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學弟的信,給我看這則新聞。當然也有看到,不過看到以後也先想想,大陸關於文化、文創產業的動作,究竟有何意義。反思的不單純是「對我們有何影響」,反而是「跟我們有何不同」。

旺報比較特殊的背景,當然偶爾會讓人有狗腿的感覺,但反過來看,也獲得到中國滿多深入的訊息。我覺得這一篇談信貸扶持文化產業的新聞,值得閱讀。尤其相較於一些promote性質的新聞。

剛剛有提到,對中國文化產業的消息,或甚至是官方對文化產業扶持的計畫消息,小弟會比較偏重在「跟我們有何不同」的差異面來看。有趣的是,感覺這幾年差異漸漸出來:在前一個階段,兩岸有其雷同性,大概不脫園區與辦活動。但就這個時期來說,感覺臺灣是走向生活美學、消費者品味(所以有藝文消費券這回事),但是大陸至少就報導來看,走的是集資、上市路。下面在《關於金融支援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來看,他們談的是信貸、融資、風險評估等,也具體的有在放貸。臺灣的話,先別說標的物,那個銀行、基金有完整的評估與信貸流程?不知道,在文創法裡面,有稍微提到這一點,也提到國發基金,然,好像以資本活動來看,大陸的較為積極點。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週一的朱敬一董事長專欄裡面,有趣的是談的是「文化觀光部」。文觀部,在黃碧端當主委時就已經消解,朱董事長突然提這一點,並且感嘆,感到有點奇怪。

剛好在他見報之後,也接受了廣播訪談,相對於報紙上比較大江大海的描述,用言談形式,似乎比文字更清楚一點。

朱董事長在文字、在言談中大概都抓到了要點,簡單說,要推觀光,我們是什麼樣的水準?他在言談中提到:臺灣的觀光還是一個旅客物流業,並沒有提升層級;回過頭看,文化觀光似乎比單純的物流業更有優勢,那,文化觀光裡面,什麼才是文化?他說,文化不是高深東西、唱高調,而是生活體驗。也因此,先前在澎湖的博奕觀光,就相對的沒有深度、沒SENSE。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早上在報上看到中時用幾乎全版報導「The Big Issue」,其實這個刊物先前就知道了,在網路上有聽說,同時在較早的破週報上面,也有專題報導。當時是破週報在華山的誓師大會,記者也針對其操作手法作了一些評述。

相對之下,中國時報的角度就比較不太一樣。我記得在紙本版上,開頭就是「我們就是商業」,但後來又修正為什麼社會企業之類的。

大概一個月以前就知道這份刊物,也有這個消息,不過一直沒上PO,因為不太想為特別的刊物作推銷,雖然他們的作法是有爭議的--一個能募到數百萬,可以跨界、在華山辦活動的刊物,實際銷售者是街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觀光的話題,大概每隔一陣子都會討論一下。尤其在陸客開放來台以後,所有觀光議題,都圍繞在陸客,仔細思考這個話題,其實下面也點出來了,觀光能逆勢成長,關鍵就在於陸客,而不在我們有多少文化底蘊。在文末,也大概都反省了:除了夜市,我們還有什麼?「這是一個想要發展文化深度旅遊、想要藉著觀光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認識多元精緻的台灣文化的魅力的國家、城市該有的樣子嗎?」以及「不見得能發揮真正的集客力。」

其實社論說的沒錯阿,台灣是華人流行音樂重鎮,有各式各樣的表演團體,戲劇、音樂、舞蹈等,但為何這樣的能量發揮不出來?問題是在觀光?還是在文化本身。而且仔細考察一下,上述這些吸引人的元素,還恰巧都是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如果,這樣文化觀光的問題,涉及到了文創,那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朋友上來留言,分享關於近期北中南東都要舉辦文創法的公聽會。

較早也有些消息,視覺藝術文化政策監督聯盟Visual Arts Supervise Association,年初開始也一系列的文創法座談會,從視覺藝術角度去觀察,甚至還有作了一些紀錄,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聯合與中時,都不約而同有這一篇的專題報導。報導角度很像:老戲院的凋落、地產建案的崛起。

類似消息,讓我想起前陣子明星咖啡廳的改建。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有看中時民意論壇,大概都會翻到這一篇吧?版面還是醒目的地方。

蘇進強主席,在看完文章後特別瀏覽一下他的抬頭:曾任文化總會祕書長。那這個單位......請注意,2009年一系列圓桌論壇,是在誰舉辦?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見報的一篇報導,是大陸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區域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王筱芸來台訪問後的一些觀點。

閱覽完她的意見,感覺她判斷問題的角度很確實,但是提的方案包括觀點,還是不知所云。什麼叫做認同GDP?名詞不能這樣亂套拉。還有他對台灣的考察,可能也不是很確實,行程可能都被刻意安排,沒有走到最基層去看,比如脫隊感受一下庶民在吃什麼、想什麼、看什麼,困境在哪。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在聯合報上面有一則關於最近幾個主要館所的介紹--不管是蓋好的,還是還在蓋的。

最近比較注意的是,究竟你看到的新聞,是真的報導?還是假新聞(注射性行銷/置入性行銷)?下面這一篇看起來,你覺得呢?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很久沒更新本博客拉,關鍵是感覺沒啥有趣的消息。不是文創沒消息,是消息沒啥爆點,而且感覺也該在調整路線,作個轉型。

下面一則是今天在旺報上的消息,對岸十二五(第12個五年計畫)裡面,把文創納入考慮,點出了幾個問題,也相對推出幾個方案。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文化可以成為一個產業的話,我們不禁要問:這個產業是否有機會像其他產業一樣,可以上市募資,成為上市上櫃公司?

科技業,一些傳產業可以上市募資,那文創呢?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4月初看到遠見時,除了35專題以外,其實也有注意到西區專題。其實有趣的是,大概在軸線翻轉以後,台北核心地帶一直都在東區,尤其沿著忠孝復興站往東走。

東區的崛起,相對的就是西區的落寞。尤其當90年代後期後,西區一度衰落非常快。以前像重慶南路一帶、中華路,都是台北最繁華的地方,公共運輸轉運站,當捷運地下化、東區興起之後,至今其實冷清很多。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經常在報上看到余豈的投書,這次談的是文化。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故宮圖片授權事件後,漢館長在聯合報上投書了。開頭就明示:文創8年,基本問題都沒有釐清。漢館長也主張他一向的主張:文創與文化是兩回事。下面也引用了英國對博物館等的案例,來說明這個立場。

文化等不等於文創?我猜想行政單位也是把它兩者分開的:文化政策包括什麼文化資產拉、文化教育拉、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當然跟「文創產業」不一樣。在施政方式、預算編列等都不一樣,當然文創不等於文化。但漢館長所提出的問題,應該不是形式上是否合一的問題。小弟倒這麼詮釋:當過去8年把文創當成一個口號與高度時,既有的文化行政單位,也都在「調整」自己的方針,意圖讓自己的內容,也跟高層提出的「文化創意產業」口號做一個呼應。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兩天在自由有個新聞,是關於古又文與崔廣宇在台大的一場座談會。依據報導看來,針對了如何扶助新銳創意工作者,產生一些意見討論。

政府當鐮刀派的議題,也浮上台面,包括文化政策為何,也受到討論。有趣的是,是最近想要去貼金的文建會,接了這個球。ㄟ....盛主委一邊想要檢討,一邊又認為這種說法邏輯有點問題...。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立報的FB上面看到一個新聞短訊:高材生的漫畫狂熱,介紹一位漫畫家MW(吳涵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聯合上看到焦元溥的專欄,從一個古典樂頻道開始談起。

有趣的是,上次他發表的專欄,也在談類似的問題;同時,上週邱坤良教授的專欄,也在談這種問題。簡單的說,就是對數字與藝術之間作一個反省。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中時上看到前文建會主委、邱教授的專文,認為文化也出現M化的現象。

其實也就是文建會自己曾經做過的調查或年度統計看,M化早就存在,比如依據收入、尤其是教育程度,參與文化活動的頻率有明顯差異;另外,在地區上面看,台北市的數量也明顯超過其他地區。雖然台中與高雄最近幾年有顯成長,但趨勢仍是明顯。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想討論這則意見,是因為出自最後一句話:「電視劇就是垃圾,看完就忘掉,就像是吃泡麵一樣,吃完之後得不到任何營養。」《台灣霹靂火》編劇鄭文華如是說。

仔細反想,電視劇究竟是不是垃圾?還是台灣(或者香港)的電視劇才是垃圾?使用垃圾的意義,大概是:用完即丟,沒有收藏價值,也因此沒有人會說翠玉白菜是垃圾。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新出刊的天下雜誌,有幾個很有趣的專題。也都值得介紹。

他們的封面故事是:願意生 養得起 150萬嬰兒的挑戰。主打的是生育率問題,不過這話題已經吵很多年了,天下現在才搶進,是有點晚了,前幾週商週也做了.....至於女性困境,我們更是已經延伸到文創產業工作者,而不只是泛泛地談女性而已。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