個事件與文創有何關係?公務員最怕違法而想盡辦法自保,一定會有各式的工具保存紀錄(諸如簽到表),上述的案例,市府拿出一大堆資料。
然而,這一點反思到諸如統計系統與調查系統(台灣調查局是滿強的拉,但是主計調查就…?)多少資料在該單位發布時,她們真的敢拍胸埔保證?而拿這些調查統計資料,進一步進行國策規劃時,如果前端訊息就不良,後端怎麼啟動?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教一直是我們關心的話題。原因在於我Brahms6認為,高教對人才、知識的產出,直接就決定台灣的國力,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兵工廠。剛剛想到兩個問題,隨手寫寫上來跟大家聊聊:

1. 台灣的大學教授,近乎終身職,除非犯大錯,否則與公務員無異﹔待遇跟業界或美國一流教授沒得比,但是從風險角度看,一旦聘任為正式教授,則猶如抱著鐵飯碗。從握有利益的角度看,獲得正職就先過了第一關,若在教授領域能獲得正教授頭銜,猶如身穿黃馬褂。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感謝zen大熱情提供松谷文章感想,以下為Zen大新聞台的文章。
人口老化,一如zen轉貼的新聞所示:是不是惡化?注意我用的題目名稱是:老當益壯。最初是形容三國老將黃忠。

Zen大的文章,是從人口減少時代,去延伸出教育問題。這一點我也認為很重要,zen妳分析的數字趨勢也沒錯。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佳人香消玉殞,原本不想提這則新聞的。
不過倒想到一件事,就上來聊。算是從這個事件,看我們的媒體環境。

在國外,所謂媒體產業或創意產業,通常為電影或電視。但是台灣因國情不同,特殊歷史發展,新聞節目(含談話性節目),蔚為風尚,也成為某種文本與特定電視類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為今天2007/1/25的讀者投書,不是什麼大新聞,甚至重點我覺得僅在最後一行。
我自己喜歡看日劇,長期與興趣使然。在日本,體系完整,可能有僵化之虞,但好處是各安其位,有行規與職業倫理。台灣不太吃這一套,台灣比較是流行世界,一落下流行舞台,屁都不是﹔美國當然是一個英雄式的資本主義社會,但是也並非如台灣極端,美國在媒體製作上,分工之細與用心,跟拼命三郎的日本雖不同,但是結果仍然卓越。
日本幾個老演員,諸如仲代達矢,松本幸四郎(松隆子父親),師奶殺手田村正和, 緒形拳,都是非常知名,地位很高,戲約也沒斷過的,時常還跟20歲小朋友一起演出偶像劇﹔ 台灣完全看不到這種地位展現與提攜後進,台灣也有年紀較長的老演員,偶在本土劇可以看到,不過地位還真不如陳昭榮,雖然演員之間會彼此尊敬,但是社會可不吃這一套。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剛剛聽說這份今年初公佈的2006年排行榜,以下大致介紹到幾個由名牌誌所調查的名牌。
先說調查方式,據說是以回函統計,並且回函者9成都是女性。要嚴格用推論統計看,事實上不及格的調查,不過作為一個描述,就稍微看看吧。
我比較關注的後面的結構。台灣的奢華風,看來是不同群體一起推動的,有意炒熱風潮。也許有人認為,這是鎖定龜頭部分,我倒有新想法,這些炒作奢華風的朋友,很多人都是媒體出身,為了打造新的風氣,繼而從新風潮中獲利在所難免。事實上,所謂貴婦雖單次消費力高,但總量低,猶如單兵作戰,縱使技法卓越,仍無法與部隊抗衡。
奢華風,或許鎖定的還是M中間,以及龜殼部分。透過崇拜的建立,縱使幾個月買一個包包,仍能在群體壓力,社會崇拜氛圍下,為品牌公司賺進鈔票。對龜殼朋友,力量是小兵立大功,單價低,但是累積高。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去年,漏掉了看這部日劇,今年初剛好在電視台看到。
無意說太多劇情,嚴格說,就是一個十分毒舌的宅男(阿部寬
),遇到兩個雙子女的故事:一個40歲的醫生、一個20多的女孩。
阿部寬工作卓越(建築師),燒的一手好菜,興趣多種多樣(還能獨自完成鐵達尼模型等),知識淵博(去淺草寺時還不斷糾正導遊妹,導遊當場痛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想來談談百貨公司。過去我也看過研究百貨公司的論文,並對台北與台中百貨公司數十年來的發展有一個初步認知。
在台中,百貨公司是跟市區開發緊密相連,到01年為止,在往東海路上的新光三越是一個指標。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剛去ZEN大的Blog,以及網友的敗犬部落格
看到一個新的話題,應該過兩天以後就會引爆吧。
30對女人是一個大關卡,我猜想如果我是女人,看到這個數字多少會緊張。但是要強調的是,這都是社會文化教育出來的結果,事實上30只意味你活了三十年而已。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剛剛出席一個會議,是官方關於數位內容部分的。簡單介紹一下,官方對數位方面的推動,來自於2002年5月的兩兆雙星計畫,根據這個計畫,目前也有一個「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條例」的草案,正在行政院內,約有6章28條。
在這個法裡面,著重的比較是人才培育、基(資)金投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際行銷、著作權與聚落(簡單說就是園區)。
這個計畫下面也有推動辦公室,上面主管單位是經濟部工業局。所涵蓋範圍,大致上有數位出版、數位學習等,我自己接觸到的,像新聞局也對這一塊很感興趣,原因是,現在的出版事業,紙本部分已經越來越弱,相對的數位越來越強,電子書,是其中一項被重視的對象。另外,事實上像電影、音樂,都已經不是純粹的單項接受─僅能去電影院或買唱片而已,現在沒有數位化,等於失去未來產業利基。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午,老鄭突然說道遠見應該是上一齊的中國特刊,還把天下與遠見等都罵了一頓.
主要意見與影子上週貼的天下論述方式差不多
作為一個主流,或是爭取主流讀者的媒體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雖然很不願意淌入這趟渾水,但是「品味之戰」的陰影總是在談公民美學和文化創意產業的時候,會不知不覺的會跑進來。
只是相較於各自佔住清楚的美學、階級位置而隔空開火,哪種虛無飄渺、詞藻華麗但完全言之無物的論述似乎更叫人生厭
雖然美學的討論總是讓人覺得很虛無飄渺,不過既然事涉「公民美學」,還是具體的事情具體的談會比較好一點。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們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進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這一點我倒從未聽人說過。聽過比較多的是,一開始就去界定什麼是文化、什麼是創意,然後搜羅各家說法(學界的、官方的或類似UNESCO的),一場大雜繪之後,好像我們的文創就成型。
事實上定義與沒定義之前,嚴格說我們都弄不清楚。
我自己是學社會學的,社會學的肇起,受到所謂工業革命,以及與工業革命伴隨一起萌生的「現代」生活刺激很大。在19世紀中業,當現代國家、現代交易制度、現代教育….漸次出現,並且彼此勾連成為更密集的體系,以及世界觀之後,才出現對這種世界的反省,很多人統稱它叫「現代性」,一直延續到現在如英國的Giddens還是很愛用這個詞彙。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